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與過程,孰重孰輕?

結果與過程是我們經常面對的兩個問題,人們往往一概而論之。有結果決定論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楚漢相爭四年間,劉邦一直失敗,但最後一戰用韓信的“十面埋伏”逼得項羽烏江自刎,建立漢朝,是謂英雄。有過程論說,成功來自99%的努力,是一次次失敗換來的,好的過程必然會帶來好的結果。梵高生前一生潦倒,在貧困孤獨中靠著弟弟的救濟勉強度日,大量畫作無人問津,身後聲名鵲起,作品屢屢創下拍賣新高,無可爭議地被列入偉大畫家的行列。

結果與過程,孰重孰輕?

辯證的看,結果與過程的重要性自於個人的判斷和身在當前環境下的感受,個人的判斷受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影響,個人的環境則主要由兩類組成:工作和生活(注:廣義的生活中包含了工作,這裡是指除去工作以外的生活,如婚姻、家庭、子女、個人生活方式等)。一般而言,0到22歲,生活主要與父母在一起,學習為主要目標,是為了今後的工作打好基礎,也可看成工作延伸的一部分;22至60歲,生活主要與配偶和小孩在一起,期間是長達40年的工作時間;60歲以後退休,工作逐漸變淡,生活主要與配偶在一起,但前期工作的影響,子女的教育等會直接影響到這段時間的生活。既然人的環境主要在工作與生活中,那麼我們就分別來看結果和過程對它們的影響。

結果與過程,孰重孰輕?

先說工作。工作也好,學習也好,目的都是取得好的成績和績效,以結果為主。高考最終以考試成績決定你的未來就讀的大學,企業以規模或利潤等指標為目標,分解到員工也是結果導向,但這中間也有很大的不同。有朋友在私企和日企幹過。對比兩類企業,私企老闆經常掛在嘴邊的是,“我只說一次,不要找藉口,請給我結果”。後來跳槽到日企,老闆佈置完任務後,會多次確定,這個任務你理解了嗎?你準備如何計劃達成的?需要公司怎樣的支持?當和領導溝通完後,對這個任務會有個較全面的認識,千萬不要認為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領導討價還價,最後任務執行中壓力會非常大,但前期溝通中都已初步確定了外因,所以他在內因上會更積極努力的促成目標的達成。當然這只是個例,不是普遍現象,而且中國市場化時間與國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比起來晚了很多年,在管理上我們確有需要學習借鑑他人的地方。還有個朋友談到,領導時而關心結果,時而關心過程,自己是每次都踏錯步,在一個任務過程還不錯時,領導強調結果,批評了他,在另一個任務結果還不錯時,領導強調過程,又批評了他。最後,他感慨的說,工作中結果與過程一個都不能少,一點都馬虎不得。

結果與過程,孰重孰輕?

可以看出,工作中雖然結果很重要,但好的過程卻是好結果的必然條件。所以說在確定結果時就非常重要了,需要向前回溯到過程的設計。用”SMART”原則來分析:1. 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工作中規模也好,利潤也好,目標設定須是具體的,可以清晰描述,這是目標的首要條件,讓發約、受約雙方都能對目標有統一的認識基礎。2. 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這個好理解,如果目標無法衡量,那麼可以說好就是好,說差就是差,因為沒有客觀標準,所以在工作中必須加入量化指標,便於工作目標是否達成可以計量化的考核。3.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這裡的可以達到是指要付出最大努力且可行的,就像讓你用自身力量跳起來採樹上一個水果,2至3米的高度,你需要多次跳躍才能達到,但如果是10米,不管怎樣努力,你都無法達到。管理者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設立標杆,對內和對外都有,在基本環境相同的情況下,標杆的高度就是你所應達到的理想高度。4. 目標與其他目標的關聯情況(Realistic),工作中目標不止一個,一個大的目標同時可能有同樣重要的其他目標並列,如規模和利潤,這兩者之間有相關性,但不具備因果性,如果完全是因果性的多個目標,設立一個即可。5.績效指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ound),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既定的目標,是對目標過程的一個約束。目標設定時要考慮長時間與短時間衡量,連續兩年的規模利潤實現目標難度比一年的規模利潤目標實現大的不止是一倍。有了上面的“SMART”原則,在工作中不論是發約人還是受約人,對目標的發佈和實施都會有比較科學合理的認識了。

結果與過程,孰重孰輕?

接下來說生活,先說結論,筆者認為生活中過程要比結果重要。為什麼呢?人總是要死的,既然結果都一樣,當然是生活中過程給你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了。有句廣告詞說得好,“人生就是一場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應該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既然生活的過程重要,我們又該怎樣做好過程管理呢?1、什麼時候作什麼事,由不同的年齡階段決定。人生就像水,青少年是山間的泉水,活潑歡快,中年是匯入河流的湖水,成熟穩重,老年時匯入江海的海水,平靜大氣。各個階段有各個階段的屬性,該學習的時候就學習,該結婚的時候就結婚,該要小孩的時候就要小孩,該頤養天年的時候就頤養天年,時光一去不復返,如果你在人生的最佳時間沒有完成對應的事情,那麼後面要再想去實現,付出的努力將會大的多。2、全面合理的評估自己。同樣用水做比喻,在水流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岩石,水不會是擊碎他,而是繞過它,繼續朝著目標前進。魯迅棄醫從文,用犀利的文字喚醒中華民族麻木的靈魂。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放棄了大學的學業,分別成立了“微軟”和“谷歌”。人生也是一樣,只有瞭解自己,才知道什麼自己前進的“岩石”,我們不是擊碎它,而是找到新的路線,繞過它,順勢而為。3、崇敬生命、尊重生命。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理。我們為新聞中出現越來越多的各領域精英因為疾病或意外離開人世而扼腕嘆息。生命只有一次,你擁有的再多東西,在死亡來臨時都無法帶走。所以千萬不要為了某個目標而放棄了一切,生活就是由經歷中的一點一滴構成的,工作也好,婚姻也好,子女也好,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等到你回憶生活中的美好片度時,一定是你實實在在經歷過的每個片段,而不是孤注一切實現目標的結果、虛擬的網絡或憑空想象的故事。4、處理好與工作的關係。上班電梯很擠,本來應該搭向上的電梯,但電梯向下過程中上來了兩位老員工,甲對乙說,上班趕時間,沒有辦法,先進來了。乙開玩笑說,這不是開倒車嗎?甲笑著說,馬上就要退休了,如果這是一個時間的倒車能回到二十年前那多好。兩人相視而笑。工作能給你帶來更好的物質條件,能讓你享受到事業成功的喜悅,結交到更多的朋友,但個人能力再大,始終會顧此失彼,這裡有一個“最優”的度,過了就是邊際效用遞減了。不同人、不同的情況他的“最優”函數也不一樣,這又回到第二點,全面合理的評估自己。

結果與過程,孰重孰輕?

當然,結果與過程的重要性會因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衡量標準,且“三觀”也會隨著個人學識、閱歷的增長而改變,這裡就不再贅述了。不過,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多年以後,當你回憶往事,後悔的越少,欣慰的越多。那麼當時你對結果與過程的重要性判斷就越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