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談起CPU散熱器,喜歡DIY硬件的朋友可能都會知道,其主要分為風冷和水冷兩種,風冷比較普遍,成本低,易於安裝,適合一般用戶選擇,而水冷則價格高昂,散熱效果好,適合極客玩家選擇。目前市面上主要就是這兩種產品,而就在前不久,國產老牌散熱器廠商超頻三結合自身散熱技術實力的基礎上,將風冷和水冷結合起來,推出了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作為目前超頻三的旗艦產品,凌凍雙擎也是繼溫度偵測水冷散熱器和巨浪星空水冷散熱器之後的又一創新,而比起溫度偵測和風扇燈光特效,凌凍雙擎的風冷和水冷結合更是堪稱黑科技,非常令人期待。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由於內置了水冷冷排和風冷散熱器,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的外包裝盒比起之前的巨浪星空240水冷散熱器還要大一號,方方正正的,正面採用了產品圖進行展示,讓用戶可以直觀的瞭解到產品的外觀。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通過包裝盒上的介紹可以瞭解到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的主要參數,支持英特爾LGA1115X/2011/775平臺以及AMD Socket AM4/AM3/FM2平臺,包括AMD全新的Ryzen處理器,兼容性非常優秀。質保為5年,相當給力。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開箱照,散熱器及附件均放於紙殼內,可有效避免物流過程中有可能造成的損失。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整體為一體式設計,在結構上與傳統的水冷散熱器有所區別,其水冷頭類似風冷散熱器,這裡我姑且還稱之為水冷頭,在中間嵌入了水管,中間為紅色的可視化水冷液,水冷散熱器上的水冷頭一般除了水泵和導熱至水冷液外,本身並不能直接散熱,而凌動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則是將其改造為風冷散熱器,讓CPU的熱量可以通過風冷和水冷兩個渠道同時散熱,顯著提高了散熱效率。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散熱器整體都進行了黑化處理,可防止氧化。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水冷頭上排布著整齊的散熱鰭片。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水冷頭上配備了4根熱管,可將CPU產生的熱量導出至散熱片上。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水冷頭底部為純銅材質,可以快速將CPU的熱量通過熱管和水冷液導出,最終從水冷頭和冷排上散熱。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配備的240冷排上設有13條水道,水道採用了內凹微流道設計,可以有效增大散熱面積。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冷排上別有洞天,超頻三創造性的將水泵放在了冷排上,從而節約了水冷頭部分的空間,使水冷頭可以有更多的空間來放置熱管和散熱鰭片,水泵軸承為陶瓷軸承,使用壽命更久。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水管為橡膠材質,密閉性良好,長度為320mm,可以滿足大多數安裝需求。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標配的風扇為三把星空風扇,支持6種光效和7種燈光顏色,風扇規格為300px,與普通的機箱風扇保持一致,星空風扇也用於之前推出的巨浪星空水冷散熱器。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星空風扇採用了9片黑色半透明扇葉,轉速為800-1800 ±10% RPM,內置液壓軸承,可有效降低風扇轉動過程中產生的噪音。如果在風扇邊緣處能夠標識出風向就更好了,當然,對於發燒友而言,風向一看扇葉就知道了。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風扇內側設有18顆燈珠和導光圈,可使燈光效果更加均勻。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雙面邊緣處已經貼好了硅膠墊,可以起到在風扇高速旋轉的過程中減少震動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風扇邊緣處留有走線槽,方便用戶走供電線。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風扇供電接口為小3pin,支持PMW智能調速,線材均為蛇皮網包裹,結實耐用。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與一般的風扇不同的是,星空風扇上會有一個按鍵,擁有調節燈光,長按可以切換光效,短按可以切換顏色。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其餘附件一覽,包括背板、螺桿、風扇掛鉤、各類螺絲、AMD平臺扣具、散熱硅脂以及說明書,值得一提的是,可能是使用的人較少的原因,附件包中將英特爾LGA 2011平臺進行了單獨包裝,以便用戶區分。螺絲的數量都是按照實際需要使用的數量提供的,一旦丟失就不好處理了,如果每種螺絲能多提供幾個備用就更好了。說明書非常細緻,帶有圖文講解,即便是新手也能快速上手,比較人性化。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與之前的巨浪星空所配備的塑料背板不同,這次凌凍雙擎採用了金屬背板,兩面分別對應了英特爾和AMD平臺。螺絲孔位上並無適用的平臺標識,只能憑經驗試著安裝,這點不如之前的塑料背板,原來塑料背板上是有1155/1150/1151等平臺標識的。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好馬配好鞍,既然散熱器已經使用了旗艦產品,散熱硅脂自然也不能差,我使用了超頻三GT-2,以便得到更好的散熱效果。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超頻三GT-2散熱硅脂容量為8g,相較一般的散熱硅脂顏色更深一些,比較貼心的是還贈送了小平勺,便於塗抹。

