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生豬價格在每市斤5元左右,而豬肉價格每斤在10元以上?

沉澱224007726


生豬價格5元/斤,豬肉價格要10元/斤以上,只要不高得離譜,應該說是合理的。下面我以西安市場為例,具體分析。

西安的生豬主要來源於渭南、咸陽、寶雞、商洛,甚至河南、山西等地,以平均距離200公里計;飽肚收豬5元/斤,經過長途運輸,變成了餓肚,加上運費、豬經紀的利潤,到了西安的屠宰場,變成了5.8元/斤,還不能出現死亡等極端情況。外三元生豬的屠宰率約75%,豬頭、蹄、下水頂屠宰費、屠宰企業與白條肉批發商的利潤,及批發市場的批發費、檢疫費,則白條肉的批發價變成了5.8÷75%=7.33元/斤。零售商從批發市場運到檔口,運費加上風耗損失,白條肉又變成了7.5元/斤;而後分割,豬油、槽頭、囊膪、骨頭約佔10%,售價約3元/斤,賠4.5元/斤,攤到白條肉的有效部位,成本上升約0.5元/斤,達到8元/斤。零售時分斤折兩、零鈔有時收不上,再損失約0.5元/斤,成本達到8.5元/斤。假如平均10元/斤賣幹賣淨,可獲毛利1.5元/斤,但一般情況下,賣幹賣淨是不現實的。固定費用有檔租、人工費、管理費,日賣一頭肯定是不划算的,而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大部分檔口也只有1頭/日的量,所以要提高售價來彌補。

所以,毛豬5元/斤,豬肉10元/斤是很低的價格,銷量小的情況下可能虧本;在12元/斤左右比較合理。


北大屠夫陸步軒


這個問題其實比較簡單,就像小麥一般是八九毛一斤,但是麵粉可能就要3元一斤了。裡面要有利潤在裡面,所以生豬的價格和豬肉的價格是不同的。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著整個生豬流程。首先養豬人把把豬養大後,賣給屠宰企業後,屠宰企業再賣給豬肉販。整個流程大概就是這樣。所以中間每個環節都要有利潤。越是下游,利潤越大。比如按照最近生豬5元一斤計算的話,豬肉販一頭豬估計利潤在800左右。


一般情況下豬肉販利潤也不低,比如一頭250斤的生豬,按照屠宰率75%計算的話,利潤也很可觀,一般一頭豬的利潤都在200-300元。但是由於豬肉的不同部位價格不同,所以具體利潤大小,要看豬肉販的切割技術了。

本人以前讀大學的時候,有幸解剖一頭豬,發現切割技術要求很高,所以不同豬肉販的一頭豬的收入就不太同了!


鮮農場


豬價5元,豬肉價格10元一斤並不是反常的情況。當然,這裡的豬肉價格應該是終端市場的價格,如果是屠宰場出來的白條肉的價格則明顯偏高了。

豬價和豬肉價格之間的關係,只要理一下順序,自然就會很清楚了。

生豬經過屠宰,屠宰率大概以75%計算,一頭200斤的生豬經過屠宰放血、去頭、去內臟等,最終出來的酮體大概是150斤。所以,生豬價格5元每斤左右,屠宰場出場的白條肉價格可能就會在7元每斤左右。

而屠宰場出來的豬肉還需要經過幾級批發商才能最終走上消費者的餐桌。而在這個流通環節中,每一個環節物流和服務都需要計算成本和利潤。所以,從白條肉到終端零售環節,豬肉每斤增加3元/斤也是很正常的事。豬價下跌,養殖環節養豬人可能會虧損,但屠宰流通環節是不會虧損的,而流通環節,則很可能是整個產業鏈中最賺錢的一部分。

所以,也才會有養豬的嫌豬價低養殖虧損,而消費者卻直呼豬肉價格高吃不起的現象。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這個問題很簡單,比如一顆大樹,做成桌椅之後的價格會翻上幾倍!因此,生豬價格跟豬肉價格是不一樣的!


那麼,為什麼生豬價格跟豬肉價格不一樣呢?

因為從生豬出欄,需要經過豬販→二道豬販子→屠企→豬肉總經銷→豬肉販等中間環節,才能擺上豬肉消費者們的餐桌!在中間環節的運轉過程中,經過各個環節的層層盤剝壓榨,以及各種稅收及相關運費。所以,生豬價格不可能跟豬肉同價的,況且生豬肚子裡的東西也很多,不可能都是豬肉啊!

按照現在的生豬價格5塊錢,全國的養豬戶們都處在虧損狀態裡。但是,豬肉價格卻仍然很堅挺,群眾們吃肉似乎也沒有受到實惠啊!那麼,在生豬價格5元時,到底豬肉為多少價格適宜呢?

