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二世是扶蘇而非胡亥,秦朝的命運將會如何?

好冷的冷知識君


扶蘇是秦始皇的親生長子,性格穩重,懂禮記,講禮節,被秦始皇立為太子,後來扶蘇因為反對秦始皇集權採取的焚書坑儒和繁重的窯役、兵役,被髮配到邊關輔佐蒙恬等將軍守邊,幾年以後,秦始皇看到其他孩子都小,就改立了養子胡亥為太子,但是胡亥為人自私、苛刻,不懂人民的生活,並實施了很多苛捐雜稅,導致民間反對胡亥和秦國的人們多起來,胡亥看到有很多人反對他,就把一些反對他的人關押起來,用殘忍的刑罰對待他們,要他們不敢反對他實施的稅法和明目繁多的苛捐和勞役,很多群眾被害死,秦國反對之聲更多,後來秦始皇看到胡亥對待百姓兇狠殘忍,就想著撤銷他的太子之位,改立其他皇子為太子,又想到扶蘇是長子,被派到邊關輔佐將軍練兵,幾年過去了,扶蘇回來的時候,看到他也成長了很多,他又對邊關的軍情和將士的生活比較瞭解,秦始皇看到他明瞭邊區守軍事務,秦始皇身邊又沒有年長又能協助他的人以後,就將扶蘇調回秦國他身邊扶助秦始皇處理秦國事務,一來扶蘇可以協助秦始皇處理國家事務,而來可立扶蘇為秦始皇的太子,繼承秦國皇位,將扶蘇調回秦始皇身邊以後,扶蘇一改往日的年輕氣盛的心態,協助秦始皇處理秦國事務,並被秦始皇和大臣們擁立為秦國太子,扶蘇體恤軍民,治理秦國有方,在扶蘇的輔佐下,秦國的苛捐雜稅和重兵役的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對扶蘇當秦國皇帝有了更多的期待,但是,人禍難防,就在秦始皇往南巡遊的時候,臨近中午時分,趙高出去打獵給秦始皇尋找午餐的時候,秦始皇的養子胡亥用摻了毒藥的湯給口渴的秦始皇飲用,導致秦始皇死亡,趙高回來以後,聽將軍說秦始皇身體有異樣,過來看到秦始皇坐在轎子中,詢問秦始皇身體有什麼不舒服;有宮女說,秦始皇剛才口吐鮮血,說身體不舒服,現在身體穩定點了。他問宮女,剛才不是好好的,怎麼會出這種情況,宮女見旁邊人多,不方便說,就說她也不知道,趙高是久經官場的人,他也知道宮女可能看到人多,怕被人聽見,以後他把宮女拉到遠處問他,剛才出了什麼情況,宮女才說,秦始皇口渴,說要喝水,胡亥就把一碗湯遞給宮女叫她給秦始皇喝,宮女事後說她看到胡亥往湯裡面倒了點東西,並故意遮掩著不讓宮女看見,宮女不同意將湯遞給秦始皇喝,胡亥把拿在手中的湯遞給秦始皇,並說:“臨近中午了,始皇帝先喝了這碗湯再等趙丞相回了吃午飯”,宮女說,“始皇帝喝了湯以後就開始說身體不舒服了,並在胡亥拿刀的威脅下,重新草擬了一個詔書,改立胡亥為太子的詔書,她將這個實情告訴趙高,並求趙高不向其他人透露是她說的,並保她性命,趙高答應她保她,事後,胡亥威脅趙高,忠於秦始皇的將領都回去了,如果想反他,就在那殺了他,趙高看到形勢不對,就未說太多話,在胡亥的威脅下,等回朝廷了再看秦始皇路途死亡的事情怎麼處理,胡亥回朝廷以後,拿著新詔書告訴大臣們,他是秦始皇新立的太子,他繼承皇位,並用詔書壓制扶蘇稱,他是秦始皇立的太子,扶蘇不是,這樣造成扶蘇負氣和蒙恬一起出走邊關,並在到邊關途中被胡亥派去的官兵殺害,扶蘇死後,秦始皇的幾十個孩子都被胡亥以各種方法害死,趙高也被逼離開秦朝,回鄉自養!


