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帽子王和一般的王有什麼區別,爲什麼會有這個叫法?

“王”起初是周天子的稱號,各國諸侯尊周王為共同的天子。但到了東周時期,周天子地位急劇下降,諸侯已經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特別是到了戰國時期,一些諸侯也開始使用王的稱號。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王”這個稱號已經遠遠不能體現秦始皇至高無上的地位了,於是他創立了皇帝制度,自稱始皇帝。秦朝廢分封,設郡縣,“王”這一稱號也相應地廢除。

鐵帽子王和一般的王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有這個叫法?

到了漢朝,劉邦為了籠絡人心,封了一些異姓的諸侯王。同時他認為秦朝滅亡的一個原因是沒有分封子孫,於是也分封了一批劉氏諸侯王,他把郡縣制和分封制結合了起來,實行郡國並行。這時的王是有實際的權力的,可以說是實王分封制,這種實王分封制也搞出來不少的亂子,如“吳楚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明朝的靖難之役”等。針對這個弊端,中國歷史上主要實行的是虛位王爵的制度。

鐵帽子王和一般的王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有這個叫法?

不管怎麼樣,“王”作為爵位體系中最高等級存在於漢朝到清朝。清朝爵位分為宗室爵位和功臣爵位兩個體系,功臣爵位就是我們熟悉的公、侯、伯、子、男……最後一等為恩騎尉,宗室爵位依次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到最後一等奉恩將軍。

鐵帽子王和一般的王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有這個叫法?

皇帝的兒子和兄弟一般會被封為親王,因為一位皇帝往往會有許多兒子和兄弟,如果這樣封下去,勢必會引起王這一爵位數量的大增,增加朝廷供養負擔,也不能較好的顯示其尊貴的地位。而降封制度就解決了這一問題,規定爵位每承襲一次降封一等,親王的繼承者只能封為郡王,郡王的繼承者封為貝勒,這樣一直降下去。

鐵帽子王和一般的王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有這個叫法?

而所說的鐵帽子王可以世襲罔替,無需降等,親王的爵位會在這一支一直傳下去,和我們現在所說的鐵飯碗是差不多的意思。鐵帽子王比一般的王的地位要高,待遇要優厚。清朝時期,一共有十二個這樣的鐵帽子。其中八個是因為戰功而得到的,分別是:禮、鄭、睿、豫、肅、莊六親王以及克勤、順承二郡王。另外四個是皇帝加恩封的,分別是:怡、恭、醇、慶親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