一頭200斤重的生豬,按7.3成出肉率來算的話,可以得到146斤豬肉(不計下水)。也就是收購生豬價=200x5=1000元,如果按稅收50元,加工費50,運費50,檔口費50元計算,一頭豬正常市場價格=1000+50+50+50+50=1200元,豬肉正常市場價為1200÷146=8.2元左右,至多是9塊錢吧!
然而,按照豬肉均價10元計算,豬肉可以賣出=146x10=1460元,中間環節掙了1460-1200=260元,加上下水有300塊錢左右吧。由此可知,為何人們經常說‘’養豬不如殺豬‘’的諺語了吧!


豬農巴巴


為什麼生豬價格在每市斤5元左右,而豬肉價格每斤在10元以上?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很多人可能搞不明白。今天我去鎮上特地和刀手聊了聊肉價,現在本地白條7.5元,五花8.5元,排骨10元,以上都是一市斤的價格。那麼,為甚麼有的地方特別是城市裡,肉價還能賣到12-13元每斤呢?

城區生鮮肉類供應是這樣的。屠宰場-菜市場-市民。事實上來說,大型屠宰場多是生產線操作,效率應該比鄉下刀手更高,所以,這一塊應該是持平的,運輸多是菜市場老闆起早去批發吧。運輸費用會有,但是應該不高。當然,有的會有冷鮮肉冷鏈運輸,本地鎮上也有冷鮮肉,價格和刀手一樣的。這一塊也可以忽略。那麼,高出的部分可能出現在菜市場環節。

菜市場會有甚麼問題呢?我想,最大的差距可能在攤位費上,鄰近鎮子最近搞了個菜市大棚街,攤位拍賣,一個菜市4個肉類攤點,每個每年1.5W。這句話信息量有點大,掰開了來說吧:

1.4個肉類攤點限制了競爭的准入,可以形成協議上的攏斷。由此推想,城區的生鮮供應(屠宰)有沒有開放競爭?

2.每個每年1.5W,這是在鄉鎮上的一個大概3米長的攤位,土地是國家批的,大棚是政府投資的,就是因為他的稀缺性賦予了他商品價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打聽一下你周邊的菜市攤位價格。這個是要分攤到每斤肉上的。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城區消費水平高,要把攤主工資分攤到每斤肉當中去的。而且,這個工資還是要有相當水平的。要不人家北大的幹嗎去賣肉呢?事實是我接觸到的幾個在城區菜市長期賣肉的小日子都過的還不錯。再比如城區物價水平高,如果一般青菜都賣到4塊每斤的話,鮮豬肉賣8塊是不合理的。當然這是個玩笑。


轉眼就是老農了


其實不管是什麼產品都一樣,畢竟中間有很多環節,這些人肯定也要賺錢,而且最後的豬肉販子肯定是要賺錢的,不然會有人做生意不求賺錢嗎,難道還免費做義務工嗎?就像藥價一樣的,從藥廠出來到老百姓手裡不知道翻了多少倍。豬肉也是一樣。

但是不管怎麼說,生豬價格下跌對於農村人養殖戶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老百姓吃肉呢價格還是一樣沒有多大的變化。以前生豬七八塊的時候,豬肉價格也是那麼多,現在生豬價格五六塊了豬肉價格還是這麼多,兩頭的沒有受益,一個是農村養殖戶,一個是消費者。受益的只是中間環節的人。

但是這世界上還會有人嫌錢多嗎?也不得不說中間這些環節的人賺錢是肯定的,前面說了沒有人會免費給你做義務工的。

從養殖戶手裡到小豬販子,小豬販子再到打豬販子一層一層網上去,最後到屠宰場,再到豬肉販子,最後到消費者手裡,這中間這麼多人能不賺錢嗎?而且還要運費,保存,人工等等。為什麼大城市的豬肉要比小縣城農村的豬肉貴,就是因為這個中間的環節太多,一般大城市的豬肉都在十五六塊,而小地方的豬肉一般就在10塊到14塊之間。小地方的豬肉販子和豬販子是一樣的,他們直接從一些當地的小養殖戶手裡買回來,以前是自己殺,現在基本上都是送到定點屠宰場殺,這些屠宰場也是要賺錢的。

其實豬肉販子賺的錢要遠比養殖戶多多了,一頭兩百多斤的豬,他們要賺300到1000左右,這個就要看賣豬肉的人的技術了,還要當地的市場了。

所以為什麼說農村養殖戶越來越難,都是讓中間這些人賺走了。這個也是目前中國農村農產品主要面對的問題。


張家界小伍


進入2018年,豬價持續下跌,有些地方豬價不足5元,哭的是養豬人,樂的是養豬產業鏈上其它所有人,不管豬價是多少,養豬人賠與賺,他們都在賺錢,換句話說,是養豬人養活著產業鏈上所有人。比如,獸醫、飼料廠及飼料經銷商,生豬中介人、生豬販、動檢、運輸車車主、屠企、豬肉經營者等,他們都要贏利,倘若沒有這些中間環節,豬肉價格會很低。我們家鄉生豬價格在4塊8至5元之間,肉價很便宜,比如,頭蹄下水只有毛斤價5元,後丘,前槽6塊5,腰牌6元,排骨8元,這個價格可能在全國也算比較低的了,可是豬肉經營者仍在賺錢。就是省去了中間環節,豬肉經營者自己到農戶家收豬,每頭豬隻交不足百元的定點屠宰費,殺完之後,取回拿到自己店裡賣,除去豬血,屎尿以豬毛,每頭豬掉份量20斤左右,約1O0元,其餘部位基本上不賠錢,這樣每頭豬還賺200元左右。

