爲什麼洛陽至今都沒有發掘出西周的城址,還一直在質疑鎬京是否是西周的都城?

華夏先秦史


《逸周書·度邑》記載了武王滅商後就打算在伊洛地區營建新都,與何尊銘文中的“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可以互佐。《逸周書·度邑》武王:“自洛汭延於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過於三途,北望過於有嶽,鄙顧瞻過於河宛,瞻於伊洛。無遠天室,其曰茲曰度邑”。邑,指洛邑。度邑,即規劃洛邑。

周武王在位2年以後死了,周公及周成王繼承了周武王的意願:《尚書·洛誥》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與何尊銘文中“唯王五祀”、“唯王初雍,宅於成周”相合。

尚書中《召誥》中雲:“王末(終)有成命,王亦顯”;尚書中的《洛誥》中亦曰:“其自時(是)中乂,萬邦鹹休,惟王有成績”。“成周之所以稱‘成’,也該是由於完成‘成命’和取得了‘成績’,建成了周朝統一四方的國都。可見,成周,是西周統一四方完成國家社稷的國都,而豐,鎬,史書對其定位是:豐,文王所都;鎬,武王所都。

據《尚書·召誥》載,召公從鎬京出發,走了14天到達洛邑,度其勢“自雒雒延於伊訥,居陽無門,其有夏之居,我南望過於之塗,我北望過於嶽鄙,顧瞻過於河,宛瞻於伊雒,無遠天室”。是一個便於長治久安的戰略要地,旋命庶殷規劃城廓、宗廟、朝市的位置。並把勘察規劃圖和卜兆送周成王批准。

《逸周書.作洛解》記述:“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為天下之大湊”,“設丘兆於南郊,建大社於國中”。城內的主要建築有太廟、宗廟(文王廟)、考宮(武王廟)、路寢、明堂等“五宮”。這些宮殿、宗廟的建築結構均為“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復格、藻稅、設移、旅楹、畫旅”等式樣,城內還有“內階、玄階、堤唐、應門、庫臺、玄閫”等不同的通道。宗廟,明堂都規劃建設到了成周城,可見其地位,這是周統一後國都的建設標準。而資治通鑑也沒有支持司馬遷的說法:凡邑,有宗廟曰都;資治通鑑還說:成周雖遷,宗周尤存。也就是說,宗周並沒有廢棄,做為周興之地,後世帝王還是時常回去看一下的。

成周建成後,周成王定鼎成周:《左傳·宣公三年》載:“成王定鼎於郟鄏(今河南洛陽)。《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昔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遷都之後,周公6年,開始在洛邑制禮作樂《尚書·洛誥》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禮記·明堂位》:“六年,(周公)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

《禮記•明堂位》說的更清楚,成周已經成了西周的國家政治中心,明堂、宗廟、九鼎,這是國家權力與社稷的根本所在:“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其實成周成為政治中心,從周召分陝而治就能看出來,周公與成王居成周,而召公居陝縣以西的鎬京,等於看著老窩,應該等於清朝的盛京(瀋陽)吧

成周也有太廟,宗廟。周公為什麼一直在明堂踐位?原因很簡單:“周公攝王位,以明堂之禮儀朝諸侯也。不於宗廟,避王也。天子,周公也。其實周公在成周攝政7年,就是在踐天子之位,但周公很懂禮,懂得避諱成王。

《魯周公世家》:成王長,能聽政。於是周公乃還政於成王,成王臨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諸侯。及七年後,還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堏堏如畏然。7年後,還政成王!

周康王時,鬼方經常襲擾陝,康王還在洛陽搞了人口普查。

周昭王時徵荊蠻,一去返,昭王最後葬在嵩山(太室山)……

周穆王西遊,就是從洛邑出發的,北過黃河,西愈太行……

周幽王還在嵩山搞諸侯會盟,到鎬京,轉眼間被犬戎拿下,西周亡……

不管怎樣,西周與鎬京相關的好像只有烽火戲諸侯了!怎麼說,都是洛邑的陪襯,沒看西吹整天吹周秦漢唐,其實就是吹個漢唐,為什麼不吹周?吹什麼?烽火戲諸侯?別逗了……


神都洛陽公子哥


接受邀請並做出如下回答綜合洛陽市文物局網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新華網編輯,數據全部來源官方

1.洛陽有西周的都城,那就是漢魏洛陽故城

漢魏洛陽故城,中國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七代正統王朝的都城。位於今洛陽城東15公里,北依邙山,南逾洛水,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



漢魏洛陽故城現存遺址為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家文物局認定的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國家首批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被命名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漢魏洛陽故城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2.漢魏洛陽故城和西周有什麼關係?

