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情事,最美不過趙佶和李師師的愛情

曾經朋友問歷代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我羨慕誰。那些被文學渲染過的傳說,或來自民間傳聞的故事,幸福或悲催都摻雜了太多的水分,若然非要找出一對,我羨慕趙佶和李師師的愛情。無論正史還是野史趙佶和李師師的感情糾纏提及甚少,根本算不上才子佳人的故事,這也許他們的身份太特殊也太懸殊。再有趙佶一個末代君王身份功過得失足以讓後人扯個沒完沒了,加上一手瘦金體藝術成就和才氣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足夠給後人敬仰樂道,至於他的愛情誰也無瑕去關心。

世間情事,最美不過趙佶和李師師的愛情

很多人認為趙佶豔遇李師師不過是和明朝的正德,清朝的同治一樣只是一個特殊身份的男人流連煙花之地,只奔著尋找生理上的感官刺激。大抵正德是,同治也是,都沒有任何的感情投入。趙佶則不同,趙佶其一是帝王,重點他是個藝術家,但凡藝術家都精神至上並極富有浪漫氣質,必定熱衷於玩點情調。情調和調情不同,情調是精神和諧,調情是感官慾望。趙佶後宮不乏佳麗,要調情他不必大費周章偷偷摸摸去鎮樂坊看李師師的冷麵。而他要的是情調,情調是一個思想者遇到了對話者的幸遇,情調是一種有了情感投入而略帶傷感可遇不可求的精神和諧,情調是一種志趣相投心靈相通的默契,煥發著相當明亮的生命氣息。精神愉悅為重,當然也會期待達到靈與肉雙向交融。情調或許可以理解成愛情的初級階段,不管是來自顏值還是才華的欣賞,到精神上的投契而情愫暗生,是情感不明朗之前非常心旌盪漾的一種精神感受。這個過程心理活動異常複雜,有美好的憧憬,有患得患失的焦慮,有小心翼翼的試探,有忐忐忑忑的等待,有揪心肝的思念。

趙佶是歷代帝王藝術素養最高的,這位帝王最出色的不是治國而是藝術,性情應該更偏向藝術家性格,極富浪漫氣質同時也是孤獨行者。後宮粉黛三千,應該不至於沒有一個符合趙佶的審美取向,大抵是被趙佶的身份震懾才氣深斂換作卑微的討好,當階級形式化地擺在眼前逾越了身份的精神對話估計就沒了。趙佶除了被花枝招展包圍著,被鶯聲燕語極力討好著,無趣和內心深處的孤獨只有他自己能體會。孤獨往往是情感的催化劑,渴望愛情是人的本能,期望一段愛情溫暖孤獨的靈魂,趙佶應該渴望到抓狂,既然宮裡沒有人可以排遣孤獨,那他只能把目光投向宮外。

世間情事,最美不過趙佶和李師師的愛情

李師師這個名字,趙佶大概在高牆深宮裡就已經知道。所以他沒有在宮外過多尋覓就直奔鎮安坊欣賞李師師的小性子。藝術性格都有點精神潔癖和犯點自謔,李師師是京城名妓,一個被各色男人爭相獵取的女人,很難不高傲和故作冷漠。故趙佶第一次去鎮安坊花了很多銀子,李師師只是冷著臉給趙佶鼓琴三曲。所以李師師對趙佶的吸引力大概和顏值無關,而是趙佶沒有看過冷麵,藝術性格的自謔讓趙佶感到新鮮和有趣,再有李師師能成為京城名妓,豈止僅僅是容顏呢?至於她的才情去到哪裡已經無從考究。我想她不單單只是會撫撫琴和衣袂飄飄跳上幾支舞。應該還懂點詩詞歌賦書畫之類,並且有思想有靈性。能跟趙佶精神上對話,也敢於隨性對話。李師師的敢於趙佶面前隨性我想重點是她也有著文藝人的冷清性格,她並不想攀附權貴,也無畏強權,作為一個風月場所的女人這樣的風格確實異類,這裡面應該沒有太多的持寵生嬌而是對攀龍附鳳的不屑,或許這也正是她人格亮點和魅力所在。當然也可能她摸索出一套對付男人的心理學,她非常清楚以色事人難保長久。她懂把對方的胃口吊起來自己處於主動地位,不能一味逢迎,一味巴結,她清楚趙佶恰好不缺這些,早就膩透了。她還知道男人天生都是征服者,聰明的女人都善於挑逗起男人的征服欲。而男人都喜歡充滿挑戰性和趣味的征服過程,反而不屑自動投懷送抱的奉獻。故李師師就著男人心理創造了一抹冷色調,冷色調最具有震懾力,一下子把趙佶推到千里之外,讓他可望不可及。偶爾李師師又嫣然一笑給趙佶一個深情回眸,讓趙佶沮喪又似乎看到了希望。這樣的情感征戰反覆迂迴勝負難分,既刺激又充滿了著趣味,但有了真感情投入因為在乎而患得患失總是相隨而來,持續太久也會累。所以貴為帝王的趙佶可能也在這段感情裡有過自卑,在情感上不自覺地卑微期待,他也渴望情感上有對等的收穫。如果僅僅獵豔和佔有,僅僅要色容他作為一位帝王大把方法把李師師佔為己有。而他卻想著從精神層面去征服這個女人,唯有精神上的征服最能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也唯有這樣的愛情最具有誘惑力。

世間情事,最美不過趙佶和李師師的愛情

至於李師師被一位貴為君王的男人傾慕迷戀,虛榮心應該得到了極度的滿足,這種笑傲群芳的優越感自是難以割捨。再有撇開趙佶的身份不說,趙佶應該是一位顏值頗高,藝術素養超高的男人,這樣的男人放在哪朝哪代都獨具魅力。李師師對於這樣的男人大抵也無法抵擋,對於這樣的幸遇大抵也很珍視,所以才用盡全力去經營這段感情。他們倆的愛情持續了十七年之久。這十七年來如果沒有彼此的真愛深情和用心維護又怎能抵擋自然規律的煙花易冷。為了維護這份感情李師師應該費煞苦心,先跟趙佶在這場情感世界的征服和反征服裡有過無數回的過招,把情感對等深入對方內心,直接愛到了刻骨銘心。然後寧定下來,安心相愛,安心付出。

作為一對情侶誰都期冀朝朝暮暮,所以趙佶的多次提到要把她納入宮中,李師師卻拒絕了,這個拒絕要怎樣的理智和清醒,清醒知道進入深宮裡他們的愛情就是從夢中走進現實,現實對愛情的破壞力無法抗拒。李師師也懂距離才愛情的保鮮劑。為了維護愛情李師師可謂犧牲很大。榮華富貴是人之所求,名份於女人等同生命,要怎樣的珍視一段感情才能讓一個女人放棄這些。於愛情的態度我為這位身份卑微的女人折服。而趙佶貴為一國之君,在李師師的嬌嗔一聲又精神抖擻的投入這份感情,而至他幾乎忘了自己是一國之君,對風雨飄搖末代將至都不屑一顧。於愛情趙佶這樣隨性灑脫深情演繹試問多少女人不希冀跟這樣的男人對戲呢?他們相愛糾纏了十七年,這裡面有怎樣的魂牽夢縈,幽期密約,有過怎樣的卿卿我我,松蘿共倚,縱然最後並沒有連枝共冢,單拿愛情說事這樣一段感情對於當事人還有什麼可遺憾,對於觀者除了羨慕連幻想都沒有底氣。

世間情事,最美不過趙佶和李師師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