正式由於中間環節的存在,生豬從5元收購起,需要中介,,運輸費,再到屠企,屠宰之後再到.豬肉經營者,最後才到購買者手中,每個環節都增加了不少的開支,況且生豬在運輸和屠宰過程中還有損耗,豬肉賣到1O元以上不足以為奇了。

另外在中國豬肉銷售過程中有個怪毛病,豬今天漲價,豬肉就漲,豬跌價了,很長時間豬肉也不跌,生豬跌價與豬肉跌價不同步,也是買肉者感覺生豬很便宜,豬肉豬貴的原因吧!感謝邀請!


追夢人133639901


如果生豬價格在每市斤約5元錢,豬肉價格而在每斤10元以上。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豬肉賣的偏貴了,貴的還比較多。

現時生豬價格5元/斤,每條整豬重在200~250斤,每條豬屠宰費約一百元,豬宰殺好後去雜餘淨豬水(淨肉,可售賣的)約在160~210斤。也就每殺一條豬有約40斤的屬無價值的雜物,按生豬價計約有200元,這錢應計入淨豬水成本上。


按200斤生豬來計算一下豬水成本價。生豬進價5x200=1000元,加屠宰費100元,計1100元。宰殺好後豬水約重160斤,那每斤豬水價1100÷160=6.875元,也就是約6.9~7元/斤。

賣豬肉,一般都是分零銷售,也就是分類,肉有肥瘦肉,骨有排骨、腳骨、龍骨、雜骨等。各種價格不同,但歸總也可以看到,最終一條豬賣完的毛利在1斤約2元左右,就是售完利潤2×160=320元。

上面說的豬肉賣每斤10元以上,應該說的是硬梗肉,就是普通的肥瘦肉,用不著賣那麼貴,把它的售價調到9或8元/斤就比較合理。



以上介紹是不是夠專業的?認同就給個點贊,點贊加關注騎士更感激哦!


黑騎士hi


回答,利潤!利潤!利潤!現在生豬價格已經到了5元了,養殖戶們已經開始賠錢了!而集市上,超市裡面五花肉的價格卻在10元左右。而肉販們還說自己不賺錢!


那中間的差價去哪了,難道屠宰戶,肉販們真的不賺錢嗎?我們來算一下:比如一頭育肥豬200斤左右,出肉率70%。是200*0.7為140斤。一頭毛豬現在的價格是5元一斤,育肥200斤,這頭豬的成本就是200*5為1000元,1000/140為7.14元。在加上下貨,豬頭等約為150元。

給屠宰場,生豬經紀人等亂七八糟八糟的150元差不多了吧!排骨賣11元,精肉賣11元,五花肉賣9元。摺合起來平均10來算,就是說肉販,超市等一斤肉賺3元。一頭豬共產140斤肉,大約賺140*3元共420元人民幣!這是什麼原因?自己看一下。
老百姓根本吃不上便宜肉,養殖戶只是賠錢。那肥的是誰呢?屠宰企業!他們賺的是利潤!


煜城


相比蔬菜收購價幾毛幾分錢一斤,到消費者手中最少幾塊錢一斤,翻了幾倍甚至十倍。生豬價格五塊錢一斤,豬肉價格十塊,只翻了一倍。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價格才能便宜下來,從產地到餐桌才能縮小差價。中間環節越多,價格翻番的可能性越大,每個商人都不是做慈善,都要保證一定的利潤才能長久長期的做下去。

從生豬到豬肉有哪些中間環節?養豬專業戶(生豬)->生豬收購商->屠宰場->肉販->消費者。生豬到消費者至少要經過三個中間商,生豬收購商、屠宰場、肉販,這些中間商都不是做慈善的,都是要有利潤保證的。他們也是有運營成本的,人工人力,運輸成本,鋪位租金等等。中間商除去這些成本,還要保證一定利潤,只能層層加價了,流通環節越多價格越高。

為什麼以前農村生豬價格5元一斤,那豬肉價格只要7.5元錢?在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豬,在農村有專門的一個職業叫屠夫,專門到農戶家裡收購生豬。

在農村很多屠夫都是直接在農戶手中買生豬,買了之後幾個人合夥賣一頭豬,他們既是生出豬收購商也是肉販。生豬->肉販->消費者,中間環節明顯少了,價格就降低了。

這也是為什麼蔬菜從產地的幾毛錢幾分錢到市場上最少幾塊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