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 爲成都——改革開放40周年紮根成都領軍企業巡禮正式啓動

在成都 為成都——改革開放40週年紮根成都領軍企業巡禮正式啟動

攝影 張全能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穩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改革進入深水區,探索之路的每一步都並非一帆風順。如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經濟也在從高速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成都作為中國中西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也經歷了快速發展和崛起,如今正在按照新時代“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而奮進。回望40年的發展,在成都大發展大變遷的背後,由眾多勇立潮頭、紮根成都的企業和企業家書寫了自己和這座城市同呼吸、共發展的故事,這些領軍企業是如何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不同行業的企業家在不同發展階段在乎的是什麼?面對未來,這些優秀的領軍企業將走出怎樣新的發展脈絡?

為此,本報特別推出“在成都 為成都”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成都房產行業回顧與展望暨紮根成都領軍房產企業巡禮特別策劃,本次活動將持續到年底。活動期間,通過呈現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生長於成都、紮根於成都,和這座城市共同成長與發展起來的領軍企業的成長故事,以及他們未來在成都發展的最新戰略,最終評選出“在成都、為成都”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成都領軍房產企業風雲榜,展示企業在改革開放40週年所取得的成績。

上週,本報已推出此次活動特別報道的第一部分,回顧從1988年住房制度改革開始至2000年前後,成都房地產行業從無到有、幾經風雨的成長與變遷。

問道大變局 踏上新徵程

1978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了“解決住房問題能不能路子寬一點”的想法,由此奠定了我國要走住房商品化道路的基調。1980年,鄧小平再次發表關於住房問題的講話,提出“要考慮城市建築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鎮居民個人可以購買房屋,也可以自己蓋。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付清。”同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批轉《全國基本建設工作會議彙報提綱》中正式提出實行住房商品化政策。國家規定,“准許私人建房、私人買房、准許私人擁有自己的住宅”。

而1998年的夏天,《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出臺,明確規定從1998年下半年開始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至此,我國已實行了近四十年的住房實物分配製度從政策上退出歷史舞臺。因此,該“通知”被人們稱為中國住房制度改革的里程碑,它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的終結和新的住房制度的開始。這也拉開了住房商品化等一系列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房地產領域最為重大的一次改革。通過啟動全民住房消費以及相關產業鏈條上的消費,中國經濟被裝上了一臺強勁而持續的引擎。

此後房地產市場化進程中,住房條件改善、金融支持、城市化進程、房價形成機制等一系列體系,都逐步從計劃的軌道轉向市場。如何正確地認識市場在資源配置和價格形成中的核心作用,如何對房地產製度作出合理的頂層設計和原則性安排,如何不斷地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並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可能都影響著改革成敗。

伴隨著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房地產也迎來了市場化改革的20週年。2018年,對於房地產市場而言,又將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自從中央定位“房住不炒”,從東到西,由北及南,樓市迅速降溫。這一年,租購併舉政策頻出,土地出讓模式創新,樓市進入自持時代。這一年,改革與創新、挑戰與機遇並存。

2018註定是充滿變數的一年,也是煥新變革的一年。這一年,“房住不炒”言猶在耳;租購併舉,模式出新。美好生活、住有所居的美好藍圖,更是為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機制建設和整體調控政策定下了基調。

這經歷鉅變的時代裡,固有經驗正在被打破,傳統模式正在被超越,任何人都必須學會改變。變革是考驗,亦是機遇。當租購併舉之策雷厲風行,樓市將會呈現怎樣的嶄新結構?當土地新政一系列政策連環出擊,我們離長效機制還有多遠?

放眼未來,還有太多的話題需要我們去探討,有太多的未知等待我們去破解。身處變革大潮,無論是房企、購房者、傳媒人,還是政策制定者、業內學者、觀察家,都在思考如何撥雲見日,看清房地產市場的大勢?如何在這充滿想象的地產新週期中,尋找新風口、踏上新徵程?大道至簡,知易行難,未來的我們將共享新時代的機遇,與世界同呼吸,與城市共生長!

在成都 為成都——改革開放40週年紮根成都領軍企業巡禮正式啟動

記者/周小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