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构建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

近年来,城东区司法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围绕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忠实践行“两个绝对”,扎实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不断加强组织、队伍、制度和业务建设,始终秉承法治化、多样化、人性化、科学化的工作理念,西宁市城东区司法局率先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力量参与矫正工作的先河,与西宁市乐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步入了社会化、严格化、规范化和实效化轨道,走出一条具有全省领先、东区特色的社区矫正发展新路子。

东区构建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

加强组织建设,创新社区矫正社会化管理体系

城东区司法局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全社会赢得广泛支持,在全市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司法行政牵头、部门分工负责、单位协调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管理体系。

2017年9月13日,通过国采(青海)单一(服务)2017-001号,城东区司法局与西宁市乐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参与城东区社区矫正项目。近一年来,在城东区司法局的正确领导和各司法所的大力支持下,乐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认真贯彻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精神,狠抓社区矫正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社区矫正人员管控教育新模式,强化监督管理、深化教育帮扶,重点工作有效落实,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对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促进其顺利融入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城东区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西宁乐缘社工的司法项目工作履行实施非执法类的监管职责,项目司法社工在各司法所配合下,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前调查评估、分级管理、记分考核、风险评估等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同时结合社区矫正人员实际情况,实施个案矫正、心理辅导等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积极、乐观、主动面对生活;开展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有效帮助提高其素质,重塑三观。组织社矫人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教育等活动,促使其更快更好融入社会。

东区构建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

打造全省首家社区矫正的专业心理矫治中心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服务是司法工作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落实社区矫正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社区矫正的监管机构刑罚执行管理与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可适度分离,可将开展教育学习、组织社区服务、协助调查评估、收集矫正信息、进行心理矫正、评估矫正需求、指导就业就学等非执法类事项,作为社会力量参与服务的重点。

西宁市乐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做为青海省司法工作社区矫正社会购买服务的首家社会组织更是全面发挥服务优势,在全面参与城东区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拓展工作思路,于2018年上半年在城东区司法局打造出青海省首家社区矫正的专业心理矫治中心。

该心理矫治中心于2018年4月正式启动,做为全省首家社区矫治心理中心得到了省司法厅、市司法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城东区司法局在办公条件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规划出矫治中心工作区域,委托社会组织西宁乐缘社工全力打造。中心设计了专业的心理沟通区、沙盘游戏治疗区及心理测试训练治疗区三大版块,引进国内高端心理治疗设备及软件系统,建立健全心理矫治管理条例。同时,为快速推动工作开展,城东区司法局与西宁市乐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全面配合,在强大的心理专家团队的指导推进下,心理矫治中心全面打造完成并开展工作。目前已完成全区249名在矫人员、同期解矫人员16名的全面心理测评。建立健全心理档案资料256份,初步筛查心理问题较严重人员28名,每人进行专业心理矫治3次以上,取得特别心理矫治效果2名。截止发稿为止共对全区社矫人员开展心理团体辅导52场、心理健康测评812人次、个案咨询73人次、就业指导500余人次、职业培训300余人次、定期走访226户、困难帮扶166人次、解决就业18人,通过以上工作对帮助社区矫正人员树立阳光心态,主动融入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东区司法局充分发挥了专业组织、专业人员的作用,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引导社会组织西宁市乐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参与社区矫正基础工作的同时,全面加强矫正人员的情绪心理疏导、行为偏差纠正、社会关系修复、社会功能恢复等项目。做为青海省首家心理矫治中心在正式启动后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构建由社会组织参与的“宣传、教育、矫治、帮扶”一体化“社区矫正青海模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西宁市乐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城东区司法局的全面部署下,共同与社会各界力量为全面推动青海省社区矫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助力加油。相信在今后的社区矫正工作中,心理矫治中心的运营将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化、全面化、科学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东区构建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

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

1年多来,城东区司法局以及乐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

【丰富载体开展日常服务活动】

在乐缘社工的协助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中学习活动,城东区司法局平台考核成绩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共开展心理健康讲座56场,心理团体辅导29场,对16名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了一对一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个别社矫人员矫治效果突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城东区司法局联合西宁市乐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不断的优化工作流程建立了定期研判会议制度、定期公检法司联席研判制度及考核制度,通过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保证对社区矫正人员提供有效的教育帮扶。

【对社区矫正人员现状进行评估】

西宁市乐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配合九个司法所对248名社区矫正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专业心理测量、家访等多种形式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评估。

创新社区矫正实效化管理模式

为了落实监管措施,努力实现社区矫正对象再社会化,下一步,城东区司法局和乐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将以高端心理矫治研究中心为依托,通过专业平台的介入,重点提升心理矫正的效果和心理矫正档案的配套完善。精心打造高标准的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干预、心理治疗的权威平台。

【发挥好大数据平台作用】

加大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的平台监督,全面发挥青海省社区矫正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的优势,缓解基层司法所的管理工作压力。

【加强对矫正人员的心理辅导】

通过社区矫正的“第一道岗”——心理的矫正,配合全省司法系统科学完善的社区矫正平台,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开拓西宁市及青海省司法矫正项目的全面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西宁市乐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专家团队资源,全面打造“个案辅导个性化”、“团体辅导专业化”、“心理筛查全覆盖”的全新心理矫治模式。

【建立科学完整的心理矫治档案】

全面推进心理矫治与咨询工作,完善的心理矫治档案建立,配合司法所的日常监管,达到社区矫正工作的立体化、多元化、科学化、社会化。

【加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中心联席交流】

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模式,继续发挥心理联调小组作用,建立社区矫正心理咨询沟通和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司法局主抓,司法所配合的个案矫正模式】

为解决基层因工作繁多、任务量大不能有效开展社区矫正心理咨询的突出问题,配合司法局建立专业团队及志愿者团队一同开展工作。

【加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的宣传】

大力宣传心理咨询运用于社区矫正的现实意义,通过讲解强制管教治标,心理矫正治本的科学理念,让社区矫正对象从“心”改变,从“心”开始。

【结合社会组织工用灵活的优势】

对于在矫紧抓、解矫帮扶的方法,逐步扩大安置帮教的效果,不仅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期间的管教工作,而且为更好融入社会搭建平台。

供稿/区司法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