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製造業也迎來了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發展時代

2015年5月由國務院發佈的《中國製造2025》,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在這個綱領中,國家將智能工廠的建立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並指出全球製造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 國內經濟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我國製造業發展必須緊緊抓住歷史機遇,積極穩妥應對內外部挑戰。對於食品飲料行業來說也同樣如此,智能工廠在未來企業的競爭和發展中具有決定作用。

“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提出,開啟了全面提升中國製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的大幕,製造業也迎來了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發展時代。石油石化行業作為典型的製造業,在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同時,同樣也面臨著裝備升級、工業改造,技術創新、以及智能化的改造提升挑戰。

1、食品飲料行業勢在必行的智能化

在“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國食品行業增長迅速,中國食品的總產值已在幾年前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隨著近兩年中國食品產業增長速度的放緩,其背後的危機越來越多的顯現出來。國家“十二五”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總體專家組專家黃永友說:“過去幾年中國的市場優勢、原料優勢、人口優勢促進食品生產的產值的增加,而如今,這三個方面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特別是隨著中國市場的開放,中國企業面臨的壓力將越來越大。如果不從技術上取得突破,中國食品不但在世界上沒有競爭優勢,在國內的生存空間也將越來越小,日益俱下將是中國食品產業經濟所要面臨的嚴峻現實。藉助智能工廠的建立可以大幅改善勞動條件、提升管理效率,並進一步提升整個企業的運行效率,最重要的是藉助於信息化技術的覆蓋以打通企業的各個流程,並在此基礎上實現資源的整合優化和提高。”

中國企業面臨的諸多挑戰

建立智能工廠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不論是食品行業還是其他行業,最初的生產都是大批量生產,隨著技術及時代的發展,市場上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逐漸增強,迫使企業由大批量生產轉向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更進一步,將逐步轉向個性化定製生產。“十三五”先進製造技術領域及工信部兩化融合專家組成員、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敬石開介紹:“市場需求的變化使得各行各業逐步開始進行轉型升級,要求生產線具有高度的柔性,能夠進行模塊化的組合,以滿足生產不同產品的需求。與此同時,為了響應客戶的需求,需要及時對客戶的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及反饋,也促使企業開始關注自己的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各種實用的系統逐步上線;更進一步為了提升生產效率,使得設備與設備之間、設備與人之間要有信息互通和良好的交互,又要求利用相關技術實現互聯。總體來說,智能製造的出現是生產發展一定程度的必然趨勢,技術的革新、市場的需求以及政策的引導都將智能製造推向了歷史的前端,而中國的食品企業也將開始智能製造的進程。”

2、智能工廠為食品飲料企業帶來低成本高效率

當前食品企業面臨一系列的困境。一方面是產品銷售越來越困難,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消費者口味越來越多樣, 還有渠道通路對廠商的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 另外一方面是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造成企業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最近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讓企業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而智能工廠的建立可以對原料供應、生產過程、產品銷售以及企業員工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管控,節約原始成本,使企業運營更加有序。

智能工廠可以使原料的供應管理變得簡單、高效。在智能化的管理下,企業未來需要生產的產品種類、數量等信息將得以確認,生產變的精確,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原料等也能及時的通過平臺系統確認;與此同時,供應商的相關情況,例如質量等級、交貨時長、價格等信息也在平臺系統中可以及時獲取。由於信息的共享性和透明性,在智能系統管理下,平臺可以通過以上各方面的信息在客戶訂

單下達的同時自動計算所需要的原材料,並且根據供應商的相關情況及時計算出原料的採購時間,並通過相關算法確保在滿足交貨時間的同時使得庫存成本最低,甚至為零。“智能工廠將企業的原料採購成本達到最低,而且所有的信息在客戶下單的同時都可以及時的得到確認,效率變得異常的高效,並且,如果出現特殊情況,大系統平臺可以及時的進行調整,原料供應策略方面又實現了高度的柔性。

《中國製造2025》製造業也迎來了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發展時代

智能工廠是工業4.0的核心組成部分,包括網絡化的生產設施及智能化的生產系統。它是一種新的生產模式,融合了智能設計、智能製造、智能裝備、商業智能、運營智能等全新的ICT技術。在工業4.0時代,建設智能工廠的關鍵在於智能可靠的傳感器、海量高速的數據存儲、細緻深刻的大數據分析洞察、安全穩定的工業通信網絡以及靈巧的智能機器人。

工業4.0是一個逐步演進的過程,製造領域將逐步開放,從完全封閉系統邁向半封閉系統,再到完全開放系統。智能工廠需求強勁,增長迅速,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工業4.0時代,對於智能工廠的投入將遠超過一般工業領域,且項目盈利能力也將顯著提高,並且資本投入越大、投資的邊際回報率越高。智能工廠將大幅節省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客戶體驗,增強制造廠商的競爭優勢,較早適應工業4.0改造的產業和企業將最先受益。

智能製造不僅僅是人工智能系統的應用,而是人機一體化的智能系統,其主體是人類和機器的混合智能。系統能夠獨立承擔分析、決策任務,突出人在製造系統中的核心地位,同時在智能機器的配合下,能夠更好的發揮人類的潛能。智能機器和人工協作真正的結合在一起,實現流暢的配合,完成最終的生產目標,才是人機一體化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