測試平臺

CPU:Intel Core i7 3770 @4.1GHz

主板:MSI Z77 BigBang MPower

內存:三星 4GB DDR3-1600 *4

顯卡:XFX 270X 2GB

硬盤:威剛SU800 256GB SSD + 英睿達BX100 SSD + 希捷2TB HDD

電源:軍威550 額定550W

機箱:超頻三傲星暴雪信仰版

操作系統:Windows 10 Pro 1703 x64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水冷頭上的風扇採用鐵絲掛鉤的方式進行安裝,與安裝風冷散熱器風扇類似。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水冷頭有一側為水管,由於水管與水冷頭散熱器的距離過近,導致這一側無法安裝風扇,也就是說,風扇只能安裝到水管對側的位置,雖說在一側安裝的方式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但這樣一來就無法在水冷頭散熱器兩側安裝暴力雙扇(一吹一吸),所以也希望超頻三後續可以改進。由於星空風扇帶有調節光效的按鈕,為便於開機後調節光效的操作,應將按鈕朝外放置。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另外兩個星空風扇安裝在240水冷排的水管一側,方向為外排,這樣可以使風扇向外帶走水冷排上的熱量,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星空風扇上留有走線槽位,但在240水冷排上長度有限,兩個星空風扇並列安裝,第二個風扇無法從兩個風扇中間的縫隙處走線,只能從兩風扇的外側走線。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塗抹散熱硅脂時切忌使用過多,在CPU表面塗抹均勻、覆蓋完整即可,其主要目的是填補散熱器底座與CPU表面的空隙,以便將熱量儘快傳導出去。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關於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在機箱上的安裝方式,我要做一些解釋。一般安裝240水冷散熱器都是將冷排放置於機箱頂部,由於我使用的超頻三傲星暴雪信仰版頂部並不支持240水冷排,而前面板支持360水冷排,所以我便將240水冷排安裝在了前置面板上,風扇向外吹風,將冷排上的熱量吹散。水冷頭原本應採用類似風冷散熱器的安裝方式,將風扇固定於水管的對側,向機箱後部吹風,帶走散熱片上的熱量,因冷排安裝到前置面板上,而水管長度有限,我決定將風扇方向改為吸風,把散熱片上的熱量向機箱後部吸出,同時將頂部機箱風扇方向由外排改為內吸,把冷風從頂部帶入機箱,這種安裝方式一定程度上會帶入一些灰塵,但受限於機箱的結構,這樣的風道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機箱散熱風道解析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星空風扇安裝在水冷頭後方的方式雖然不太利於觀賞星空風扇的燈效,但卻可以從水冷頭中嵌入的可視化水冷液中透出星空風扇的燈光,伴隨著燈光的舞動,讓可視化水冷液有種流動般的感覺,形成流光溢彩的效果,可謂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星空風扇支持色彩循環、常亮、呼吸、星空、三燈循環和同步光效,筆者最喜歡的還是星空光效,點點星光向四周散開,也與星空風扇的名稱一致,每個風扇均可獨立設置光效和顏色,多種組合任君選擇,自行搭配,可謂是將DIY玩到了極致。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當然,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也並非是徒有其表,其散熱能力也非常突出,前面已經從原理上進行了分析,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藉助風冷和水冷兩種方式來提高散熱效率,下面我們就來實測一下。測試軟甲採用了AIDA64,分別測試待機狀態下和拷機(CPU、FPU和緩存負載)10分鐘後的CPU整體及各核心溫度。環境溫度為28℃(支持環保,從我做起,沒開空調,對散熱器的考驗更加苛刻)。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如今,i7-3770雖然已經是基於22nm工藝的Ivy Bridge老平臺了,超頻至4.1GHz以後熱量會更高一些,不要問我為什麼不帶K也能超頻,Z77有4倍頻福利,你懂的,但鑑於其性能依然夠用,且因AMD不給力,英特爾一直在“擠牙膏”,所以一直也沒換。當然今年AMD的Ryzen推出後,帶來了雙方CPU性能的實質提升,想來我換平臺之期亦不遠矣(無論是英特爾還是AMD)。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從測試結果來看,老CPU的發熱量還是比較高的,好在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將其滿載溫度控制到了,以前使用風冷散熱器時滿載溫度是會接近80℃的,換上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後滿載溫度降至74℃,降幅為5℃,待機溫度更是從48℃下降了9℃,為39℃,降幅明顯,看來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的散熱能力確實給力。可能有朋友會覺得我測試的溫度偏高,請大家相信我的測試數據為本人實測結果,至於為什麼我測試的結果溫度普遍偏高,我做幾點解釋,主要原因如下:1.i7-3770為老平臺且經過超頻。2.沒開空調,環境溫度偏高。3.拷機使用AIDA64勾選了FPU負載,這個項目會顯著提高CPU的滿載溫度。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噪音方面,我同樣也進行了待機和滿載狀態下的測試,測試方式是在打開機箱蓋的情況下使用手機噪音測試APP進行的,環境音儘可能的保持安靜,雖然我沒有專業的測試設備,但測試結果也可以供參考。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通過結果可以看出,待機和滿載狀態下的噪音都不大,均在35-45dB左右,從音量參考上可以看到,滿載時的噪音也僅僅是敲打鍵盤的聲音,其實星空風扇的噪音並不大,合上機箱蓋後幾乎就聽不到了,對實際使用影響很小。

風生水起 旗艦之選——超頻三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體驗

總結:凌凍雙擎混合動力散熱器並非簡單的將風冷與水冷機械的拼接到一起,也不是一款噱頭產品,而是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形成一種創新的產品,顯著提高了散熱效率,正所謂風水輪流轉,熱量快驅散。一體化的設計安裝簡便,星空風扇及可視化水冷液炫酷非常,千元以上的售價無疑劍指旗艦,其實際水平也無愧於旗艦,推薦喜歡高端散熱器而動手能力偏弱或懶得折騰的發燒友選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