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门六百多年来屹立不倒,但建造时却老是坍塌,专家至今未解

众所周知,南京是古代中国的六朝古都,但所谓的六朝,只是从三国吴国开始之后的近400年间,有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等六朝在南京建都,而这六个朝代都毫无一例外只是占据半壁江山的割据政权。而在这之后,还有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等在南京建都,因此又有“十代都会”的美誉。但其实纵览古今在南京建都的朝代里,唯一一个以大一统姿态建都南京的,也只有明朝而已。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南京在明代十三座城门之一的中华门,这是我们国家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也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其建筑规模仅次于通济门,可惜通济门现已不存,所以中华门也就有里“天下第一瓮城”之称。

这座城门六百多年来屹立不倒,但建造时却老是坍塌,专家至今未解

中华门

中华门位于南京城南,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整个瓮城南北长128米,东西宽118.5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它的南面有雨花台作为天然屏障,门前后有两支秦淮河水横贯东西,前临长千桥,后倚镇淮桥,地势险要,为城南交通咽喉所在。

中华门共建有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券门)贯通,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闸、门均无存,仅存闸槽和门位遗迹。在第二道拱门至第四道拱门上方建有木结构绞关亭(闸亭,现已无存),在首道拱门二层藏兵洞的南端东西两侧墙体上,尚存绞关石柱一对。

城门外壁高20.45米,除箭垛以外,全部用巨型条石砌成。首道城门上下共分三层,最上层原筑有一座三檐歇山顶敌楼,用以瞭望。据记载,公元1520年,明武宗南幸,曾于正月迎春日,在此坐观百艺,可见当年此门形制之宏大。清嘉庆年间,敌楼倒塌,筹款重修后,形制已缩小。1937年,重修后的敌楼毁于侵华日军攻占南京的战火中。

中层砖石结构(上砖下石),面北筑有藏兵洞7个;下层正中筑拱门通瓮城,面北左右各筑藏兵洞3个。瓮城东西两侧筑有宽11.5米、长86.1米的马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

中华门瓮城上下两层分布有13个藏兵洞,加上东西两侧马道下方的14个藏兵洞,共计27个,可藏兵三千。首道拱门二层面北的中洞进深45米,宽6.85米,高6.32米,居各洞之首。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座城门六百多年来屹立不倒,但建造时却老是坍塌,专家至今未解

中华门

中华门建筑宏伟,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别具匠心。它的兴建前后历时21年,采用巨型条石、大砖与糯米汁、石灰、桐油拌合后砌成。砌城墙所用城砖,每块长约40-5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厚10厘米上下,每块重15-20公斤,这样厚重的城砖,烧制技术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城砖的制作由南京工部、京师驻军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共125个县承担,烧成后由水路运送到南京。

为了保证城砖的质量,采取了严密的检验制度,每块砖上都在侧面印有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一旦发现不合格制品,立即追究责任。所以城砖的质地细密坚实,虽经六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仍然完好如初,可见当时沿江人民为了建造这座宏伟的京城曾经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

这座城门六百多年来屹立不倒,但建造时却老是坍塌,专家至今未解

中华门

但洪武皇帝朱元璋修建这座城门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怪事,让这座伟大城门的诞生平白多了许多波折,遇到了些许阻力。

秦朝时候,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就可以用自己伟大的智慧建立起长城这样的伟大建筑,可见明代时期中国的城墙修建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了。那么,南京城墙的修造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丰富的经验可以使得这一座座城墙变得坚固无比。而且,作为守护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第一道防线,南京城墙也必须成为历朝历代最巅峰的模样。虽说到今天已经过了数百年,战火、改造令十八座外城门彻底消失,十三座内城门则保留了下来。

这座城门六百多年来屹立不倒,但建造时却老是坍塌,专家至今未解

聚宝盆

史载,当时建造聚宝门城门楼的时候,意外发生,城门楼建造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地基下陷,以致整个城门楼倒塌,没办法,工匠又从头修起,可修到一半地基仍然下陷,城门楼依然倒塌,反复建造依然建筑不成。洪武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令谋士算卦,说城墙基础有怪兽专门吃土吃城墙砖,需要在城下埋一个聚宝盆以镇压,怪兽吃土时候立即生出新土补充以保证城墙基础不下陷,至此洪武皇帝终于找到了干掉沈万三的理由,立刻下旨征收沈万三的宝物聚宝盆。

洪武皇帝还假惺惺承诺沈万三说"三更借。五更还。"征收来聚宝盆后,将聚宝盆埋压在城门基础的土层下面。然后奇迹出现了,城墙基础没有再次下陷,保证了城墙没有再倒塌。洪武皇帝就是以各种理由强征的聚宝盆,本来就没打算归还。后来疑心病很重的洪武皇帝,想到原来红巾军时期吴县跟他对抗的势力首领张士诚,怕富可敌国的沈万三真的会依仗万贯家财起兵造反,所以陆陆续续以各种理由给沈万三添加了几条罪名,发配沈万三到云南边疆充军,解除了京师东边的武装威胁;最后,沈万三直到病死,才被运回吴县。洪武皇帝就这样“以借代抢”占了沈万三的聚宝盆。该城门也因此得别名聚宝门,至今依然屹立。

这座城门六百多年来屹立不倒,但建造时却老是坍塌,专家至今未解

李自成入北京

大家不知道的是,在中华门建成约三百年后,明清交替之际,还有一个王朝在紫禁城里出现过,火花一闪就灭了,这就是李自成的大顺王朝。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自崇祯二年起义,辗转各地,经历高潮低谷。终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国,并于同年攻入北京,灭亡了明朝。李自成进北京后,四月初一改此门为“大顺门”(《明季北略》)。李自成不久后失败,退出北京,匾额也未刻成。

所以,关于这道门的种种神奇几乎贯穿了它诞生以来的历史。关于中华门为何在建造过程中屡建屡塌,专家至今也没能给出个合理的解释,至于为何用聚宝盆做地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更是给中华门留下了神话般的色彩。而刚刚势如破如、正处于巅峰时期不可一世的李自成,也因为与这道门沾上了因果而转瞬灭亡,更是让这道门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