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Q2數位音樂市場研究報告

最近,數字音樂市場風起雲湧,再生變數。有消息稱,騰訊音樂將於7月6號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申請文件,正式啟動美國的上市流程,估值高達300億美元。而在不久前,向來低調的百度音樂更名為“千千音樂”,使“千千靜聽”重回大眾視野,並啟用了全新的logo和域名。此舉也看出百度將在數字音樂領域重新發力,想贏回曾經失去的市場。數字音樂市場競爭依然激烈,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數字音樂的用戶數已經達到了6.3億人。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通過對2018年Q2數字音樂市場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並配合用戶調研,分析討論國內數字音樂行業的發展趨勢。

騰訊系領跑音樂APP新增下載量

2018年Q2數字音樂市場研究報告

統計顯示:騰訊系音樂APP包攬近三個月新增下載量的前三名,其中QQ音樂的新增下載量為5.59億次,酷狗音樂為5.57億次,酷我新增下載量為3億次。自2016年騰訊公司的QQ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進行合併重組之後,騰訊系音樂便佔據了國內數字音樂市場的大半壁江山,目前市場份額約為70%左右。靠情懷與社交屬性發展的網易雲音樂新增下載量為2.27億次,而其它平臺咪咕音樂、蝦米音樂、千千音樂等新增下載量則較低。

數字音樂月度有效使用時長

2018年Q2數字音樂市場研究報告

數據顯示,六月份酷狗音樂APP的月度有效使用時長為70326萬小時,遠遠超過其它平臺,酷狗音樂是使用人數最多的播放器,除了用戶使用習慣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酷狗的曲庫是最全的,用戶不必為聽不同的音樂而去下載不同的APP。其次,酷狗也有多種多樣的音效,3D麗音、3D旋轉、純淨人聲、超重低音等,為用戶帶來不一樣的聽覺盛宴。

其次,網易雲音樂的有效使用時長為32340萬小時,雖然下載量不及QQ音樂,但網易雲音樂將社交的理念注入產品。如同朋友圈一樣的動態,能看到用戶分享的內容,在評論中互動交流,甚至可以將動態轉發給微信好友、微博等。附近功能能查看到附近用戶喜歡聽的歌曲以及發佈的動態,走心的評論又被稱為段子手的集中地,無形中增加了用戶停留的時間。

而剛更名不久的千千音樂,月度有效時長為2465萬小時,雖然總時間並不長,但環比增幅卻是最高的,增長了27.1%,或許與此次的品牌升級有關。升級為千千音樂後,勾起了不少人的回憶,加之差異化運營,拓展了部分垂直的用戶群體。

在線音樂發展事件

2018年Q2數字音樂市場研究報告

2002年,百度MP3上線,成為國內在線音樂最早佈局的產品,隨後國內相繼出現了大量的試聽網站,如好聽音樂網和一聽音樂網等。在2005年前後,大量的音樂平臺相繼誕生。到了2010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在線音樂向移動端過度。

2015年,國家版權局頒發《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音樂市場開始正規化,長期困擾音樂產業的盜版問題得到有效解決。2017年,版權局約談音樂公司及網絡音樂服務商,為避免惡意競爭和兼顧市場傳播秩序,要求對網絡音樂作品應避免獨家授權,在年底騰訊音樂與阿里音樂達成版權互受協議,2018年2月份,騰訊與網易雲達成版權互受協議,從對立狀態轉為雙方相互合作,網絡音樂市場迎來了全新的業態,此後,市場處於穩定發展期,多元化探索商業模式日漸成熟。

流行音樂是用戶最偏愛的音樂類型

2018年Q2數字音樂市場研究報告

調查顯示,流行音樂是用戶最偏愛的音樂類型,佔受訪用戶的62.1%。流行音樂的範圍很廣,通常指為廣大用戶所喜愛,流行一時的歌曲,具有通俗性、大眾化、時尚性、娛樂性、商品性等特點。

另外,輕音樂也頗受用戶青睞,不同於古典音樂具有龐大的結構規模、凝重的樂思,輕音樂有著著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對社會的批判意識;也沒有流行音樂那般濃烈的商業氣息,優美的旋律帶給人輕鬆愉悅的享受,因此成為廣大用戶最偏愛的風格。

曲庫資源豐富成用戶選擇平臺的重要因素

2018年Q2數字音樂市場研究報告

調查顯示,曲庫資源豐富是用戶選擇平臺最看重的因素。在2017年,版權局要求避免獨家授權,幾大音樂公司完成了版權互受協議,不過對於部分音樂而言,其版權仍舊掌握在一家手裡。其次,隨著硬件條件的升級,用戶對於音樂的音質要求也更高,對於平臺而言,無損音質成為未來的競爭點;此外,看重平臺功能的豐富度佔了受訪用戶的46.8%,如功能擴展K歌、直播、查看附近人的動態及在聽歌曲等功能。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認為:數字音樂的發展離不開曲庫、音質、交互、算法推薦等方面。其中,曲庫的核心競爭仍就是版權競爭,所謂得版權者得天下,擁有版權才能提高用戶的滲透率。其次,隨著用戶個性化趨勢日漸明顯,體驗需求不斷升級,新娛樂功能不斷上線,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時長,個性化推薦有助於提升用戶的粘性。另外,如今多數用戶對於音樂付費的認識更加理性,大多都願意通過一定的付費滿足對於優質音樂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