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优秀共产党员胡坤

「榜样力量」优秀共产党员胡坤

【编者按】在纪念建党97周年之际,我校推选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在6月28日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暨表彰大会上,学校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现新闻网推出榜样力量栏目,将先进事迹选登,切实使评选先进的过程,成为学习先进、增强党性的过程,共同营造学习身边典型的浓厚氛围。

胡坤,男,1988年生,中共党员,2009年7月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2012年7月获江西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学校党委组织部、人事处任职,从事人才人事工作,具体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服务;人员调配等业务。先后获得2013年度学校工会活动积极分子、2014年度学校优秀工会干部、2013-2014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15年10月任人事科副科长职务。

自硕士毕业来到党委组织部、人事处工作,一晃已五年时间。我始终奋斗在人事人才工作一线,通过将专业所学与实践所习相结合,在部门领导的关爱与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与支持下,不断成长进步,并于2015年10月提任人事科副科长一职。回首工作的过往,跌过一些跟头,也取得过一些成绩;既埋头干活,也抬头看路;有扎实的行动和落实,也有深刻的思考和反省。

组织人事工作是崇高、伟大、光荣的事业,组织人事部门是学校制订战略、发展壮大的执行者,组工队伍是战斗在改革一线的排头兵。部门领导谆谆教诲,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育才之法、留才之能,要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好高层次人才工作。正是在部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科室同事的友爱帮助下,我迅速地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组织人事工作者。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我来校工作的表现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和梳理。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工作

作为组织人事工作人员,我始终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谨记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中央的方针路线政策为思想引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贡献个人的绵薄之力。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坚持不辍地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使我领悟到我所从事的人才工作,就是学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线。通过在工作中贯彻党的精神,提升专业技能,锤炼业务本领;通过参与党建、人事工作课题,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反省工作思路。

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以创新的思维意识激发活力

通过修订现行文件制度,创新人事管理机制体制。制订学校《引进人才工作程序细则》,进一步加强引才工作规范,健全人才引进考核机制,促进学院引才积极性。起草与修订学校《海归博士管理聘任办法》20余稿,组织参加相关专家意见咨询座谈会10余次,从引进、管理、服务、考核四个方面规范海外人才来校工作制度。参与编制学校《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意见》中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教师转岗分流暂行规定等附件内容。另外,修订人员调配程序、人事代理人员管理办法等若干次。

探索人才评价机制,开展人才工作研究。通过积极主动地与省委组织部、人社厅、教育厅沟通和联络,及时掌握人才相关政策和信息,指导和督促院系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其他各类人才的招聘录用。随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多次走访校属教研单位,就人才工作情况、人才平台建设、服务人才工作举措等方面进行调研、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拟制研究报告并形成制度落实。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以发展的战略视野筑牢基础

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建设人才招聘微网站;参加海外知名国际学术活动的现场招聘会;在Science杂志、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发布人才引进信息等。2012年至今,年均受理各类博士应聘简历300余份,审批引进博士材料50余份,引进海归博士10人,国内博士22人;年均受理博士后申请审批12人次;年均完成年薪人员考核45人次、续聘8人次;年均发放引进人才待遇210余人次;年均接收安置博士配偶10余人次。

此外,组织实施“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外国专家引智、海外赤子江西行等项目的申报、经费使用管理、考核验收服务工作;按照省主管部门要求,开展省人才工作示范点、院士工作站、高层次人才认定的申报评选、建设、管理考核等工作;发放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金、引进人才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金;做好引进人才进校后的管理服务工作等。

加强科室日常工作建设,以严谨务实的作风落实任务

根据江西省编办“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全面推行实名制管理”要求,进行编制库数据信息采集维护,及时清理编制并进行年审。年均办理新进人员上编手续30余人次、办理退休、调出人员下编手续40余人次。年均开展博士以下层次人员招聘20余人次,受理报名简历千余份;年均完成学校人员调配手续100余人次;年均办理人事代理人员初聘、考核、续聘60余人次。妥善开展校属单位内设机构、人员编制调整工作。协助财务处进行引进人才经费预决算管理。按上级部门要求接收安置军转干部。

做好教职员工窗口服务,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提高效能

历年来,作为窗口服务单位,年均接收、审核、移交人事档案100余人次;年均办理校属人员各类证明开具200余人次、为教职工复印人事材料300余份、办理人事代理人员各类抄告材料80余人次。作为教职工服务评价单位,开展学校年度“服务十优”遴选工作,组织入选人员视频协作、校报宣传、网络展示、教代会遴选、展板公示、公文、证书奖金发放等。

在履行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我积极申报并获选为学校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工会青工委委员,通过协助为教职工服务,拓宽深入了解青年教工心声的渠道。获江西省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江西财经大学优秀工会干部等荣誉称号。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强校战略是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也将一如既往的秉持着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以人才工作为重心,以科室业务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决定,发扬“安专迷”精神,做又红又专的组织人事工作者。(文/组织部、宣传部 编辑/陈金叶 责任编辑/肖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