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信陽毛尖茶加工工藝,每多一次烘焙,香味就多釋放一次

信陽毛尖茶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的土特產之一。因其條索細秀、圓直而峰尖、白毫滿披而得名“毛尖”,因產地在信陽故名“信陽毛尖”。

現在被大家所認可最好的信陽毛尖產自五雲(車雲、集雲、雲霧、天雲、連雲)、兩潭(黑龍潭、白龍潭)、一寨(何家寨),所以很多人瞧不上這幾個區域以外的,其實“信陽毛尖”是一個公共品牌,只要產自信陽市各大區縣範圍內,按照信陽毛尖工藝、品質要求生產的茶葉統稱為信陽毛尖。

詳解信陽毛尖茶加工工藝,每多一次烘焙,香味就多釋放一次

茶樹生長的適宜條件

信陽毛尖茶的茶園多分佈在山腰峽谷之間,飽受霧露滋潤的芽葉肥壯柔嫩。信陽又處於南北氣候的過渡帶,年平均氣溫較低,有利於氨基酸、咖啡鹼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與積累,而這些正是炒制優質綠茶所不能缺少的。

茶樹性喜溼潤,信陽雨量充沛,且大多集中在茶季,空氣溼度大,能夠滿足茶樹的生長需求,利於產出優質高產茶葉。

信陽山區的土壤多為黃、黑砂土,有機質含量多且深厚疏鬆,土壤條件適宜茶樹生長。

太陽遲來早去,光照不強,,日夜溫差較大,茶樹芽葉生長緩慢,持嫩性強,肥厚多毫,有效物質積累較多。這些自然條件,都是茶樹生長髮育所需要的。


詳解信陽毛尖茶加工工藝,每多一次烘焙,香味就多釋放一次

溮河區茶場

高山雲霧出好茶

信陽的茶農多選擇在海拔300-800米的高山區種茶,這裡山勢起伏多變,森林密佈,植被豐富,雨量充沛,雲霧瀰漫,空氣溼潤,所產毛尖茶質最優。

高山雲霧多,光照適宜,短光波易被葉綠素吸收,增強光合作用,使茶葉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茶葉的味道更香濃。

高山霧濃,空氣溼潤,芽葉持嫩性強,粗纖維少。

高山日夜溫差大,茶葉經光合作用積蓄物質,有效積累多,所以,高山茶味道比較濃郁。

高山林茂,枯枝落葉多腐爛為土,有機質豐富,土層深厚鬆軟,偏酸,利於茶樹生長。

空氣、水質潔淨,很少汙染,茶葉質量純正,無雜味。

詳解信陽毛尖茶加工工藝,每多一次烘焙,香味就多釋放一次

固始西九華山

信陽毛尖特點

外形細、圓、緊、直,峰苗挺秀,色澤翠綠光潤,白毫顯露,湯色嫩綠明亮,香氣鮮濃持久,有熟板栗的香氣,滋味鮮濃,爽口、回甘生津,葉底嫩綠明亮勻整。


詳解信陽毛尖茶加工工藝,每多一次烘焙,香味就多釋放一次

信陽毛尖加工工藝

鮮葉採摘

當茶葉嫩葉生長到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時就可以採摘,也叫開採。採摘的青葉也叫青刁,採摘的原則:不採老,不採小;早採一天是個寶,晚採一天是把草。

詳解信陽毛尖茶加工工藝,每多一次烘焙,香味就多釋放一次

鮮葉採摘

分級攤放

將採摘回來的鮮葉按不同品種、不同嫩度、晴天葉與雨水葉、上午採與下午採的進行分級,剔除碎葉及其其他異物後分級攤放在25°以下的通風陰涼、清潔衛生的室內。

攤放的厚度約在3-5釐米以內為宜,待青氣散失,葉質變軟,鮮葉失水量10%後方可炒制,這個時間大約在2-6個小時。

注意

雨水葉或含水量高的鮮葉宜薄攤,晴天或者中午、下午採的鮮葉宜適當厚攤,每隔一個小時左右輕翻一次;當天的鮮葉應當天製作完畢,如果不能及時炒制,需要進行保鮮,保鮮溫度在5-20°,溼度控制在80%左右。

詳解信陽毛尖茶加工工藝,每多一次烘焙,香味就多釋放一次

攤晾


生鍋

炒茶是用口徑在80釐米左右的鐵鍋炒制,視其用火溫度,一般採用生、熟兩口鍋為一套。鍋臺面為傾斜35°左右,高為40釐米為宜。

生鍋起殺青、初揉的作用。使用需要炒制時用柴火將生鍋鍋溫升至140-160°為宜。先將約400克青刁(一鍋)放入生鍋,鮮葉投鍋後有發出輕微的“啪啪”炸響聲。

用茶把(軟竹枝扎的圓掃把)反覆挑翻青葉,經3-4分鐘,青葉軟綿,用把尖收攏於葉,裹條(在鍋中轉圈)輕揉。動作要輕、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時挑動抖散,反覆進行。青葉進一步軟綿捲縮,初步形成泡松條索,嫩莖折不斷。

