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和金庸,你更喜歡誰?爲什麼?

清兒雨


古龍和金庸,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金庸的。古龍小說雖然也有一些非常突出的優點,但總體來說過於神乎其神,過於浪漫誇張,像什麼楚留香、陸小鳳、李尋歡等,雖然形象鮮明,但取悅於一般只求悅讀快感的讀者還是可行的,對於知識深厚的理性讀者不免覺得有點“飄”,藝術誇張性更強。

古龍小說中的人物,天生就本領高,天生就痴情得要命,天生就帥得不輕,如夢幻之中,沒根據沒來歷,像一個個漂亮的肥皂泡。古龍小說中的社會,是一塊純幻想的天上王城,和現實太遠太遠。

而金庸小說就不一樣,一切都是那樣的真實,雖然武功不乏奇幻之處,但世態人情等等,都和現實社會血肉相連,讓人覺得確實可能發生這樣的故事。

而且,金庸小說中帶了不少深沉厚重的歷史元素和國學元素,小說故事和佛道文化,詩詞文化,琴棋書畫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水乳交融,比如像武功的名字,金庸筆下的功夫,都有深厚的國學背景,像“降龍十八掌”取自易經,少林絕技中的什麼“大金剛掌”、“般若掌”|、“多羅葉指”、“拈花指”等都來自佛學典故,而逍遙派的“北冥神功”之類則來源於道家法藏。黃鐘公、黑白子、禿筆翁、丹青生等,都是直接將琴棋書畫用作兵器,將其中的諸般元素化為武功。

而且,金庸小說中的人物,也透出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力,其他武俠小說中的 所謂”高僧“,就只是披袈裟的禿頭罷了,一點和尚味也沒有,而金庸小說下,無論是尋醫採藥的智光大師、捨身勸善的空見大師、參透世事的枯榮大師,還是有點迂腐不化的玉林大師,都有大德高僧的味道。就算一些惡僧如金輪法王、鳩摩智等,也有不少的僧味,出言行事,和俗家人也是有區別的。

而且,金庸用不少的情節來闡述了中國的傳統哲學,比像說到令狐沖參悟獨狐九劍時,風清揚教育他:要切肉,必然要肉來切,要劈柴,必須要有柴可劈,而你根本無招,敵人從何來破?”這就是道家,無為而不為,有不如無的妙詣。

同樣,周伯通在講空明拳時,也大談一番《道德經》中的:“埏埴以為器,當其無”之類的道理,讓郭靖茅塞頓開,所以創出以柔克剛的空明拳。

另外像張無忌悟張三丰太極劍,也是把劍招忘得越乾淨越好,然後用木劍來鬥對方手裡的倚天劍,但倚天劍雖然鋒利無比,卻被木劍剋制得根本無從施展,這就是柔能克剛的妙詣,也是道家思想。

金庸筆下,可謂以六經為庖廚,百家為異饌,三墳為瑚璉,就算是隨手取的小人物的名字,也內涵來歷。比如裘千仞,應該是對應南宋時的文學家裘萬頃;天地會里的祁彪清其實是根據明代文人祁彪佳而來,錢老本,對應著明代文人錢一本。其餘像“江南六怪”的稱謂有揚州八怪的影子,函谷八友的稱謂,有競陵八友的影響等等,不一而足。所以金庸的作品,讀起來,如一杯好茶,越泡越有味,不厭百回讀。這是其他武俠小說家們無法企及的。

所以,我是喜歡金庸超越古龍的,當然也不是說就要排斥古龍 小說,畢竟讀作品,不是找老婆,只能選一個,古龍在營造氛圍上還是有他的特長的,像《楚留香系列》、《絕代雙嬌》也有可讀的價值。但最愛還是金庸。


江湖夜雨


古龍醉心於女人和酒,生活糜爛,造就了他小說中的瀟灑落拓之氣,然後終究早早喪命,即便才華橫溢,也只能枉死。


金庸的氣節比古龍高,雖然後面娶了個小妻子我感覺不太舒服,好像覺得有違他“本身”的志願一樣,但我又哪裡“懂”金庸,只能說,從金庸小說中看來,他大氣,而且具有多變的思維,小說出神入化,確實非一般人可比。


古龍的成就不如金庸高,但他可能為一些生活糜爛或者私生活不正派的人更喜歡,更親近。


但論人格,古龍雖然自尊有的,但不如金庸更會珍惜自己的生命。


惜哉。


杭州婉娩


古龍,寫的更真實,更能一針見血反映社會萬千景象!讀了他的小說,在社會上生存有很大實際意義!古龍的故事情節設計,到現在為此還沒有哪個能超越,沒有看到最後,永遠不會知道結局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