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靠什麼成爲「全球藥房」?靠「假藥」

近年來,國內流行的“我不是藥神”這個詞,使“仿製藥”這個詞成為了無數觀眾的眼淚。什麼是仿製藥?簡而言之,它沒有專利“真正的藥品”。原料藥很難買到,並且低成本和同等功效的仿製藥自然很大。談到仿製藥,我們必須談談把它變成世界上的“世界藥房”在印度。為什麼印度富含廉價的仿製藥?如何征服世界市場?

要了解仿製藥,首先看看它與原始研究藥物(或創新藥物)之間的關係。例如,一種專門治療寄生蟲感染的藥物達拉普林針對的是免疫系統缺陷,如艾滋病、瘧疾、癌症、妊娠綜合症等。在2015,開發阿司匹林的藥物公司非常謹慎地定價13.5美元,但是華爾街的金融家Martin Skyli善於發現商機,在第二天購買了所有權並達到了700美元。

面對如此高昂的價格,抱著“稻草”的草根消費者只能失望。但是仿製藥的出現給了他們生存的機會。2016年12月,幾名悉尼高中生的成績同時震驚了澳大利亞皇家化學研究所:156歲的孩子們研究了阿司匹林中的重要活性成分。結果,阿司匹林的泛素就誕生了。但由於仿製藥是模仿和專利保護,它們只能在許多國家的地下通道中流通,甚至被稱為“假藥”。

當然,並非所有的高價藥品都有所謂的“藥店奸商”。據知情人士透露,一種可以成功進入藥房的新藥已經開發出來,耗時15年,平均花費55億美元。加利福尼亞研究所已經計算出,只有1/1000的藥物可以在開發新藥的過程中進入臨床試驗,其中20%可以被實驗使用。成功進入市場後,只有1/5的人可以盈利。因此,一種藥品的價格不僅支付給藥品本身的生產過程,而且還包括那些失敗產品的沉沒成本。

世界上最暢銷的降膽固醇藥物立普妥僅花費5.8美元/ 100,售價高達272.37美元/ 100。因為從研發開始到最後一天的殺戮,從長遠來看,花費在研發成本上的數十億美元必須得到回報。

“上帝藥”是如何在印度製造的?

那麼為什麼其他印度的仿製藥會在其他國家被“掛斷”呢?這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禁毒定價體系”。印度一直堅持實施“藥品強制許可制度”,即在印度政府的授權和許可下,印度製藥企業可以模仿西方國家的昂貴藥品。在穆迪政府之前,印度發起了“Jan Aushadhi政府計劃”,鼓勵藥店出售常用的救命藥物。莫迪政府於2014上臺後,繼續推行該計劃,允許3000家藥店出售“山寨藥”。

另一方面,在2005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印度必須恢復對藥品的專利保護。然而,在印度同時採用的專利法僅受到1995種發明後發明的專利保護或改進的藥物的保護,從而大大提高了療效,同時仍然保留了印度政府的“強制許可”。因此,歐美新藥進入印度市場後遇到的第一件事仍在複製中。正因為如此,印度的藥品價格非常低。衛報採訪了一位印度藥師,將藥品價格降到原來的1/5,有些藥品甚至降到了1/20。

根據印度公共衛生基金會的數據,印度有3800萬人缺乏藥物。保護5500萬名貧困印度人需要的“山寨藥”不僅得到了印度政府的支持,也得到了聯合國的讚揚。2012年9月,聯合國秘書長Ban Ki moon強調了在年度報告中推廣仿製藥的重要性,並肯定了印度等國家努力降低藥品價格機制的努力。

近年來,印度醫藥行業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行業規模預計將從2015美元的200億美元擴大到2020美元的550億美元。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仿製藥生產國,佔全球出口的20%。此外,印度還擁有許多製藥行業 的精英人才。當然,仿製藥在印度的流行並不是沒有競爭對手。一些歐美製藥公司也將對抗印度。他們不願意儘快將新藥投放到印度市場。可能延遲5至7年,並且沒有在等待時間存活的患者受到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