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米p2p事件的公關水平?

手機用戶60695377341



P2P模式最大的特點應該是個人對個人,省去中間環節,讓資本的借貸雙方直接交接,從而實現借貸雙方的利益最大化。

但是,P2P信貸公司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所謂的互聯網金融風靡一時。去掉了銀行這個常規的中介的角色,P2P在中國的發展出現了令人費解的局面。大量所謂的P2P信貸公司出現了,而且花大力氣做廣告。比如小米這樣具有用戶資源的商家,成了P2P信貸的廣告平臺。如此一來,以去中間人,讓借貸雙方直接對話的P2P模式,有了兩個中間環節,借貸平臺和廣告平臺,成本甚至超過了傳統渠道。這種情況下,P2P模式早就成了騙子行騙的幌子,任何具備基本經濟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P2P信貸平臺有貓膩。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最近P2P平臺紛紛爆雷,只是必然的結果,並不值得大驚小怪。本身就是比較明顯的騙局,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幹著金融詐騙的勾當,顯而易見。

因此,也許從法律角度講,小米作為廣告平臺,只要對方有資質,小米是沒有法律責任的。正如當年百度的醫療廣告問題,他們很好地規避了法律風險。但是,小米在這次事件中絕對不是無意之舉,可以說是財迷心竅。小米的確是一家成功的企業,雷軍也是我很敬重的企業家。但是,接P2P廣告這個事,令人非常遺憾。的確,中國大平臺接這種廣告的不止小米一家,想當年央視還為e租寶背書,而百度的醫療廣告更是臭名昭著。而且,小米作為廣告平臺,的確只需要認資質,這個事情不能完全讓小米背鍋,其他有關人員也有責任。

但是,小米公司在這個過程裡扮演的角色是不光彩的,米粉被騙,小米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在消費米粉的信任,透支自己的信用。



P2P事件之後,小米方面還沒有做出太多回應,只說了在清查,似乎想要冷處理。如果從企業角度來看,儘可能淡化這種負面事件的影響,也算是不錯的公關策略。但是,小米如果想要成為一家受人尊重的大企業,草率接P2P廣告,出事以後沒有積極作為,無異於自毀基業。


錢事不妄


不得不說華為和小米在控制輿論上比真是小孩子啊,想當年華為疏油層那輿論簡直是鋪天蓋地啊,百度莆田系醫院也一直被罵到現在,這件事情發生後好多自媒體好像一下子啞巴了,這件事也能看出來小米系的自媒體有多少,比如那個石頭搞機,手機中毒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