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建設與粵港澳互聯互通|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峯會成功舉辦

大湾区建设与粤港澳互联互通|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成功举办

圖為主題論壇現場

2017年的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同時當天也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協議為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提供了保障。如今,在包括基礎建設、市場一體化等方面,都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

2018年6月24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聯合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廣東金融學會、廣州市金融工作局在廣州舉行的“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峰會”盛大開幕。峰會舉辦了聚焦“大灣區建設與粵港澳互聯互通”的主題論壇,探討粵港澳大灣區今後的發展及金融開放的需求。

黃埔區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小華髮表致辭。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蔡興華、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以及高銀國際(香港)金融集團聯席董事會主席吳超發言並進行圓桌交流。本主題論壇由鳳凰衛視主持人王峰主持。

大湾区建设与粤港澳互联互通|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成功举办

圖為陳小華

當前的粵港澳大灣區是高光亮點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陳小華在會上表示,世界各大灣區都致力於發展金融產業,紐約、東京、舊金山三大灣區都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擁有強大的金融支撐力,影響著地區乃至全球的資源配置。當前,粵港澳大灣區以建設成世界級的灣區為目標,未來也將成為全球的金融樞紐。

陳小華在介紹粵港澳大灣區時提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發展金融創新時具有幾點優勢。一是區位優勢,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作為珠江三角洲的幾何中心,擁有著名的四大高端發展平臺、雄厚的產業基礎、豐富的人才資源儲備和強勁的創新實力。二是政策創新優勢,對高層人才、項目和風投機構都給予了支持與獎勵。三是在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企業服務等方面優勢明顯,設立了全國規模最大的區級一百億的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共同投向區內科技企業和戰略型新興產業。四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是廣東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在政策制度創新、知識產權改革、企業服務等方面領跑全國。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是全球企業投資者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是離成功最近的地方。

對於下一步的發展,陳小華指出將抓住粵港澳深入合作、互聯互通的大好機遇,大力發展風投產業,積極推動風險投資,沿著產融結合的方向大膽實施金融創新,努力打造灣區的金融新標杆。

大湾区建设与粤港澳互联互通|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成功举办

圖為沈明高

大灣區發展潛力巨大

沈明高認為,大灣區將是未來二、三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力戰場。從人均GDP和人口數量來看,粵港澳大灣區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對於如何助力大灣區建設,沈明高指出,需要先認清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優勢。一是製造業優勢。從四個大灣區來說,粵港澳大灣區的製造業佔比是最高的,同時其升級潛力也是最大的。二是金融中心優勢。大灣區的金融開放就是金融創新,若能對香港、澳門開放,就是與國際金融中心接軌。三是低端製造業轉移。目前中國低端製造業已經開始轉向東南亞國家轉移,一方面中國產業的下游部分向外轉移,另一方面中國部分產業鏈升級,大灣區是製造業轉移升級的重要節點。四是消費優勢。人口規模優勢大灣區發展的一個特點,可以不用依靠大規模的出口,憑藉挖掘消費的潛力就可以推動大灣區製造業升級,經濟發展更加獨立自主。

沈明高建議未來大灣區的發展可以根據其優勢來尋找突破口。第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大灣區發展的落腳點,建議設立“灣區通”,把香港、澳門的資金引導到廣東地區的實體經濟,形成良性循環。第二,要充分滿足老百姓財富管理的需要,為中國居民配置海外資產和外國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提供便利,找到資金雙向有序流動的突破口。第三,出臺“正面清單”,打開長期資金進入大灣區市場的通道。

沈明高認為,未來在大灣區發展過程中可以把握三方面的投資機會,一是關注製造業升級和創新,二是預見世界級企業崛起,三是逐步跨境配置資產。

大湾区建设与粤港澳互联互通|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成功举办

圖為蔡興華

發揮優勢創新 推動互聯互通

蔡興華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預計到2040年,粵港澳大灣區的GDP有望趕上東盟十國,成為亞太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粵港澳大灣區處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種貨幣、三個法律框架、三個關稅區、四個中心城市這麼一個多元體系內,為對接世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靈活的制度安排,也促進了金融創新的發展。蔡興華總結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八大發展特點:一是互聯互通的高地,二是世界金融的中心,三是先進製造的基地,四是科技創新的重鎮,五是物流航運的樞紐,六是國際合作的前沿,七是旅遊觀光的勝地,八是生態宜居的家園。粵港澳三地都要努力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自由流通。

蔡興華指出,隨著灣區互聯互通的加快推進,灣區內企業和居民一體化的金融需求也將日益增長,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融資需求,二是跨境支付的需求,三是跨境貿易需求,四是資本運作的需求,五是財富管理的需求。對此,銀行可以在四個方面進行作為,分別是民生金融、絲路金融、綠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具體表現為助力粵港澳的物理聯通、資金聯通和服務聯通。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對金融機構的創新提出了高要求。對此,蔡興華認為金融機構可從三個方面推動灣區創新工作:首先,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亮點就是“科技+金融”,要讓科技企業生於科技,長於金融;其次,要堅持創新驅動和科技引領,追求高質量發展,邁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最後,是要將多元的制度格局變成機遇和優勢。

大湾区建设与粤港澳互联互通|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成功举办

圖為朱海斌

產融結合要注意避免政策失誤

朱海斌表示,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中國的金融改革尤其是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裡有很多經驗和教訓。

一是大家簡單地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理解為要發展、做大金融業,但忽略了其前提是要在一個穩健的基礎上,其核心是在信用基礎上的風險定價。二是在說下一輪金融改革的重點是要發展直接融資,忽略了在一個多層次、多渠道的金融融資體系下,不同的金融體系(包括傳統銀行體系)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各有側重各有所長。三是過於依賴貨幣政策的作用,忽略了其他的政策(如財政政策)和實體經濟本身改革(如發揮製造業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朱海斌認為“大灣區的發展有非常好的基礎。關於大灣區未來五到十年的發展,政策可以做些什麼已談的很多,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路是應該避免哪些方面的失誤。”

大湾区建设与粤港澳互联互通|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成功举办

圖為吳超

一國兩制制度成為大灣區重要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與其它三個灣區最大不同的特點是一國兩制的制度。吳超認為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恰恰又是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優勢,可以發揮其各自的優勢互補和制度上的合力來推動灣區的發展。

香港以金融為主,深圳以科技創新為主,且有多年的電子製造、科技製造的基礎,而廣州是傳統的貿易中心。因此,這三個龍頭城市的各自優勢互補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下,對助力於整個大灣區的推動有強大的作用。

吳超表示,因為制度的特點和城市的發展不同,金融服務業在整個灣區中起著穿針引線和助推器的作用。同時,灣區概念提出之後,港珠澳大橋也即將通車,使得交通變得更加便利。粵港澳大灣區有著非常多的人口,龐大的人口數量和便利的交通促進了人口的流動,同時也助推金融業的發展。

“大灣區建設與粵港澳互聯互通”主題論壇在熱烈的討論中結束,廣東省和廣州市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將在金融開放和區域經濟建設中繼續走在前列,未來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潛藏著無限潛力和多樣的可能性。在金融系統的有效助力下,粵港澳大灣區將在綜合實力、開放程度、經濟活力方面產生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