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吉島沉船,潛水員最早發現的遺體,爲何8天才打撈出來?

當地時間2018年7月5日下午,兩艘載有一百多名中國遊客的泰國遊船“鳳凰號”和“艾莎公主號”在普吉島附近海域遭遇特大暴風雨,船隻發生傾覆隨後沉沒。其中“艾莎公主號”遊船上的乘客全部獲救,但"鳳凰號"遊船上有四十多名中國遊客遇難或失聯。

普吉島沉船,潛水員最早發現的遺體,為何8天才打撈出來?

事故發生後,交通運輸部立即作出部署。6日晚,首批10名來自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的專業救助小分隊趕赴現場,搜救失蹤者。

搜救隊員拖著“臍帶”下水

7月7日下午,失事海域的風浪依然很大。顧不上長途奔波的疲勞,中國應急救援隊潛水員開始下水搜救作業。潛水隊隊長陳海珊和另外一個隊友,作為第一批次的搜救隊員率先下水。

普吉島沉船,潛水員最早發現的遺體,為何8天才打撈出來?

他們沿著連接著救生母船和“鳳凰號”沉船的粗大纜繩潛向“鳳凰號”。纜繩之外,兩人的背後各拖著一根由不同顏色的管線擰在一起的“繩索”。

這根“繩索”對於他們至關重要,既有給他們輸送氧氣的供氣管,也有保障潛水員在水下與水面指揮部保持通話的電線,還有測量潛水員所在位置深度的測深管,和可以把水下搜救畫面實時傳送到水面的錄像線等。這條繩索被形象地稱為潛水員的“臍帶”,每根長達一二百米。

水體渾濁 只能靠手觸摸搜尋

特大暴風雨後,“鳳凰號”沉入到了四十多米的海底,側翻嚴重。初次下水,陳海珊和隊友主要沿著“鳳凰號”的外圍,從船頭向船尾進行搜索。

普吉島沉船,潛水員最早發現的遺體,為何8天才打撈出來?

陳海珊:假如你下去不動的話,應該看到一兩米,水比較清。但是如果腳一打水,周邊就會變得渾濁,能見度就比較差了。

記者:那麼短的能見度,距離那麼短,在搜尋的過程中你們怎麼辨別呢?

陳海珊:靠手來去觸摸。

記者:主要摸什麼?

陳海珊:從船舷邊走過的地方,掃一下。船體和裡面那裡,如果手感覺到的是軟軟的,那肯定就是那個遇難者了。

搜救+減壓 隊員需在海中浸泡一百多分鐘

在搜救母船的主甲板上,領隊王仁義和其他搜救人員密切關注著水下的進展。

記者:水下的作業時間,在當時的狀況下給你們規定是多長時間?

陳海珊:一般到25分鐘左右,20到25分鐘。但是你要是往後延長了,可能減壓時間相對會長一點。

潛水員減壓,是指潛水員在高氣壓的水下停留一段時間後,在返回常規氣壓的水面時,要通過一定的措施,把高氣壓環境下進入體內的一些氣體排出體外。否則就會對潛水員的身體造成傷害。

普吉島沉船,潛水員最早發現的遺體,為何8天才打撈出來?

為了減壓,完成第一批潛水搜救任務的和隊友不能馬上出水,而是要在三米左右水深的海里待上一段時間。

陳海珊和隊友在海底的作業時間超過了30分鐘,按照規定,他們在淺水區的減壓時間就需要七十多分鐘,也就是前後需要在海水中浸泡一百多分鐘。而潛水員減壓所要停留的海水深度,是潛水醫生根據潛水員下潛深度、下潛時間等要素計算出來的,但事發海域天氣一直不好,風急浪高,潛水員很難停留在一個固定的深度。

陳海珊:如果設定在九米,潛水員在九米停留時,工作母船上下晃動,我就沒辦法在九米停留了。可能一時九米,一時六米,一會兒十多米這樣。對潛水員而言還是比較危險的。

打撈遇難題 抽沙設備需現做

7月7日,搜救人員發現了一位遇難者的遺體。他面部朝下,從臀部往上被死死壓在側翻的船下,而他的身體下面,是堅硬的沙地。在我國,在這種情況下,抽沙工具是必備的裝備,但是這次出國救援隊沒有帶這個設備。

王仁義:因為它還是有點大,飛機託運不是很方便。

記者:泰國提供了這樣的設備嗎?

王仁義:泰國本身沒有。要根據我給畫的圖紙買材料,然後再焊接,然後把它連接起來組成一個這個設備。

普吉島沉船,潛水員最早發現的遺體,為何8天才打撈出來?

泰國方面製作抽沙設備需要兩天的時間,中國應急救援隊並沒有停止作業,而是進入船艙繼續進行搜救。事故發生第四天,四十七名遇難或失聯的遊客中,45人的遺體都已找到,只剩下了兩名失蹤者,被壓在沉船下面的這位遇難者,是其中之一。7月9日,抽沙工具終於製作完成,被潛水員迅速帶到鳳凰號沉船。

陳海珊:因為湧浪太大了發生了多次爆管。船老是上下幾米就把它折斷了,把那個管折斷了。

記者:折斷以後的影響是什麼?

陳海珊:沒辦法抽沙。我們就把那個拉上來同時也叫那個陸地上重新做一套。在做的過程中抽不了沙了,我們潛水員只能下去徒手。用一些簡易的工具,潛水刀劃,鏟。

記者:但這樣不是像愚公移山一樣,那多難。

陳海珊:我不能讓這個時間停下來。

普吉島沉船,潛水員最早發現的遺體,為何8天才打撈出來?

歷時8天 最後一名遇難者遺體被完整打撈

7月11日,一位遇難者在失事海域附近被發現並被打撈上岸,被壓在鳳凰號沉船下面的這位同胞,成為最後一位尚未被打撈上來的遇難者。

救援隊一直在想辦法把這具7月7日就已經發現,卻成為最後一具尚未被運出水面的遇難者遺體從沉船下面抽出來。但船體太重,加上工具不趁手,天氣狀況惡劣,最重要的是還要保障遺體的完整性,最後一具遺體的出水之路異常艱難。

7月14日,新制作的兩臺小抽沙機被潛水員帶到了四十多米深的遇難者遺體旁,中泰兩國的搜救隊員頻繁入水出水,加緊進行抽沙挖沙作業。

2018年7月15日,經過八天的艱苦作業,救援人員終於將最後一名遇難者的遺體完整打撈出水。全體搜救人員在碼頭為遇難者舉行了哀悼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