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高山深谷里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羌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歷經歲月滄桑

以及數次大遷徙

最終落腳於岷山的高山深谷之中

繁衍生息

守護著自己的傳統與驕傲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羌族,奔波在遷徙路上的古老民族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山間的羌族牧羊人。

羌族,這個名詞在八九十年前對羌人來說是陌生的。他們只知道自己是“爾瑪”*,只知道自己說的是“鄉談話”。羌,自古以來就是外人對這個群體的稱呼。

“爾瑪”們隨著漢族的不斷擴張而向西遷徙,先是遊牧於甘肅、青海一帶的河湟地區,而後再向西,一支上了青藏高原,成了藏族的一部分,一支向西南入蜀,融入西南諸部,也有人直接接受了漢文化。

*羌語,或寫作“日麥”、“日嘜”,意為“我們”或“本地人”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北川縣西窩寨。羌族主要居住在四川省岷江上游的大山之中。群山環繞,是不少羌寨的最大特徵之一。

但是,仍然有這麼一群人,堅守著自己的文化,跋山涉水,行至岷江上游,把自己潑灑在高山深谷之間。星辰一般散落於此的,正是如今的羌族人。這一支遷徙而來的古羌人後裔是古老的羌文化的火種。他們所做的一切,皆是本能,是為了生存,是為了繁衍。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2008年,寧靜再次被打破,一場大地震襲擊了汶川、北川、茂縣在內的羌文化核心地帶。處在深山中的羌寨,在地震中嚴重受損,一些寨子原本就不通公路,生活在此時顯得更加艱難。這些村寨中大難不死的羌族人,不得不開始新一次遷徙,遷往邛崍南寶山。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遷徙,意味著前途未卜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搬遷前的一家人,每個成員的臉上都有著難以形容的複雜表情。而在小女孩的臉上,我們還看不出離別前的愁緒。

離開熟悉的故土,面臨未卜的前途,總會產生一絲絲不安。環境的變化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緊張感,這是人的本能反應。

不得不遠離祖祖輩輩居住的寨子,高山深谷之中的羌族人,心中是糾結的。一方面,不通公路讓寨子和外界的溝通十分困難,有的人一輩子沒有走出過深山;另一方面,對種地為生的他們來說,土地就是一切,搬了新家,還能不能有以前的收成。安土重遷,是中國人的一種對家鄉的固執偏愛,羌族人也不例外。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祖孫倆背後就是羌族的傳統民居羌碉。

一旦決定遷走之後,“哪些東西該留下?哪些東西該帶走?”成了困擾搬離前的每個家庭的問題。牲畜無法帶走,只能變賣。祖屋更是帶不走,或出售或遺棄,別無他途。所有的家當必須由人力背下山,再由汽車運走。他們能帶走的也只有這些可觸可及的日常用品。從深谷中連根拔起,一定是痛苦的,可是隻要人還在,就能在新的土地上紮下根,安放自己對於安居的渴望。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正在凝望深谷高山的羌族老人。

突如其來的災難,使得深山裡的羌族人再次背井離鄉,也讓他們再一次審視自己的文化。更重要的是,這深山之中,有祖先的靈魂,有主宰萬物的諸神,有他們時不時回望的歷史。種種一切,如何帶得走?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劫後重生,啟示是對傳統的珍重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2009年的春節,是大地震後的第一個春節。汶川縣夕格羌寨,飄散著劫後重生的唏噓感慨。不幸中的萬幸,夕格在大地震中只有一人喪生。老人們說這是得益於夕格羌人對神靈沒有過分的冒犯。這讓人們對早已有些疏遠的傳統文化,又親近起來。

雖地處深山,夕格並不是與世隔絕的,電視早已走進家家戶戶。屏幕上展示著這個世界的精彩,也悄悄佔據了本屬於傳統儀式、娛樂的位置。這一次,被雪藏了多年的彩獅,重新在寨子裡歡騰跳躍,傳遞著古老的祝福與祈盼。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羌族彩獅。

大災之後,夕格的村民們祭祀神靈顯得更加虔誠。羌族人以白石代表神靈,白石放在哪裡,神靈就在哪裡。他們登上屋頂,以公雞、酒肉、香蠟祭祀天神“納擦”;他們走進山坡上的樹林,祭祀樹神;他們也會走到後院,祭祀羊神,跟牲畜說上幾句話,虔誠的人認為,人能通神靈,牲畜當然也能通人性。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正在殺羊的一群羌族漢子。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正在祭祀山神的羌族人。寨子裡的人認為在山頂插三根系上紅布的木杆可以鎮住山神。

2009年6月,大地震一年之後,在茂縣松坪,羌寨裡又一次恢復了“祭山會”。天剛剛擦亮,全村男子手持木杆,登上山頂,擺上祭品,對著山上的石塔,祭拜天神、山神。這是對傳統的迴歸。每當村中有男孩降生,村民就在山頂壘一座石塔,每座塔都代表一個生靈,是羌族人生生不息的見證者。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羌寨成人禮。男孩臉上稚氣未脫,甚至個子還沒有獵槍高,但他從此可以自豪地稱自己為男子漢。

另一邊,松潘大爾邊寨,正在舉行一場隆重的成人禮。男孩的母親一早就蒸好了月亮饃饃和太陽饃饃,這是她的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不允許自己有絲毫馬虎。父親則領著男孩在門前用桑柏枝升起桑煙,用火灰畫上各種吉祥圖案,等候著賓客的到來。在男孩爺爺的主持下,十多位長輩手捏酥油、灰面,依次抹在男孩額頭,外公隨後將獵槍與佩刀遞到男孩手中。羌寨又迎來了一位勇敢的男子漢。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釋比,羌文化的守護者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五佛冠、豹皮衣、神杖、羊皮鼓,這些是一個釋比的基本裝備。

釋比,是羌族中能通神靈的人。他們一直承擔著祭祀、驅鬼、鎮邪的重任,對萬物保持敬畏的同時,也守護著羌文化的血脈。身穿獸皮衣、頭戴五佛冠或獸皮帽、手持神杖、身背羊皮鼓,他們總以這副裝束,為村民們解惑、治病、祈福。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香港街頭的釋比楊貴生父子。來到香港表演的父子二人,對香港的一切感到陌生。楊貴生釋比說這裡沒有“神的氣息、鬼的氣息”。

隨著現代科學的普及,已少有人請釋比出山排憂解難。釋比由人人敬重的主持者、調節者,變成了學者眼中的文化傳承者,遊客觀眾眼中的表演者。這一古老的文化正在慢慢凋零。但是,他們心中對自然的敬畏,對天地的感恩,會一直流淌在羌族人的血脈中。

讀懂高山深谷裡的四川,我們還有一“羌”之隔

▲汶川縣直臺寨的釋比王明強。

釋比們深情凝望著高山深谷,他們熟悉這裡的每一棵草木,每一塊岩石。羌族人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喬遷新居的他們,是幸運的;背井離鄉的他們,又是悲傷的。歸根結底,這次遷徙不過是生活的新一個章節,是歸屬感的又一次重塑,是羌族悠長曆史中的一個逗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