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产阶层洗牌的本轮个税改革,将众多中产的窘境暴露在阳光之下

2015年,在《吴晓波频道》中,诞生了这样一个概念:“新中产”。新中产阶层的界定,不单单是收入和资产的财务概念,更大程度上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认同的概念。想要衡量个体是否处于中产,首先刨去开支的收入成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据调查报告显示,大众普遍认为年净收入30万以上的人群是中产阶层。

(默默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工资卡,呵呵,岂止是拖了后腿啊,连中产的裤衩子都拖掉了…)

让中产阶层洗牌的本轮个税改革,将众多中产的窘境暴露在阳光之下

提到中产阶层,大数人立即会想到当代的“三大件”:房子、车子以及票子……除了较高的收入,中产阶级还有一套自己的物质标准——在一线城市拥有房子以及全额付款的汽车。可与大多数人一样,“房子、孩子、上学、看病”等简单的词构成了中产阶级焦虑的画面。

近期出台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带来了一阵“广大中产阶级的福音来了”的声音。根据“草案”,个税起征点提升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对中产阶级来说可谓是不痛不痒,那一点点的减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减负,即是是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指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等专项附加扣除,倘若仔细算来其实也只是“然并卵”,对于背负更多的他们,这点微薄的“福利”,知识在提醒他们,自己的窘境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解决的。

让中产阶层洗牌的本轮个税改革,将众多中产的窘境暴露在阳光之下

子女教育支出的痛

从数据上来看,中产阶层的生活似乎是光鲜的,但事实总是和美好的想象是相悖的。个税改革的消息放出之后,某外企职员张先生就开始密切分析、仔细计算着政策改革之后自己能少缴多少税。在税改文件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张先生最关心的一项还是”子女教育支出的转向附加扣除“。按照当前水准,每年他在孩子教育的费用支出大概已经达到了15W。

每个月学杂费6000元,英语辅导班每年3W,美术班2W……这只是一部分,还没有将吃喝日常使用的开销。在孩子之前,张先生从没有感觉过”缺钱”,自从孩子上了学之后仿佛自己突然边“穷”了,孩子的教育成本越来越高,个税带来的一点点优惠显然是不够用的……

”以月收入1W为例,按照个税计算公式,起征点为3500时每个月需缴纳745元的个人所得税,税改后按起征点5000元来算,需缴纳的个税低于500元。这点利好落实到个人并不算多,现在只需要子女教育支出这一块能够有更大的优惠。“在采访中,张先生这样向我们说到。(还在为家里催生二胎而烦恼吗?快拿数据怼回去!)

让中产阶层洗牌的本轮个税改革,将众多中产的窘境暴露在阳光之下

生活成本的痛

“张先生”们都在扛着生活成本的压力,面临着窘境是当下中产阶级最真实的面貌。房租、房贷折射率将这种现象放大得更显而易见。因此,对中产阶级而言,虽然个税又一次迎来改革,但除非个税改革优惠的幅度大大超过利率、房租房价等上涨的幅度,否则还是绕不开“薅羊毛”的套路!从性价比角度来说,个税的影响“无效”体现在,将来该不生二胎的还是不会生,即便出台子女教育个税抵扣。买不买房也不是个税抵扣说了算,利率还在涨、房价还在涨,首付就能拿出那么个税抵扣对于买二套房的优惠或许并不会很大。所以,中产阶级朋友们,别光盯着个税改革了,来收稻了解一下税收筹划?

让中产阶层洗牌的本轮个税改革,将众多中产的窘境暴露在阳光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