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電池汽車發布了,靠譜嗎?

6月2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發佈新聞稱,(全球)首輛鈉離子電池低速電動車在物理所園區內示範演示,

目前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已達到120 Wh/kg,是鉛酸電池的3倍左右。“低成本鈉離子電池有望在低速電動車、電動船、家庭儲能、電網儲能等領域獲得應用。”中科院物理所的官方報道這樣寫。

鈉離子電池的前世今生

聽慣了鋰離子電動車的吃瓜群眾不禁要問,什麼是鈉離子電池?

鈉離子電池汽車發佈了,靠譜嗎?

鈉離子電池

認識鈉離子電池,首先要知道鹼金屬。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鹼金屬是指在元素週期表中ⅠA族除氫(H)外的六個金屬元素,即鋰(Li)、鈉(Na)、鉀(K)、銣(Rb)、銫(Cs)和鈁(Fr),而鈉和鋰都是鹼金屬。由於二者的化學性質相似,在鋰離子電池佔據電動汽車市場主導地位的今天,鈉離子電池的問世應該算不上是稀奇事。

早期的鈉離子電池主要以Na/S為主,即鈉硫電池,化學反應式為:

2Na+xS=Na2Sx

鈉硫電池中的電解質是熔融狀態的鈉,所以要求運行溫度達到300度以上。一些業內人士介紹,僅鈉硫電池的預熱就需要三天時間。

另外,鈉硫電池的安全性偏低。鈉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熔融狀態的金屬鈉遇到空氣或水都會劇烈反應,鈉硫電池導致的火災通常只能用沙子覆蓋撲滅,但在清理燃燒灰燼時,鈉一旦接觸空氣又會死灰復燃

。這是鈉硫電池無法大規模推廣的原因之一。

常溫下鈉離子電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但是由於正負極材料難以匹配,鈉離子電池的研究一度停滯不前

進入21世紀,新能源行業的興起帶活了上游產業,各種新興電池技術開始冒尖,常溫鈉離子電池也獲得了新生。這一時期,鈉離子相關的論文發表數量和新聞報道數量顯著增加——鈉離子電池開始獲得更多人的關注。

鈉離子電池汽車發佈了,靠譜嗎?

1994年至今,鈉離子電池相關的學術論文發表數量。

數據來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earch?qs=sodium%20ion%20batteries&show=25&sortBy=relevance

鈉離子電池能套用鋰離子電池的結構嗎?

討論常溫下鈉離子電池的研究,不得不提到鋰離子電池,因為二者的工作原理十分相似,而鋰離子電池已經在電動汽車市場上大獲成功。

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都屬於濃差電池。濃差電池是由於電池中存在濃度差而產生電勢的電池,具體到鈉離子電池上,在充放電過程中,鈉離子不停脫、嵌於正、負極,在隔膜兩側形成濃度差,進而產生電勢。打個比方,鈉離子電池中電勢產生的過程,就像是離子要鑽到電極的“洞”裡的過程。鋰離子電池也是如此。

基於此,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鈉離子電池可以直接套用鋰離子電池的結構和原理——反正都是“離子鑽洞”,而且,鋰離子電池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直接套用可以縮短研發週期,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我對這種看法持保留意見。我認為,鈉離子電池可以套用鋰離子電池的結構,但是難度較大。雖然鈉和鋰的化學性質相似,但是物理性質相差不少。

鈉離子電池汽車發佈了,靠譜嗎?

鈉離子電池汽車發佈了,靠譜嗎?

上圖為鋰的半徑,下圖為鈉的半徑。

來源:http://abulafia.mt.ic.ac.uk/shannon/ptable.php#opennewwindow

借用剛才解釋濃差電池時打的比方,既然離子要往洞裡鑽,它的尺寸就不能過大,否則不但離子遷移的動作遲緩,還增大了“進洞”難度,即便硬擠進去,往復多次,就很有可能導致“山洞塌方”,鋰離子電池業內稱之為“坍塌”或“崩塌”。

上表顯示,鈉離子的半徑比鋰離子大30%左右,如果套用鋰離子的電池結構,很容易使電池的循環性能大打折扣,運行幾十次之後可能就徹底報廢了

另外,要談鈉離子電池套用鋰離子電池的結構,必須先找到便宜好用的電極材料等。沒有這個大前提,套用是不現實的。

鈉離子電池成本有優勢嗎?

業界普遍認為鈉離子電池的成本比較低,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先來看一個表格。

鈉離子電池汽車發佈了,靠譜嗎?

數據來源:《化學學報》中《鈉離子電池:儲能電池的一種新選擇》一文。

上圖的表格標記的是2010年,美國市場上碳酸鋰和碳酸鈉的價格。表格顯示,鋰的比容量是鈉的3倍,價格則是鈉的30倍(不同文獻的參數略有不同,但數值的相對趨勢一致)。

同時,鈉的地殼儲量巨大(在所有元素中排第6位),受資源限制較小,因此,價格比較穩定。顯然,鈉的成本優勢遠超鋰

鈉離子電池汽車發佈了,靠譜嗎?

左圖為鈉離子電池常見的正極材料,右圖為常見的負極材料(橫座標為克容量,縱座標為標準電勢)

但是,事實遠比表格中的數據複雜。

在自然界中,鈉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通常以鹽的形式呈現出來,最常見的是NaxMO2(M一般是鈷、鎳、鐵、錳、釩,或這幾種元素的混合)。因此,對電池成本影響最大的是材料中最貴(單價x含量)的元素,而不一定是價格較低的鈉。

同時,製造鈉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也都不是天然存在的,必須靠後期提煉、加工和合成。因此,加工成本也是影響鈉離子電池價格的重要因素。

目前,鋰離子電池的規模已經十分龐大。亞化諮詢的研究表明, 2017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產量約為88.7GWh。那麼,鈉離子電池是否能實現類似的規模化發展呢?

我認為,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很難。

第一,鈉離子電池沒有價格優勢。雖然鈉離子的成本低於鋰離子,但在短期內,鈉離子電池不太可能撼動已經形成規模的鋰離子電池,有限的市場需求不足以拉低鈉離子電池的價格。

第二,鈉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較差。現階段,鈉離子電池比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短,因此故障率較高、安全係數也比較低。再加上其標稱容量過高,一旦發生事故,後果更加嚴重。

第三,鈉離子電池的回收難度大。如果鈉離子電池的材料成本低廉的假設成立,那麼,材料可回收殘值也很低,這樣一來,就無法形成自循環的商業模式,而必須由額外的成本來驅動。

鈉離子電池汽車發佈了,靠譜嗎?

鈉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塗層

當然,鈉離子電池的競爭力較弱,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研發。畢竟,新電化學體系的探索,是從0到1的突破,比在原體系去修正結構的意義更大。研究人員遵循科學的客觀規律,穩步推進,鈉離子電池也有希望獲得重大突破。

但是,如果忽視客觀規律,單純為追逐利潤,用商業化和資本化方式運作鈉離子電池系統,勢必對技術本身造成負擔。就像幼年的孩子被寄予過高期望,反倒會影響他未來的發展。

我倒希望,有企業家或有識之士,可以不計回報地為這項新技術投入研發資金,不急不躁,悉心照料,或許鈉離子電池會在不久的將來給我們帶來驚喜。(完)

《電動汽車觀察家》提供電動汽車行業的真實信息和誠懇意見,由電動汽車媒體界資深從業者邱鍇俊原創。邱鍇俊曾任第一電動網CEO和主編。更多電動汽車資訊,請點擊微-信右上角“+”,搜索公眾號“電動汽車觀察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