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8世界500強 中國直追美國(華爲排名72,阿里騰訊躥升)

7月19日晚間,《財富》雜誌公佈了2018年的世界500強排行榜。

大佬還是那些大佬。

今年以絕對優勢獨佔鰲頭的,依然是沃爾瑪,緊跟其後的,是中國國家電網。前十的席位依然被能源公司和汽車企業鎖定著,其中,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位列第三、第四名。

在上榜公司數量上,今年中國公司達到了120家,穩居第二,已經非常接近美國(126家),遠超第三位的日本(52家)。

與上年相比,今年上榜500家公司的總營業收入近30萬億美元,同比增加8.3%;總利潤達到創紀錄的1.88萬億美元,同比增加23%;銷售收益率則達到6.3%,淨資產收益率達到10.9%,都超過了去年。這些全球最大企業的經營狀況在明顯改善。

中國增長最快

2018年,在上榜公司數量上,中國公司達到了120家,同比增加了5家,已經保持了連續第十五年的增長。

在排名位次的變化上,在500家公司中,今年上升最快的是中國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躍升175位。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躍升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有八家都來自中國,除了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其餘七家是:阿里巴巴(上升162位)、騰訊(上升147位)、山東能源集團(上升138位)、廈門國貿(上升134位)、美的(上升127位)、廈門建發(上升126位)和碧桂園(上升114位)。

首次上榜的中國公司中,始創於1872年晚清洋務運動時期、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先行者的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首次申請併入圍,營業收入2701億元人民幣(不含招商銀行),居280位。

不過,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對此發表點評表示:“從115到120,除了數字變化外,別的有變化嗎?除了規模還是規模,能不能看看背後的高槓杆?順便提一句,世界500強是我們一廂情願的翻譯,直譯應該叫財富全球500。如果一定要在500後加個啥,那叫‘大’,不叫‘強’。

房地產公司均來自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所有上榜的房地產行業公司均來自中國,分別是碧桂園、恆大、萬科、保利集團和綠地控股。

重磅!2018世界500强 中国直追美国(华为排名72,阿里腾讯蹿升)

銀行:上榜最多的行業

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上,上榜最多的行業是銀行:商業儲蓄(51家),中國也不例外。

上榜的中國銀行有10家,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集團,數量上超過了上榜的8家美國銀行。

其中,浦發銀行的營業收入為462.95億美元,排名從245位上升到227位,上升最快。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10家銀行平均利潤高達179億美元,遠遠高於全部入榜中國公司的利潤水平(31億美元),而這十家銀行的總利潤更是佔了111家中國大陸上榜公司總利潤的50.7%。

另外今年在汽車製造業領域,中國有7家上榜公司,美國僅有通用汽車和福特兩家。

這7家中國汽車公司分別是上汽集團、東風汽車、北汽集團、一汽集團、廣汽集團、吉利控股、怡和集團。

其中,吉利控股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家上榜的民營車企,該公司過去一年跨越了百萬銷量門檻,在銷量增幅和500強排名躍升幅度上位於國內行業首位。在排行榜上,吉利控股的名次也從343位上升到267位。

京東排名為什麼比阿里和騰訊高?

在今年的排行榜前部,依然沒有出現多少互聯網公司的名字,但互聯網公司還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市值正在飆升的亞馬遜以177,866(百萬美元)的營收“屈居”第18,但相比去年已經躍升了8名。而科技企業中,郭臺銘麾下的鴻海精密排名第24;華為排名第72,僅次於微軟。中國互聯網企業中,阿里巴巴以37,770.8(百萬美元)的營收,排在第300名,騰訊算是緊隨其後,以35,178.8(百萬美元)的營收位列331名,而去年,騰訊還排在榜單的後置位——第478名。

京東就厲害了。

京東在500強排名中繼續強勢壓過阿里和騰訊的勢頭,以53,964.5(百萬美元)的年營收從去年的261名躍升至今年的181名。而值得玩味的是,排名中顯示京東的利潤為-22.5(百萬美元)。

為什麼京東的排名會比阿里和騰訊還要高?這是個老生常談的知識點。

雖然阿里和京東都是電商平臺,以淘寶、天貓為主的阿里是單純的平臺式電商,其收入來源基本來自作為第三方服務平臺所賺取的佣金、廣告費和服務費,缺少可以計入自家流水的自營業務收入。而京東以自營B2C業務起家,如今以自營B2C和平臺模式並行,京東自營業務產生的交易流水,都會計入京東的營收之中。

重磅!2018世界500强 中国直追美国(华为排名72,阿里腾讯蹿升)

120家中國上榜公司完整名單如下:

重磅!2018世界500强 中国直追美国(华为排名72,阿里腾讯蹿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