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水質惡化的特性與應急處理

養殖池塘常會出現水質惡化現象,水質惡化往往伴隨著缺氧泛塘,引起養殖魚蝦大批死亡,對水產養殖的損失較大,不容忽視。 

池塘水質惡化的特性與應急處理

1、水質惡化與泛塘

池塘中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質由原來的高度肥水變為嚴重缺氧,水體中有毒有害氣體急劇上升,水質嚴重惡化的現象,又稱為"水變"或稱"倒藻"。

由於水質惡化而造成魚蝦嚴重浮頭,甚至大批死亡叫做泛塘。如果處理不及時就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池塘水質惡化的特性與應急處理

2、水質惡化的過程及實質

池水由原來的濃綠、藍綠、茶褐色急劇變為乳白色或暗黑色,以後逐漸變得澄清透明,這就是水變"倒藻"的現象。這種水體中浮游植物殘存極少,光合作用較弱,而且在原來有機質已很濃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大量浮游植物的死骸,所以,有機質的氧化分解過程很強烈。

另外,在水質變化的初期,由於細菌數量大增,刺激了一些濾食性浮游動物(大多數為輪蟲)的活動,造成水中溶氧量很低,而有機質因缺氧分解的有毒產物(如分子氨、亞硝酸鹽、硫化氫、甲烷)等濃度很高。如果是藍藻造成的還會產生一些特殊的毒物(羥氨、硫化氫等)。情況嚴重者,會造成養殖魚蝦的大批死亡。

池塘水質惡化的特性與應急處理

3、水質惡化前的徵兆

水質變化發生前大都有徵兆,通常的徵兆有:

①水體過肥,多為濃綠、藍綠、茶褐色。

②水體發黑或呈現紅色。

③開動增氧機時,水體有腥臭味,並會泛出大量泡沫。

④鹽鹼地水體浮游植物多以綠藻、藍藻為優勢種群,水體PH值較高,水變的危害相應較大。

⑤夜間開動增氧機時,魚蝦不群聚。

⑥魚蝦吃食緩慢,食量減少。  

池塘水質惡化的特性與應急處理

4、處理方案

(1)處理水質變化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換水,在一邊加註新水時,一邊抽出底水更好。

池塘水質惡化的特性與應急處理

(2)使用化學藥物和物理辦法調節水質。這是對沒有水源的池塘所採取的措施。

池塘水質惡化的特性與應急處理

(硫代硫酸鈉)

①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水質變化的原因如果是有機物過多造成的,可用絮凝劑全池潑灑,把所有的懸浮物凝聚沉澱,使用硫代硫酸鈉(1-2斤/畝),明礬和氯合聚化鋁(2-4斤/畝)等水質絮凝(澄清)劑,偏酸水體使用生石灰(15-20斤/畝)效果非常好。

池塘水質惡化的特性與應急處理

②在處理水質變化的過程中,使用調(改)水劑有時效果不好,可以把改水及調水劑(如光合細菌)和沸石粉混合結合使用,可起到吸附氨、氮和腐敗有機質等有毒因子的作用,有人使用後在18小時~24小時內除去水體中有害氮可達40%~56%,且使用以上混合劑用量與除氮的作用成正比。 

池塘水質惡化的特性與應急處理

(3)肥水是水質惡化處理後必須採取的一個補益措施。

水質處理完後,可施肥水劑等來肥活並恢復水質。因為水質惡化後水體中總氮含量均偏高,調節水體氮、磷比有利於浮游植物的生長,同時也降低了水體中氮的濃度,使水體實現生態平衡,達到肥水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