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書寫新時代法治擁軍答卷(張全連 趙麗)

海門:書寫新時代法治擁軍答卷(張全連 趙麗)

燈火闌珊夜海門

建立“軍人軍屬法律援助中心”,通過完善信息通報、案件辦理、聯絡員例會等制度,使法治擁軍有章可循;發放“法律擁軍聯繫卡”,在各街區、鄉鎮司法所、村(居)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及時處理涉軍糾紛;開闢“綠色通道”,選派“名優律師”坐陣“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專題解答軍人軍屬涉法難題……

軍地攜手行,共築強軍夢。近年來,海門市司法局找準匯聚強軍正能量,傳遞法治好聲音結合點,不斷創新思路,拓展法治擁軍領域,構建起具有海門特色的全覆蓋、多層級、標準化、高效能的法治擁軍新體系。

海門:書寫新時代法治擁軍答卷(張全連 趙麗)

央視報道海門擁軍工作

“海門是一座有著愛國擁軍光榮傳統的城市,1984年7月,全國首個‘軍人家庭服務中心’在這裡誕生,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及《人民前線報》等新聞媒體,曾對海門市雙擁工作進行了集中宣傳報道。新華社曾播發長篇通訊《海門雙擁啟示錄》、光明日報以《海門再掀雙擁潮》、解放軍報以《雙擁奇葩綻放江海之畔——來自江蘇省海門市的雙擁工作報告》為題,全面講述了海門市實現經濟發展與軍事建設同步邁進的情況。” 海門市司法局局長茅敏勇介紹。

海門:書寫新時代法治擁軍答卷(張全連 趙麗)

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陸續報道海門擁軍工作

進入新時期,海門雙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堅持法治擁軍護航強軍征程不動搖,全市先後依法受理涉軍維權案430多件,累計為軍人軍屬挽回經濟損失670多萬元。憑藉對法治擁軍的執著堅守,先後兩度榮膺“全國雙擁模範縣”稱號,獲得“江蘇省雙擁模範城”七連冠,捧回首屆全國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工作先進單位獎牌。如今,法治擁軍的“海門模式”、“海門經驗”品牌在全國叫響。

海門:書寫新時代法治擁軍答卷(張全連 趙麗)

海門被國家授予“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

搭建平臺,維權網絡全覆蓋

“不用我操心,你們就幫我父親討回公道,讓我安心部隊工作。”7月19日,正在部隊服役的海門籍士官高某平回家探親時,專程來到海門市法律援助中心,握著法援中心主任陸愷的手不停地道謝。

原來,高某平的父親於今年初去農貿市場買菜途中,不慎被一輛違章逆行的貨車撞倒,致其頭部受傷、多處骨折。高父傷愈出院後,數次與肇事司機協商賠償無果,無奈之下,老人拿著住院病歷、交通事故認定書等資料到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陸愷核實情況,立即指派專職律師承辦該案,最終雙方當庭達成賠償協議,高父順利拿到了賠償金。

海門:書寫新時代法治擁軍答卷(張全連 趙麗)

現役軍官現場申請辦理法律援助

“ 民無防不安,國無防不強。依法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事關國防和軍隊建設。”陸愷說,近年來,海門市司法局著眼“整盤棋”,做好法治擁軍制度設計,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軍人軍屬法律擁軍工作的意見》,定期邀請軍人、軍屬召開“軍地座談會”,收集意見和建議。出臺《為現役軍人及軍屬提供法律援助實施方案》等制度,明確法律擁軍工作的指導思想、機構設立、工作職責等內容;明確義務兵、供給制學員及軍屬,烈士、因公犧牲、病故軍人的遺屬,軍隊文職人員、在編職工隨軍家屬、軍隊管理的離退休人員、以及執行軍事任務的民兵預備役人員免於經濟困難條件審查,讓更多軍人軍屬受益受惠。

海門:書寫新時代法治擁軍答卷(張全連 趙麗)

涉軍維權工作站工作場景

打牢法治擁軍基礎,在江蘇首創“組、辦、庭、站、所”維權工作組織模式,形成橫向到黨政軍各部門,縱向到市鄉村三級的維權工作網絡。專門建立16個綜合服務、矛盾調解、信訪接待、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務平臺,做到“一個大門進來,多個窗口服務,一幢樓內解決”,打通軍人軍屬依法維權“最後一米”。

在此基礎上,開通遠程視頻調解系統、依法維權專線通道,做到問題網上反映、調解網上指導、維權網上完成,使法治擁軍工作步入信息化“快車道”。去年以來,全市藉助現代信息手段,依託三級實戰服務平臺,先後接待來訪140多人次,協調處理涉軍糾紛50多起,受到軍人軍屬點贊。

海門:書寫新時代法治擁軍答卷(張全連 趙麗)

