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78家股東新進保險業 產業資本青睞直接設新險企

今年以來,儘管監管層提高了不少保險公司的入股門檻,但對於不少有實力的資本而言,蒸蒸日上的保險行業仍然是值得掘金的板塊。《投資者報》記者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7月18日,已有安聯財險、大地保險、弘康人壽等17家險企總計78個新股東新進(含監管未批覆部分)保險業務。

資本進入保險業,主要包括參與設立新險企、參與定向增資及接盤險企原股東轉讓的股權這三種方式。記者注意到,雖然監管層嚴控保險牌照的頒發,但仍然有48家資本是通過參與設立新險企進入保險業的,佔比約62%。由此可見,產業資本更青睞於直接設立新險企。

通過參與險企定向增資進入行業的新股東則有27家,佔比約35%,另外還有3家是通過接下原股東轉讓股權進入保險業的公司。不過值得關注的是,超八成公司想通過這兩種方式,成為保險業新股東的提議,目前大多都未獲得監管層的批覆,而僅處於險企信息披露的階段。

從投資的資本性質來看,投資公司是新進入股東的主力,目的更多是財務投資。此外,還包括一些能夠與險企進行業務合作或者業務整合的醫療、大健康、科技等方面的資本力量。

地方國企擔當新險企

公開資料顯示,上半年共有黃河財險、北京人壽、國寶人壽、瑞華健康、海保人壽及國富人壽6家險企正式開業,為保險行業帶來了48位新進股東。

從新險企的股東方來看,實力雄厚者不在少數,國資企業身影更是頻現。例如國富人壽的第一大股東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人壽的第一大股東北京順鑫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國寶人壽的第一大股東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均為國資企業。

這或許與新險企地方屬性較強有關,按照監管層的佈局,國內每個省市至少應該有一家財險公司及一家壽險公司,因此,新成立險企的註冊地基本上都在廣西、海南等地區,地方國資企業因雄厚的經濟實力及豐富的政府資源,成為了地方險企的主要出資方。

此外,《投資者報》記者還注意到,還有不少經營穩健的上市公司也成為了新成立險企的股東方,例如黃河財險的9家股東方中就包含了白銀有色、讀者傳媒、大名城等3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樂普醫療出資3億元,持有北京人壽10.49%的股份。海保人壽的第二大、第三大股東海思科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易聯眾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都是上市公司。

部分資本偏向增資成熟險企

相比入股新險企,投資成熟險企對於部分資本來說,風險更可控。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安聯財險、大地保險等險企通過增資行為引入了27位新股東。

以大地保險為例,今年7月中旬,在原股東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佔比93.18%)、寧波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佔比6.46%)、北京松聯科技有限公司(佔比0.36%)在3位股東的基礎上,新增了雲杉資本、東航金控等8家投資者,增資額度高達106.7億元。大地保險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股權變更完成後,公司章程相應進行了修訂,進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體系,董事會席位也將進行相應調整。

據瞭解,大地保險成立於2003年,今年1~5月,該公司的保費收入達183億元,在87家財險公司中排名第6位。大地保險的淨利潤也十分可觀,數據可查的2009~2017年,全部實現盈利,且盈利至少都在6億元以上,近三年更是穩定在10億元左右。

近期,京東集團5億元入股安聯財險也引發了行業關注。據瞭解,安聯財險將定向增資8億元,引入北京京東叄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深圳匯京通達商務諮詢有限責任公司、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及上海映雪投資管理中心4位新股東,增資完成後,京東商城將成為安聯財險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30%。安聯財險成立於2007年,其外方股東安聯保險集團是歐洲最大的保險公司,不過安聯財險自進入中國後經營狀況並不好,一直到2017年才盈利0.23億元,需要新的資本力量加持和提高。

高新科技公司紫光集團也有意進入保險業,公告顯示,誠泰財險向紫光集團定向增發股份20億股,每股價格1.44元,總計金額為28.8億元,增資完成後,紫光集團共持有其33.33%股份,位列第一大股東。

同時,還有北京朗淨天環境工程資訊有限公司、許昌三昌實業有限公司、南方電網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分別通過接下華泰保險、渤海人壽、永誠保險原股東轉讓股權而進入了保險業。

值得關注的是,這兩種手段進入保險業的成本比較高,從增資或者股權轉讓價格來看,每股價格大約為1.2元~2.3元,例如大地保險就將發行價定為2.28元/股,中再集團發佈的公告顯示,這一價格是根據中國大地保險截至2017年9月30日每股淨資產值約1.38元,並且參考了公司品牌、客戶等情況來確定的。由此來看,該保險股權的溢價率達到了65%。也有一些“撿漏”的情況出現,例如弘康人壽擬引進的武漢漢口北商貿市場投資有限公司等三位股東,增資入股的價格僅花費了每股1元,但截至去年年末,弘康人壽的每股淨資產值就達1.36元,如果監管批覆,這筆生意可謂穩賺不賠。

股東與保險業生協同效應

資本對於保險牌照念念不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股東可以從保險公司源源不斷地獲得低成本的資金,但是這一條路被監管機構堵上了。目前新進的股東更多是看好險企的商業模式、盈利能力,甚至寄希望能與自身產業實現協同。

例如弘康人壽擬引入了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新股東;樂普醫療則成為北京人壽的股東,這些公司都隸屬於醫療健康行業,與保險業務有著天然的結合。

例如大地保險引入了科技公司四維圖新,其主營數字地圖內容、車聯網及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等業務,雙方結合,也契合當前保險科技領域火熱現狀。

總體來看,保險行業新入局股東,與保險業務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映值得期待,而這也是監管層提倡的“保險姓保”理念體現。

本文源自投資者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