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一片蒼茫》:白雪如鏡,照盡人性荒謬!

《北方一片蒼茫》:白雪如鏡,照盡人性荒謬!

首先,在炎熱的暑期檔看到《北方一片蒼茫》,可以說是很消暑的一件事,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冷徹骨的一件事!“蒼茫”這個詞用得很好,因為整部電影都在突出白茫茫一片的景,你可以認為這是在點題,也可以看作是導演在刻意營造一種疏離感。而且,為了突出這種蒼茫的感覺,導演還特意用黑白片的手法來處理整部電影,偶爾的一點夢幻的彩色,也只出現在超現實的段落裡,這種處理手法和去年金馬獲獎影片《大佛普拉斯》異曲同工,但是《大佛》用黑白色調來凸顯人生的蒼白感以及南臺灣的灼熱感,而在《北方一片蒼茫》裡,白就是單純的白,是冷色調的白,也是人性蒼茫的白!

《北方一片蒼茫》:白雪如鏡,照盡人性荒謬!

《北方一片蒼茫》的故事很絮叨,臺詞也很多,但這或許恰恰是導演想要找到的感覺,有很多時候,甚至會覺得這不是一部電影,就是生活本身。你我既是那個心存善念卻無可奈何的小寡婦王二好,同時也是那些冷漠的看客。沒有人天生邪惡,大多數的邪惡其實來自於漠不關心或是太過關心。人首先還是自私的動物,善與惡的區別就在一線之間,能夠在該自私的時候無私起來,是聖人,是純善,但是在該自私的時候自私,其實也無可厚非,但是在無所謂自私無私的時候自私,那就是惡,可惜,電影裡的人,和我們很多時候都分不清楚自私與無私該在的位置,並且無比浮躁。

《北方一片蒼茫》:白雪如鏡,照盡人性荒謬!

浮躁不僅僅是《北方一片蒼茫》著力表現的狀態,也是當下中國人整體的一種病態。正如電影裡二好那個男同學的所作所為一樣,迅速不斷的變換跑道,就從沒想過好好地做一件事情,而可笑的地方在於,這種似乎本來應該只存在大城市的通病,通過導演的鏡頭,變成中國北方農村的魔幻現實主義。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二好在雪地裡追打買賣兒童的婦女那場戲,悠然自得的秧歌隊與歇斯底里的二好兩人形成鮮明對比。其實二好也不自覺地陷入了一種自以為全知全能的浮躁病態之中,而她的浮躁,更多是因為她希望藉助這個陰差陽錯的既成事實,來改變一些什麼,卻又發現完全無能為力。所以當初那些對她有求必應的村民們當頭澆下百家尿的時候,她身體裡那股勁兒已經洩了,這個故事的前後三段反差也已經完成,從無助逆轉為有如神助,再到更高層次的無助,一片蒼茫的不僅是被白雪覆蓋著的北方大地,也是無力的二好和所有觀眾!

《北方一片蒼茫》:白雪如鏡,照盡人性荒謬!

導演蔡成傑很剋制,對影像的處理也很老道,在並不寬裕的成本下,通過黑白色調以及大量固定鏡頭的運用,充分製造出影片所需要的疏離感和荒涼感,而這更需要影片對劇本和演員表演狀態的精準把握。雖然看上去情節很鬆散,但是絮絮叨叨的臺詞卻豐富了整部電影的生活質感,年輕女演員田天的狀態尤其好,刻意放慢的語速,把這個不信命,始終心存良善,卻最終還是被生活重重打擊的女人的狀態演繹得非常到位,她抗爭過,而且很懂得方法,但是終究沒能敵過這蒼茫的一片白雪,這很現實,但是至少還給人一些正向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