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東:人情債減負人情味更濃

鄧星照 魏志剛 本報記者 張振中

“以前農村辦個白事,至少要擺40桌,大家吃完還得每人再打包帶走一碗,因此一桌8個人要擺9碗麵子肉,僅吃肉就要宰掉10頭豬。”這是曾經發生在湖南省邵東縣斫槽鄉金盆村的紅白喜事陋習。去年以來,邵東縣在500多個村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效,僅今年上半年,就累計為全縣村民節省紅白喜事開支6000餘萬元。

長期以來,邵東縣部分鄉鎮大操大辦紅白喜事風氣十分盛行,特別是白喜事一辦就是三五天甚至七八天,酒席上發高檔煙,上高檔酒、高檔菜,花費動輒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大多數村民為此苦不堪言。

“以前在我們村,除了婚喪嫁娶之外,搬家酒、升學酒、滿月酒、生日酒等等名目繁多,不管什麼由頭的酒席,親友都要上點兒禮金,以前30元、50元就不算少了,後來漲到100元已經拿不出手,最少得200元,多則500元、1000元。”該縣水東江鎮敬愛村村民佘眉初告訴記者,有些村民因為辦一場紅白喜事而一夜返貧。

從2017年11月開始,邵東縣全面鋪開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工作,該縣青山村、升旺村、千子村等77個村(社區)率先啟動移風易俗工作。

今年5月19日,該縣仙槎橋鎮千子村村民胡遠光給89歲過世的母親操辦喪事,村支部書記莫海雲帶領村紅白喜事理事會的成員來到胡遠光家裡,耐心細緻地做他們家人的工作,希望其喪事一切從簡。最終胡家接受了理事會的勸導,按照村規民約從簡辦理喪事,不上大菜,不發煙,不發紅包,並對參與籌辦喪事的村紅白喜事理事會成員一律不給報酬。

該縣靈官殿鎮還出臺了《靈官殿鎮規範群眾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工作方案》,對操辦的範圍、酒席開支等進行了嚴格要求,不到一年時間,全鎮共文明勸導群眾規範操辦婚喪喜慶事256起。

“2016年,僅是親戚結婚、生日、喬遷的宴請加起來就有6家,在外辛苦一年,回來口袋就空了一半。”靈官殿鎮村民張志新說,由於恐懼這些“人情債”,以前他和妻子帶著小孩都是躲在外面不回來過年。而現在,他和妻子再也不用擔心這些超過負擔的“人情錢”了。

目前,邵東縣所有行政村(社區)、大的院落都已設立了“紅白喜事理事會”,村幹部、老黨員、新鄉賢等加入其中,操持村中的紅白喜事,成為鄉風文明的“監督哨”。同時,該縣500多個村(社區)紛紛修訂村規民約,對紅白喜事辦理的時間、規模、開支等進行全面規範,從儉辦理,堅決向農村的陳規陋習說“不”。

隨著移風易俗工作的不斷推進,邵東縣的老百姓因陳規陋習、人情債務帶來的煩惱正在逐漸消除,人情味反而更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