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二代」的制香夢|永春金豐香業總經理林進龍開拓新路

初夏的一場特大暴雨後,中國香都產業園裡空氣尤其清新,記者初次見到了金豐香業的少東家、總經理林進龍,言談間,他語言平緩,舉止有度,95年出生的他給人一種超乎常人的成熟穩重感。“最近,我在嘗試著用VR技術,把傳統香文化的各種內涵充分展示給遊客。同時用AR的技術,把產品做成動畫的形式,弄成影像版,更深度地展示香文化。”林進龍說。

“香二代”的制香夢|永春金豐香業總經理林進龍開拓新路

林進龍

今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林進龍認識了一個做VR技術的朋友。他就突然想到,是否能用VR技術做一個全新的香道文化體驗館。“現在香文化展示旅遊大多隻是導遊在講,遊客只能用眼睛在看,沒辦法切身感受到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香文化。要改變遊客被動接受的形式,變為主動參與。”林金龍興趣盎然地介紹,“新的技術運用後,遊客彷彿置身於幾百年前,感受到自己坐在船上,從遙遠的阿拉伯地帶遠道而來,經過東南亞,到達泉州港,後坐溪舟船來到達埔鎮,在虛擬的制香車間內,親手製作香品。”

金豐香業原來只是達埔鎮洪步村裡的一個制香小作坊。在林進龍回憶中,小時候在家裡做香的日子還是很苦的。上小學時,林進龍每天一吃完晚飯,便開始幫忙家裡制香,幾乎每天都要跟家人一起幹到晚上11點多。7月到12月,香產品旺銷的季節,又正好是農忙時節缺工人,林進龍、其父母,兩個姐姐幾乎都全家總動員,赤膊上陣。

稍微大一點時,林進龍開始學曬香,尤其是暑假期間,天氣炎熱異常,曬香搬香久了,汗流浹背,全身紅彤彤或者黃燦燦的,跟土著人一模一樣。因為個頭小,擔子重,林進龍常常被擔子壓出淤青,要是肩膀的一頭疼痛難忍,他就換到肩膀的另一頭。

到上初中時候,林進龍找到廠裡的老師傅學習制香技術。“一般凌晨1點多起來開始制香,幹到6-7點,等到太陽出來後稍微有熱氣了,就得趕快把剛制好的香搬出來曬。”因為從小耳濡目染,他學得很快,一週內就把制香的所有工序全部學會了。“尤其是配香這個環節,要把香料混合在天然植物中,攪拌在一起,用篾竹根沾在一起。原料輸送到製作車間內,掄、粘、揉後,形成半成品。”小小年紀的林進龍潛心跟老師傅學習,做到了能夠自己單獨配香。

林進龍上初二時,家裡計劃在香產業園一期落戶。初三時金豐香業工廠正式動工,到他讀高二時才完工。當時只先建了一幢一層的廠房。作為參與者,林進龍深深體會到創業的艱辛:“剛開始資金不夠,大把的資金投入到基建後,流動資金馬上出現問題,在煎熬了三年後,公司才逐步進入了良性循環運轉中。”

“香二代”的制香夢|永春金豐香業總經理林進龍開拓新路

一著先機,步步先機。後來,金豐香業慢慢發展壯大,一步一步踏實發展。2012年,金豐香廠進行改制,變成福建金豐香業有限公司,現已是有五幢廠房、佔地60畝的規模香企。“我年紀雖然不算大,但金豐香業從小作坊,到現在規模較大的香企,一步一步地發展,我都是親歷者,也是參與者。”他說。

如果說林進龍的父親是改革開放後第一代的制香人,他就是“香二代”了。2015年,林進龍考上大學,學習企業管理。在學了一年後,他自己想早點進入社會實踐,於是他毅然休學回到公司,“我現在到處考察,到處出席活動,到處見各種人物,接觸面更廣,學到的東西更多。”

多年的在外奔波,認真走訪考察市場,林進龍帶領公司根據不同地方的文化或用香習慣來生產不同的香產品,比如安徽省的百姓喜歡財神、觀音的外包裝香品,東北的百姓喜歡本色、比較素的或仙像或山水外包裝,甘肅回族地區的百姓只用青色或者綠色外包裝香品。在林進龍的用心經營下,金豐香業開發出了適合在西藏用的藥香,開發出了新市場。

“隨著現在人工成本的增加,傳統制香方式的生產成本也大幅度增加,以前香文化遺失了太多,香文化上的傳承還是很重要。”林進龍說,“我想要的是,重視科技含量的融入,走智能製作的道路,通過科技的方式挖掘出香文化的精髓,開發有文化的香產品,包括香道文化體驗館等旅遊產品。”

作者 | 桃源鄉訊記者 蘇福彬 通訊員 王南斌 文/ 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