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進入流行期,3月全國病例達2.8萬,應該如何處理和預防?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一般見於5歲以下兒童,以3歲以內最常見。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和皰疹為主要症狀。少數患者可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痺、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可導致死亡。

手足口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全年均可發生,一般每年5-7月為發病高峰。幼托機構等易感人群集中單位可發生暴發。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形感染比例較大、傳播途徑複雜、傳播速度快,控制難度大,容易出現暴發和短時間內較大範圍流行。

手足口病的病原體為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包括柯薩奇病毒A組的2、4、5、7、9、10、16型等,B組的1、2、3、4、5型等;腸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較為常見,EV71具有嗜神經性,可引起神經系統症狀而出現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十五字預防口訣:勤洗手,常通風,曬太陽,飲開水,吃熟食。

家長、老師要教育孩子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接觸門把玩具後一定要正確洗手。學會正確的“七步洗手法”。

幼兒園、託兒所、學校等兒童聚集單位在發現第一例手足口病例後,要徹底消毒房間、玩具、毛巾以及其他用品,防止交叉感染。房間要每天定時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防止病毒積聚。

在流行高峰期,學校、幼兒園應該每日對上學的孩子實行晨檢制度,發現可疑病例要第一時間進行隔離治療,防止病毒大面積傳播。

患兒應及時就醫,並遵醫囑採取居家或住院方式進行治療。居家患兒,家長及監護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密切關注患兒的病情變化,如發現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相關症狀時,應立即送醫院就診,同時,要儘量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住院患兒應在指定區域接受治療,防止與其他患兒發生交叉感染。

預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注射手足口疫苗,即EV71疫苗,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發病率和重症發生率。大於6月寶寶就應該注射疫苗,越早接種越好,12個月前完全接種以便發揮保護作用。EV71疫苗是病毒滅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1個月。該疫苗屬於二類疫苗,費用約200~300元/支,全程接種費用為400~6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