注意

生鍋歷時7-10分鐘,茶葉含水量約55%左右。雨、露水鮮葉,火溫提高10-20°,勤翻多抖。嫩葉水分較多,火溫稍高,動作宜輕。

詳解信陽毛尖茶加工工藝,每多一次烘焙,香味就多釋放一次

生鍋


熟鍋

熟鍋是對生鍋做的半生茶進行的下一步操作,是整形和發揮香氣的關鍵步驟。當青葉在生鍋殺青後當水分去掉一半時就要轉入熟鍋。(一般2-3鍋生鍋做一次熟鍋)鍋溫80-100°,開始仍用茶把操作,以把尖團轉茶葉,繼續“裹條“為主,不時挑散,反覆進行,不使茶葉成團塊,約3-4分鐘,茶條較緊細,茶把稍放平,進行“趕條”,就是趕直茶條。

茶條稍緊,互不相粘時,改用手直接“理條”,也叫順條或者抓條、甩條。將右手的拇指平伸其他四指一排併攏,掌心向下,抓起鍋中部分茶葉稍握緊,以抓滿手心為宜。然後離鍋心10釐米高左右,手腕使勁,將手中部分茶葉從虎口甩出,撒開拋到茶鍋上沿,茶條則順斜鍋滾入鍋心,如此反覆進行,茶條逐漸形成緊細圓直、光潤。

“理條“動作敏捷,抓得勻、甩得開、板得直,抓在手中茶葉,一次只甩出約三分之一,緊接著又抓鍋中茶葉,使鍋中、手中茶葉順序均勻不停地抓起、甩出,反覆進行。熟鍋全過程大約7-10分鐘。

詳解信陽毛尖茶加工工藝,每多一次烘焙,香味就多釋放一次

注意

抓條、甩條,根據茶葉嫩度、成條情況和水分含量多少,靈活掌握操作。開始茶葉稍溼,要松抓、高甩、稍輕、慢。

中間茶葉稍幹,則稍抓緊、稍重而快甩、高甩。

後期茶葉較幹,則輕抓,低甩,慢甩,避免茶條斷碎。抓條動作要敏捷,不緊擦鍋面,以防扁條。要看茶製茶。

特級、一級嫩茶葉,生、熟鍋過程中操作,宜相對稍輕鬆,以防茶條色澤不鮮,白毫脫落,影響外形品質。熟鍋茶葉達七八成幹(含水量35%左右),茶條細緊、圓直、鮮綠、光潤,立即清掃出鍋,攤在簸箕上。

詳解信陽毛尖茶加工工藝,每多一次烘焙,香味就多釋放一次

初烘

當茶葉出鍋之後只有八成幹,再幹就容易碎。應及時用炕頭(竹篾做的斗笠狀炕茶工具)炕幹固定外形,提高茶葉香氣。炕火要用純木炭無煙闇火。

初炕火溫要在80-90°左右,一般5-6鍋炕一次。6分鐘翻拌一次。經20-25分鐘,茶條定型,手抓茶條,稍感戳手,但嫩莖折不斷,色澤鮮綠,稍有清香,即可下烘。倒於簸箕中攤涼。

詳解信陽毛尖茶加工工藝,每多一次烘焙,香味就多釋放一次

攤晾

攤涼就是將初烘的茶葉放涼,使茶葉的葉、莖、梗的水含量一致,大約2-4個小時,攤涼的厚度不得超過10釐米,疫苗悶變色澤,待茶內水分滲出均勻後,即可復烘。

復烘

又稱“二道火“,火溫60-70°,每烘攤葉量2.5-3公斤,每隔10分鐘左右翻拌一次。待茶條固定,嫩莖可折斷,手抓茶葉感到戳手,手捏茶葉即成碎末,便可下烘。

復烘時間約需半個小時,含水量6-7%,經過復烘的茶葉色澤翠綠、光潤,香氣高清。

揀茶

在茶葉復烘定型後,將其中不符合要求的黃葉片、老梗和異物雜質等影響茶葉質量的東西揀去,提高茶葉的淨質率。

再復烘

茶葉通過揀茶過程難免受潮,因此,在揀茶後要進行第三次復烘,也叫“拉烘“、“打足火“。再復烘有利於茶葉提高香型,減少水分,利於長期保存。

存儲

茶葉復烘後應裝進無鏽鐵桶中密封保存,裝桶時以滿桶為宜。存放地方要清潔、衛生、乾燥、低溫避光、無異味,在保鮮庫儲藏最好,溫度控制在0-7°。


詳解信陽毛尖茶加工工藝,每多一次烘焙,香味就多釋放一次


總結

在信陽這幾個區縣裡產的茶,按照信陽毛尖的加工工藝生產製作的茶都叫信陽毛尖。具體的信陽毛尖的加工工藝從鮮葉採摘到殺青,再到生鍋、熟鍋,從第一次初烘到三次復烘,方法和時間都說了,有的茶農圖省事,省去了第二次復烘的過程,最後是儲藏的條件。我們把毛尖買回去後,放在冰箱的冷凍室保鮮即可,把口用夾子夾好,不要放在保鮮室,太吸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