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心动念:一动念的果报

起心动念:一动念的果报

卫仲达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卫仲达,他在翰林书院里面当官。

有一次,卫仲达被阴司的官派小鬼把他的魂引到阴间来,阴间的官差吩咐手下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的档案都送上来。

等到册子送来时,哪里知道他做恶的档案堆积如山,而做善的档案却只有一小卷而已。

阴司的官吩咐拿秤来,把两种册子称称看,没想到那一大堆坏事的档案反而比这一卷善事的档案轻。

卫仲达感到大惑不解。他问阴官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那里会有这么多过失和罪恶呢”?

那官差回答:“只要起一个不正的念头就是罪恶了,不必等到实际行动产生。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就已犯了天庭的法律了”。

卫仲达接看又问:“那这一卷善事的档案里面是记载那一件事呢”?

阴官说:“有一次皇帝想在福州府大兴土木,叫很多百姓去做苦工。你上书建议皇帝不要这么做。那一卷档案就是你的奏章底稿”。

接著又说:“你那次建议皇帝并没有采纳,但你这一心念,究竟是为大众着想,以免老百姓受苦,所以是大善事。如果皇上当时能依照你的建议去做,那善的力量,可比现在大千万倍了”。

卖瓜的故事

从前,南北朝时期,有一天梁武帝他看见一桩奇怪的事情。

某甲在卖瓜,某乙先来向他买瓜,某甲说不卖。

后来某丙来向某甲买瓜,某甲却很高兴的卖给他。

梁武帝看见这种情形,他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志公禅师。

志公禅师是得道的高僧,有了解过去世的神通智慧。志公禅师告诉梁武帝说了一段过去世的公案:

这卖瓜的某甲很多世以前是死刑犯,当他要被处死刑时,很多人都在围观,当时某乙和某丙也在场。

某乙心里认为,这个家伙罪有应得,活该被处斩!

某丙却有不一样的心态,他认为这死刑犯很可怜,因此就对他产生同情心。

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某甲今生不把瓜卖给乙,而却喜欢卖给丙。

慈悲心语

以上两例,可见起心动念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行住坐卧处处不离善念,时时想着普利大众,才能积得广大福德。

行藏虚实自家知,湛湛青天不可欺。

祸福因由更问谁?未曾动念已先知。

善恶到头终有报,劝君莫做亏心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