愛袁說中華真歷史解密


歷史沒有如果,任何假設都不成立。蝴蝶效用一旦歷史改變,一切都將改變。你我都不可能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正如一個人上班的路上,出了車禍。或許他出門晚點,可能會躲過場災禍。他出門早點,也可能沒事。也可能不管出門早晚都會發生車禍。事情已經發生了,在去假設他如何能躲避這場車禍還有什麼意義?如果事情從來都沒發生過,也不會有之後的討論。也就是說,發生過的已經是必然結果無法改變。未發生過的有著很多不決定性,你根本無法確定結果會怎樣。


怪理亂神


公子扶蘇繼位,我覺得會延長秦朝壽命。為什麼呢?


一,從政性格。扶蘇從政較為剛柔並濟,或者說柔者更多,他其實不滿秦始皇的苛政猛法,用現在的話,說扶蘇更喜歡法治與德治兼容。史書記載,為此扶蘇還經常和秦始皇辯論。秦始皇應該也知道,但也是有擔心的,秦國剛剛統一,還很不穩定,國內和六國各種“恐怖分子”,如果不用猛法,鎮不住!但是有句話說得好“過猶不及”,猛法不單純用在六國舊裔,他們才多少人,而更多的是用在了百姓身上,所以就是苛政了。

秦始皇


二,用人方面。扶蘇的近臣都是比較有才能並且不瞎搞的,起碼扶蘇能分辨好壞是非。但秦始皇也有擔心呢,他擔心扶蘇繼位後不能鎮住那些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大將軍們,所以表面貶斥扶蘇去邊外軍營跟著蒙恬,實則讓扶蘇有軍旅經歷。讓他繼位後既可以御政又可以御兵。綜上所述,如果扶蘇回來繼位,改革秦朝制度,撫卹百姓,休養生息,賞罰分明,那麼六國貴族反叛引起戰亂就不得人心!百姓都會支持扶蘇的。大秦就會延續幾世。


但人算不如天算,沒等秦始皇召回扶蘇,就死了~被胡亥趙高李斯篡改遺詔,歷史沒有假如!這就是命呀!是扶蘇的短命,也是胡亥的短命,更是大秦帝國的短命!


萬里河山2017


秦朝名亡於胡亥,實毀於秦法。胡亥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陳勝吳廣起義的根本原因是秦法嚴苛,因天雨誤期,至亦死,不致亦死,沒給大家留下活路,最終登高一呼,揭竿而起。

秦國成一統中國,成萬世大業的基礎是推崇法家思想,遵循法治。在已成定製的國家制度面前,即使是皇帝本人也不能朝令夕改,皇帝本人也要遵循。所以在荊軻刺秦王時,文武百官只能眼睜睜看著,無秦王命令,他們都不敢救上前捉拿刺客,事後,秦王還不能治任何人的罪,反而進行了加賞,可見秦法之嚴。

苛法成就了秦王朝,也毀了秦王朝。即使扶蘇登基,以一己之力很難改變法家把持朝政的現狀,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秦朝命運。


夏後殷鑑



公子扶蘇(公元前241-前210年)秦始皇長子。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秦始皇對其給予厚望,繼承大統也是名正言順。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因而因而觸怒秦始皇,被秦始皇貶到上郡監督蒙恬軍隊,協助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扶蘇素有賢明,政治主張是天下剛剛評定,要大興文治使經過大統一戰爭後的人民得到修養生息,改革打天下時用重典的秦法,都是符合當時歷史條件的良策。如果扶蘇上位,當時的政策就會是修養生息,把施政重點放在民生上,經過幾十年的修養生息民族融合,秦國國力會更上一層樓。從漢朝時,連續經過大統一戰爭和秦末農民起義留下的爛攤子,在經過漢朝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還讓大漢王朝成為世界強國。就能看出扶蘇如果上位,以當時沒經過秦末農民起義的內耗時的國力,實施休養生息政策,秦朝一定比大漢更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