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還是不結?這是個問題!晚婚不婚越來越常見!

似乎在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那麼一兩個,到了三十多歲,依然沒有結婚的親戚或者朋友,而且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大多數都晚婚,有的二十七八歲結婚,這還算早的,大部分直到而立之年,也就是30歲的時候,還依然孤身一人,似乎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即使家裡再怎麼催促,再怎麼逼婚,都無動於衷,這使得晚婚族驟然升高。

結,還是不結?這是個問題!晚婚不婚越來越常見!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麼多人晚婚呢?“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時代就這麼過去了嗎?事實上,大家心理都清楚,大多數晚婚的男女,要麼是自己要求太高,要麼就是窮,男人窮難娶媳婦,女人眼界高,內心富足,不願意將就,這就導致他們的婚姻和愛情被擱淺,從而到了30歲,甚至更大年齡還是單身,還將自己稱為“單身貴族”,最後迫於家庭壓力,隨便相親結婚,加入晚婚行列。除此之外,由於現在離婚率太高,導致很多未婚男女日常恐婚,不願意進入愛情墳墓,不願意放棄詩和遠方,而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所以不願意結婚,恐懼婚姻。於是便一等就到了晚婚的行列之中。

結,還是不結?這是個問題!晚婚不婚越來越常見!

現在二十五六歲的人還跟小孩一樣,以前的人這個年紀孩子都會打醬油了,現在似乎30歲以下都是孩子,為什麼晚婚的人越來越多,晚婚真的有好處嗎?你是願意25歲結婚,還是30多歲再結婚?

結,還是不結?這是個問題

結,還是不結?這是個問題!晚婚不婚越來越常見!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一中國傳統理念正悄然發生變化。

民政部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的結婚人數301.7萬對,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結婚率普遍較低。如果與5年前同期結婚人數的高位428.2萬對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經下降了29.54%。專家分析認為,適婚人口數量下降、婚齡推遲、城市化進程加快都是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的原因

結婚率走低,年輕人怎麼想?

大城市節奏快,競爭激烈,“審計行業加班出差是常態,沒有時間約會,也沒有時間相親”,戀愛都顧不上談,怎麼可能結婚?這反映了不少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面臨的窘境。即使是有穩定戀情的年輕人,其中不少也表示不敢輕易“談婚論嫁”。生活成本不斷上升,結婚後又必然會考慮生子和育兒的支出”,從個人到家庭的轉變並非易事。

經濟發達地區房價相對高昂,一定程度上也延緩了年輕人步入婚姻的步伐。沒有房子,丈母孃肯定不願意,住在合租房裡也有諸多不便。但是像北京這樣的高房價,35歲前難以買得起。”

此外,很多都市適婚青年表示“寧缺毋濫”,不著急結婚。也有人認為“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情,還是要找到三觀一致,能進行深層次溝通的人,年齡不是決定性因素”。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代際間的婚育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於很多“80後”“90後”而言,晚婚、不婚等現象越來越常見,社會包容度也在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選擇。有分析認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受適婚年齡人口數量和結構變化的影響,結婚率仍可能持續走低。

找一個成熟一點的,能夠明白自己要什麼,也知道自己能夠給對方什麼的人,或許是更好的。每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沒有必要走一些無謂的彎路。

也有一些人崇尚自由,他們覺得自己或許還是個孩子,沒有玩夠,不想那麼早就開始家庭生活。他們覺得,自由比愛情更重要,如果未來的愛情會成為束縛他們的枷鎖,那他們寧願不要。

我們的愛情觀越來越清晰,所以很多人開始選擇晚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