南通推廣海門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

多策並舉,撐起法律“保護傘”

今年6月,現役軍人章華向海門市社會管理服務中心“軍人軍屬法律服務接待崗”律師反映,其父親於去年1月在某建築公司做瓦工,當時約定“工程結束後結清工資”,誰知完工後包工頭麻某寫了一份欠條並“失聯”。

中心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後,立即啟動法律援助“綠色通道”,並指派曹紅霞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務。曹紅霞結合相關證據,在法庭從法理、情理入手,詳細陳述包工頭麻某的侵權事實,在法官和律師的幫助下,章華父親最終拿到被拖欠的血汗錢。

海門:書寫新時代法治擁軍答卷(張全連 趙麗)

法治文藝表演進軍營

“像章華這樣通過法律援助解決涉軍糾紛的今年已有8例。”海門市律師協會會長尹秀剛告訴記者。

為讓法治陽光照亮軍人軍屬心坎,近年來,海門司法局大力推進法治惠軍項目,建立涉軍法律援助跟庭監督、結案回訪等制度,對行動不便的傷殘軍人、軍烈屬和復轉軍人實行上門服務。加強與人民武裝部、部隊政治部門在涉軍案件調處、法律釋明、判後回訪答疑等過程中的協調配合,依法做好涉案官兵及軍屬的思想工作,確保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海門:書寫新時代法治擁軍答卷(張全連 趙麗)

海門成立軍人軍屬法律顧問團為現役軍人提供法律服務

注重動態前移,每年新兵在入伍,將《維權知識手冊》、“法律援助卡”和“聯絡員服務卡”發到新兵手中。健全涉軍維權訴調對接機制,出臺《關於做好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工作實施意見》等文件,把涉軍維權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平安建設範疇、納入社會創新治理目標考評體系,為軍人軍屬撐起法律維權的一片藍天。

從全市律師事務所選派優秀律師,定期進駐“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對軍人軍屬申請法律援助堅持諮詢電話優先解答,來訪優先接待,案件優先受理原則。組建“律師顧問團”和法律志願者隊伍,對涉及軍人軍屬婚姻家庭、土地承包、勞動合同、侵權等糾紛,注重運用教育、疏導、協調等方法,強化調解,確保案結事了,把各類糾紛隱患消除在萌芽,增強了軍人軍屬的法治獲得感。

海門:書寫新時代法治擁軍答卷(張全連 趙麗)

涉軍維權工作站為軍人軍屬答疑解惑

軍地攜手,綻放法治擁軍花

“軍民一家人,魚水情更深;魚在水中游,有魚水長流……”這首流傳在海門民間的童謠,既是海門法治擁軍的一個縮影,也是海門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持之以恆抓好法治擁軍的生動註解。

“唱響法治歌,奏強惠軍曲。”海門市司法局副局長施建勝告訴記者,將雙擁意識作為國防意識的重要組織部分,將雙擁融入城市的血脈,成為海門獨特的城市精神。近年來,海門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法律擁軍工作特點規律,不斷延伸法律服務觸角,310多個公共法律服務崗和司法行政服務站,1400多名法律服務志願者遍佈全市12個鎮區、295個村居,為新時代法治擁軍工作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海門:書寫新時代法治擁軍答卷(張全連 趙麗)

海門市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相關規章制度

堅持以法律人,以文化人。與部隊簽訂《軍地法治擁軍共建協議》,定期培訓駐軍法律骨幹,定期組織心理諮詢師深入軍營開展“心防護國防、同心保長安”主題活動。製作勞動爭議、醫患糾紛、徵地搬遷、“軍人軍屬優撫優待政策規定”等“普法套餐”,深入開展“法律援助進軍營”系列宣傳活動。選派優秀律師、公證員、法律服務志願者,組建“法律擁軍宣講團”,利用新兵入伍、轉業復員、戰備訓練等時機,開設“軍營法治講堂”,通過定期組織“法治圖片展、贈送法律書籍、開設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法治文藝巡演”等“送法進軍營”活動,將法治植入到官兵心中。

近年來,全市先後組織法律進軍營活動60多場(次),幫助駐海部隊清理借用、租賃給地方單位和個人的土地房屋等20餘起,向部隊贈送法治書籍1000多套,官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顯著提升。

海門:書寫新時代法治擁軍答卷(張全連 趙麗)

海門市舉辦“送法進軍營”法律服務活動

“富國與強軍好比鳥之雙翼,只有同頻共振方能展翅騰飛。”茅敏勇向記者表示,海門司法行政系統將順應軍人軍屬美好生活新需求,立足司法行政職能,唱響法治擁軍主旋律,鞏固江海“綠色長城”,全力打造新時代法治擁軍“升級版”,讓法治擁軍之花在素有“江海門戶”之稱的海門大地盡情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