其實,早在西周初周公營建洛邑,便在此築城,稱成周。因城在洛水之北,東周時稱洛陽。

西漢劉邦定都稱帝於此。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在此定都,改洛陽為雒陽。其後曹魏定都時復改為洛陽。西晉亦以此為都。北魏孝文帝十八年(494年)自平城遷都於此。

北魏永寧寺塔是中國古代史上最高的建築

因該地在漢魏兩代最為繁盛,故史稱漢魏洛陽故城。

3.漢魏洛陽故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城市

漢魏洛陽故城前後延續使用近1600年,是中國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其城市規模在北魏時達到最大,分為宮城、內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面積100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城市,是西漢長安城的2.6倍、隋唐長安城的1.5倍,比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大9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8.2倍。



都城裡坊制以及中國都城建築的“建中立極”制在此形成,併為後世都城效仿。周漢晉魏風雲際會,80餘位帝王之家,是中國古代到中世紀的社會形態及文化形態轉變的重要時期。



中國第一座太極殿(復原圖)

羅馬帝國與古中國的僅有4次交往,有3次在漢魏洛陽故城中,另一次在東吳國都建鄴。這座城市見證了中西方文化交往的開始以及陸上絲綢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歐洲的過程。

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司馬光訪漢魏故城時,面對對這座城市悠遠、輝煌的歷史曾經發出了:“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概嘆。

歡迎大家到訪老家河南、古都洛陽。感謝閱讀,歡迎評論!


河南農業大學國學會


洛陽至今確實沒有發掘出西周的城址,但是不用質疑鎬京在西周的地位,因為鎬京原本就是西周的都城。

提問者有些地方沒有搞清楚,我來幫你捋順。

定都於鎬京的西周與定都於洛邑的東周,只是後世對於定都在兩個不同地方的一個朝代的區別描述,這中間沒有改朝換代。

鎬京是周人的發源地,武王滅商之後,由於自身力量還是比較弱小,對中部和東部的統治力量比較弱,所以不可能將都城遷離開鎬京。但是周人又不得不加強對中部和東部的統治,在這種情況下,在周公的主持下,這才建立了洛邑。同時又由於洛邑處於天下的中央,方便周王與各諸侯國聯繫。所以,洛邑的建立,有極強的政治與軍事需要。不管是周公平三監之亂還是攻打東夷,再到周王南征荊楚,出發地都是洛邑。這一點從平王東遷,選擇定都於此就能看出來,實際上,在周代,洛邑的軍事堡壘的作用十分明顯,它是周朝統治中部與東部地區的基石。

目前周公旦所營造的洛邑城確實還沒有考古發現,但是周公營造洛邑確實有出土文物和文獻支持的,這一點毫無疑問。


言寺語言的修行


看了這麼多,感覺好搞笑,很簡單,古人不會騙人,既然都稱東周西周了,就很明白了,要不怎麼會有平王東遷,古人不傻,是現代人為了利益拼命斷章取義的搶!既然鎬京只是看家護院的,何來平王東遷,宗室禮儀都應該在洛陽才對啊!搬出這麼多的東西,沒有一個說定都洛邑的!都是建這建那!西周國都洛陽怎麼信史沒有寫,怎麼國人暴動發生在鎬京!怎麼鎬京被攻破宣佈西周滅亡,事實很簡單,古人不是傻子,真正居心叵測的是牽強附會,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


鐵木辛哥6


根據最新考古成果顯示,額們寶雞才是文獻中宗周所在,洛邑是周取得天下後在中原營建的新都成周,這就是何尊銘文所指的中國。

西安的豐鎬,就是一個前線陣地,方便進出中原,後來廢棄咧,西安人奏絲臉皮厚非要在後面加個京字,然而並麼有什麼卵用。考古實證狠狠抽了一記大嘴巴,豐鎬考古得發現些平民墓穴和窯洞,壓根和都城八竿子打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