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生态底色成为乡村振兴主打色

大众网临沂7月22日讯(记者 刘元迪 通讯员 孙兆军)“看,夏日田野像绿色的毛毯,山顶瞰拍,道路蜿蜒如飘带,村庄掩映色绿色的林海间。近拍细节,村村街巷整洁,彩叶、鲜红花映衬,一塘碧水伴广场,村落人家与林田和谐相融。”7月夏日炎炎,拍客徐爱国站在平邑县南部山区最高山顶吴王崮,俯瞰东部彭泉流域丛林密集,西部观音山流域梯田层层,星星点点水塘水库镶嵌在群山中,炊烟升鸡犬鸣,仿若一幅田间山水画,秀美风光让人沉醉。

作为农业大县的平邑县近年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大手笔推动生态林果生产带再提升、景区设施再完善、河湖水系大连通、田园综合体重构乡村要素,努力让生态“绿色”成为发展“底色”,高质量乡村更出色。生态振兴,在平邑广阔的大地上,正在迈出坚实步伐。

生态林果带,亮出最美的生态底色

仲夏时节,走进山东平邑县林间地头,各种果品旺盛生长,忙着管果采果卖果的农民笑逐颜开。平邑县是林果大县,从北部武台镇黄桃产业带、东部地方镇山楂产业带到南部白彦临涧樱桃产业带,45万亩果园果子满枝金满坡;以郑城镇、流峪镇为主产区的65万亩金银花产业带,生态经济成色十足。

一道产业带就是一道生态带,生态林果产业带成为平邑最亮丽的生态底色,成为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多年来,平邑依托当地传统资源培育出金银花、果品罐头等加工的特色产业,全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37万亩,拥有“三品一标”113个、著名商标1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平邑金银花”品牌价值达到13.68亿元,“蒙山鹰窝峰”等4个产品品牌突破亿元大关;奇伟等罐头加工企业先后与西班牙赫森等10余家公司签订了出口协议,康发食品正式成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

在乡村振兴的今天,平邑县勇于破除小农思想壁垒,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培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规划建设占地约2000亩的罐头新旧动能转换园,面向全国罐头产业10强企业进行招商,做好外来罐头龙头企业引进与本地罐头企业提升结合“文章”,不断提高平邑县罐头产业在全国市场的话语权。发挥地道药材金银花的原产地和主产区的优势,综合开发利用中药材、生态农产品资源,加快中医药振兴步伐,着力建设一批融合药材种植、食疗滋补等养生基地,引进一批卫生健康产业项目,引进一批高端科研机构和人才,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为乡村振兴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

国内外顶尖计团队着墨,写好生态振兴主色调

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平邑最宝贵的财富、最响亮的名片,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这个拥有九间棚、曾子山、观音山等20余处风景旅游区,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文化休闲旅游县”和“山东县域旅游十强县”,旅游资源因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仍处在藏在深山未人识的困境。

要让生态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打色,就要绘好生态主色调,把平邑其独具的资源禀赋和有利条件充分挖掘出来,将“搬不走”的生态、“可开发”的资源转化为“可流动”的资本,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从去年开始,中央美院、同济大学、上市公司东方园林和天域生态、张艺谋团队等一批批设计团队扎堆来到平邑,一场场设计论证会,一个个奇思妙想以平邑景色景观为原型展开“华山论剑”,深度挖掘平邑的史、山、水、林、村的旅游价值。

借智借脑,带来不一样的思路:借助平邑拥有的中国第五种岩石地貌景观“崮”形地貌集聚区,中央美院创意“举头望月、满目星辰”的观音山崮顶艺术中心;由深创投集团牵线,与张艺谋团队接洽设计灯光布展,真正把天宇自然博物馆变成旅游项目、科普项目、参与式项目、商业上市项目;东方园林主笔五龙湖、兴水河、浚河水系连通工程,让游客市民享受亲水之乐、园林之美;同济大学设计围绕千年古刹海螺寺规划康养小镇,让生活在这慢下来,心沉静下来……

国内外顶尖设计团队着墨,一批精品旅游景区规划新鲜出炉,随着彭泉流域道路提升、观音山景区开工建设、环昌里湖路成功闭环,九间棚村、南武城村等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成功打造,平邑山水正由美景图变实景图,“山景”变成“钱景”,生态振兴的步伐越走越快,平邑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越来越高,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色调。

水系连通工程“填色”,生态振兴提成色

在平邑县地图上,平邑的母亲河浚河就像一条蓝色巨龙飞舞,集水、绿、空间等多重优势于一身,成为一抹醒目色彩。近年来,平邑县深入实施浚河开发战略,以绿为脉、以水为魂,开展水系连通工程,将五龙湖、吴家庄水库、公家庄水库等众多大中型水库水系连通,在浚河、兴水河、鲁埠河等河兴建5座拦水闸,投资2.28亿元建成万寿湖拦河闸、元郭拦河闸、温水拦河闸、铜石拦河闸,拦蓄后形成170万平方米的水面,形成“河河相通、湖湖相连、层层拦蓄、景随水动”的独特水城风貌和“七湖通绿道、三河汇金湾”的优美景观格局,为平邑水系填上浓重水蓝色彩。

围绕浚河高水平打造生态文化旅游长廊,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沿河绿道、水体景观、湿地景观、农业景观、休闲设施,将其打造成为生态绿廊、景观画廊、交通走廊,助推平邑生态振兴提成色。

一方面水系连通,一方面水质治理,为生态振兴提供更足的发展动力。按照分级管理、源头治理、全域治水的思路,加强河道两岸源头治理,确保污染物零增长。在做好城镇生活污水、工业生产污水治理的同时,严格防治农业面源、点源污染,引导、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和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田园综合体增色,“三生三美”乡村更出色

九间棚田园综合体、唐村湖休闲养生度假区、龙泉湖·康养谷、大殿汪·水邑田园综合体、沂蒙花海·桃花源田园综合体、崮顶艺术中心旅游综合体6大田园综合体规划不断出炉,努力打造生产、生态、生活统筹一体布局,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的乡村新图景。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根据规划,这些田园综合体根据资源特点,依托深厚的地方文化、保存完好的古村镇、美丽乡村和特色农林资源,着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观光游、古村镇休闲体验游、农业科普教育游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农业文化遗产,使农业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成为平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亮点。

通过田园综合体要素重构,村民可以依托综合体,发挥各自所长,或农家乐,或特色加工,或特色产品等,实现生活富裕。通过乡村基础配套,改善乡村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人口依托小镇集中居住,又可以提高文明程度,便于乡村治理。近年,平邑县抓住国家“棚改”和土地“增减挂”政策的有利时机,出台了鼓励整村搬迁到县城规划区内集中居住的优惠政策,今年预计有19个棚户区改造村和12个整村搬迁村约3.5万人进城居住,真正让新农民、新农业、新农村在“田园综合体”发展中得到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