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电影中的河南人,总是和都市生活离的很远。

电影看的多了,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一九四二》中的老东家范殿元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失恋三十三天》中的拜金女李可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煎饼侠》中的娘炮岳云鹏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九层妖塔》中憨厚有趣的孙连长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落叶归根》中的抢劫团伙老大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盲井》中的元凤鸣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我不是王毛》中的狗剩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我叫刘跃进》中的刘跃进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鸡犬不宁》中的徐帆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手机》中的砖头哥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不禁要问,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这“得益”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震云,不知道刘震云是因为对河南的感情太过浓重,还是内心深处对河南人性格的鄙陋有独特的理解,在他的几部小说里都喜欢拿河南人开涮,不是表达其悲悯,就是讽刺与嘲笑兼顾

偏偏他的小说又流行在了这个以光影为重要娱乐手段的时代里,电影自然而然地让其如鱼得水。

《手机》中的范伟扮演的是一个养猪专业户,这个身份已经划定了他所代表的必定是一个农民的文化观念,无论他如何学着城里人的姿势用桌沿将手机的天线顶回去,还是觉得咱“北京有人”才配买手机,这一切好像只能显示出河南农民土地一般的憨厚,也会让人为河南人的质朴和落后会心一笑。

《我叫刘跃进》虽然讲述了一个惊险并充满黑色幽默的故事,但是处于底层农民工的刘跃进在刘震云笔下也不过是一个目光短浅、老实巴交的河南人

片中刘跃进和“北京人”的斗争表现出了机敏和睿智,但是这种河南人文化在“京派”的痞子文化、都市文化面前显得太势单力薄,似乎总是处于被跟踪、被打、被纠缠的猥琐地位,在京城里永远没有光明正大与之对峙的魄力。

《1942》同样来源于刘震云的小说,但这次却并没人将河南人和城市人并置,而是结合历史题材赤裸裸地表现了特定时期河南人的苦难。饥饿、逃荒、战争、死人、人相食、无依无靠……

除了刘震云给河南人的角色定位之外,河南人也学会了自娱自乐。

2010年,由河南省电影制片厂和河南影视集团联合出品的《不是闹着玩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部投资只有120万的影片却得到了700万的收益。

河南人本身就是一部电影

1 . 文化

河南有5000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伏羲画卦于河南,发展于河南,葬于河南;黄帝生与河南,长于河南,建都于河南。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河南在国务院颁布的三批99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占据了7个,全国第一。

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4个(洛阳、开封、安阳、郑州)。

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到东汉末年的三国纷争,再到北宋的建立,北洋军阀时期,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之间展开的大规模内战 —— 中原大战,全部发生在河南境内。

几乎每一部影片都离不开历史文化,哪怕它是虚构的小说,也一定要遵循历史轨迹,而这些轨迹大多从河南发源。

1982年的《少林寺》,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资料显示,当年一毛钱一张的电影票,愣是票房破亿;按照如今的行情(一张电影票至少三十块钱),不卖个几百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拍电影的。

重要的是,所有少林寺的取景全部为真实的登封少林寺,一直到后来再拍《新少林寺》时,很多取景依旧少不了少林寺。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2 . 人物

河南孕育出我国的思想家李耳、庄子,政治家商鞅、李斯,科学家张恒,医生张仲景,文学家韩愈,民族英雄岳飞、杨靖宇等历史名人。

电影《医圣张仲景》是一部由邱明印编剧的作品,讲述了东汉末年对医学感兴趣的张仲景悬壶济世,用医术拯救老百姓的故事。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杨靖宇将军诞辰110周年,广电总局立项批复,适时将在驻马店杨靖宇故居开拍军事题材电影《杨靖宇》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3 . 代表

豫剧作为河南文化的重要代表

,从1956年开始,《花木兰》 《穆桂英挂帅》 《朝阳沟》 《七品芝麻官》 《包青天》 《鸳鸯戏水》等都被拍成电影艺术片。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 场景多来自河南 】

电影《举起手来》里那条盘旋的山路正是来自于

河南新乡的郭亮村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电影《鸡犬不宁》中所有场景全在开封拍摄,讲的是象征传统的豫剧团在现当今形势下的何去何从。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盲井》拍摄的主要地址是一个小煤窑,也有少许取景在开封街头,王宝强演的角色在车站出来的那个镜头取景便是在开封汽车站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如果算上电视剧的话,会更多。

《大河儿女》

故事的原型是在河南三河镇的风铃寨,取景多次在河南;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郑凯、杨丞琳主演的《一见不钟情》就在郑州CBD取了景;

为什么河南人一在电影中出现就是这样的形象?

这肯定不是全部,不过可以相信,日益发展的河南也将会成为各大影视剧组的拍摄地。

就是这样一个地域,一面为各大影片提供素材和角色,一面却要饱受社会的恶评,在影视作品中却只能作为边缘人存在。

当影片拿下金钟奖、金像奖、奥斯卡电影奖的时候,人们记住的只有影片的导演、编剧、演员、音乐、特效,却不曾知道那些群演都是来自河南。

倘若能抛开文化和地域偏见,那么在不久的将来,电影中除了有牛逼的特效和烧脑的剧情之外,一定还有河南人,并且会有更多河南人的正面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