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作爲父母是憤怒,但是我們不希望是絕望

這兩天疫苗事件”成為了社會熱點,在朋友圈頻繁刷屏了,走過了大風大浪的疫苗企業可能完全沒有想到。之前那麼多那麼大的疫苗事故事件都走過來了,這次居然就因為小小的生產記錄造假,而引發了洶湧憤怒的民意。

它是關係全體國民生命健康的產品,規模龍頭企業佔據市場份額,嚴格的生產流程,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疫苗造假居然會那麼恐怖。

很多家長都憤怒了,雖然我還是孩子,但是我身邊有很多家長學員,能深深的體會到,在這樣競爭壓力極大的社會,孩子來之不易,孩子更是家庭的希望,父母的精神支柱,我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憤怒裡,還藏著深深的絕望。

“疫苗事件”作為父母是憤怒,但是我們不希望是絕望

疫苗是非打不可的啊。

不僅僅非打不可,還是指定地方打。

沒有那本簽字蓋章把疫苗打全了的本本,你都沒辦法上學。

你沒有選擇,非打不可,選擇哪裡打的權利也沒有,選擇打什麼的權利也沒有(現在有的地方可以選擇打進口的),只能按時按量按要求的去接受,大部分情況下,你只知道打的預防針的病的名字,並不知道這還有品牌和批次。你以為既然這樣安排了,就一定是有保障的吧,但是結果並不是這樣的。

不僅不是這樣,就連一再出問題的公司,都可以不斷再次獲得審批,生意還越做越大,甚至上市。

咱們不知道孩子學的內容好不好,可以自己先學一遍;

咱們不知道孩子上的學校好不好,可以要求看監控;

咱們不知道孩子吃的奶粉好不好,我們還可以選擇買進口奶粉;

咱們不知道孩子吃的東西有沒有上農藥,我們可以多洗幾次。

但是咱們不知道孩子注射的是什麼,卻必須要,按時去注射。

還要鼓勵孩子不怕打針要勇敢,不要怕疼。

“疫苗事件”作為父母是憤怒,但是我們不希望是絕望

相信很多看到朋友圈“疫苗事件”的家長們嗚呼哀哉之後,可能馬上會做這三件事:

1.去翻看孩子的疫苗本子。(看看有沒有中招)

2.翻閱網上信息,看出國打疫苗攻略(咱們一位學員說他有個朋友能給孩子用進口的疫苗不會用國內的,他覺得有點過了,他說現在看來是他錯了,其實並不是誰都可以什麼產品都用得起進口的。但是關係到孩子生命健康的一切,家長都會不惜一切)

3.查看移民政策。(現在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據說在這一場風暴中,長春長生跌停5日,11家基金瘋狂逃生,企業股東急於套現,市場投資者慌不擇路。

據說當年管理毒奶粉的現在升職管理藥品安全了,主管疫苗。

鄭淵潔親自發文說自己曾經巧妙的阻止了一次兒子小學裡的高價疫苗事件....等等.

“疫苗事件”作為父母是憤怒,但是我們不希望是絕望

憤怒之後,咱們需要冷靜分析一下:

1.事件背後

這背後是一個“信息不對等”的帶來的一種深層次的焦慮。因為疫苗打進去,接種者或者接種者的家長也不知道它到底是好還是壞。這個好壞判斷不像是判斷一把雨傘好壞一樣,一看就看得出來的東西。疫苗的效果它是看不見的,而且更多疫苗的接種者是小孩,那是孩子一輩子的事情。

家長永遠不知道這一針疫苗打下去,如果是壞的疫苗,幾年或幾十年後是否會因某次感染會奪走小孩生命。這種“不對稱性”,加上這種“長時效待檢驗”的焦慮,疊加之後,大家對疫苗是非常非常敏感的。

這個的反應比很多的那種臨床應急藥的反應還要嚴重,為什麼?很多臨床應急藥,可能大家覺得,年紀大了又是很危急病種,本來就是要救治的但很難救治好的,冒點風險就冒點風險吧。

疫苗這個是我本來沒事,說不定打出事情來了。這個問題很大。碰到這種事件,在一邊氣定神閒的不焦慮,確實挺難的。

2.這次疫苗事件,對於長生生物來說,我認為基本上是要涼了。

第一個,為什麼疫苗能夠享受超額的利潤?

八九十的毛利率,四五十的淨利率。它之所以行業這麼景氣,利潤率這麼高,是因為國家和監管非常扣這裡面的安全問題,管制非常嚴格。也就是說疫苗行業享受了所謂的管制紅利。長生生物這麼一弄,後面很難抬頭。

很多東西國家和監管會給貼標籤的,貼完標籤之後你再申請一個新品試試還能輕易通過嗎。

老的疫苗產品,你再去狂犬疫苗機構讓他們進貨試試看,就算國家允許賣,別人可能也只敢進成大生物的,不敢進你長生生物的。

不是說長生生物一定會掛,而是以後的經營難度會非常大

第二個,這涉及到一個企業文化的問題。這件事情一出,側面表明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有問題。企業文化雖然聽起來挺虛的,但有時候是足以影響我們對一個企業的價值判斷的。因為足夠長期來說,還得三觀正的人才能走的遠。這是這次疫苗事件對長生生物的影響,基本一票否決進入黑名單。

“疫苗事件”作為父母是憤怒,但是我們不希望是絕望

這次疫苗事件,對於整個疫苗行業來說,反而可能是件好事情

對疫苗行業來說,大家輿情過去之後,反而可能是件好事情。為什麼?

這樣的事件推高了疫苗行業的門檻,相當於“供給側改革”的效果。對於已經在行業裡面的,重視質量三觀正的公司來說,可能會是好事情,因為它可能推動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更多集中到重視質量的疫苗公司中去。

也就是說,事件爆發點中心的人是要付出代價的,但是標準提高的更高了。但凡提高標準,對於既有的強調質量的公司,都不能算是壞事

出了這樣的事情,行業的門檻也會被抬高。我們見哪一次供給側改革對行業是利空?很少。但凡行業放開才是利空,行業收緊都算是利好,當然這得對於經歷洗劫後活下來的個體來說。

所以,長生生物基本要涼了;但等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後,疫苗行業反而有可能受益。導致行業標準大幅提高,類似於供給側改革,重質量三觀正的龍頭集中度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疫苗事件”作為父母是憤怒,但是我們不希望是絕望

小夥伴們可以搜索各種疫苗引發的傷亡事件,估計會讓你心驚膽戰,恐懼、憤怒、懷疑,現在各種情緒充斥人們的內心。這也大概就是火山爆發前的一刻,因為看病難、看病貴,終於在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引發了全民的關注。而這次疫苗記錄造假事件,則是火山口出現的一道裂縫。

裂縫被撕開,往往會推動社會的發展,會推動改革的進程。我希望這次事件,國家以及各個相關部門能夠嚴厲整頓,讓家長可以給孩子接種放心的疫苗,甚至可以推動醫療改革進步, 希望這個時間不要太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