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苗這件事上,爲什麼加拿大父母從來不用焦慮?

最近,關於疫苗安全的話題引發人們關注。事情的起因,源於國家藥監部門的通報。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通告稱,長春長生在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過程中存在記錄造假等行為。幾天之後的7月20日,吉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行政處罰公示長春長生生產的“百白破”疫苗質量不合規,按劣藥論處,但這批疫苗已經有25萬支銷往了山東省。

先是狂犬疫苗生產資料造假,又爆出一批次的百白破疫苗為劣藥,再然後有自媒體撰文指出實際上中國國產疫苗的一大半都被少數“疫苗之王”般的商人通過收購、資本運作等手段控制了。現實讓廣大父母們不得不趕緊翻看自家孩子的疫苗接種本,研究注射到自己孩子體內的疫苗到底行不行。

但是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那邊的孩子普遍注射的疫苗比我們的孩子更多,可那邊的父母們從未體驗過這種焦慮不安的心情。在加拿大,這一幕幾乎不會發生。

加拿大孩子打得疫苗更多

在疫苗這件事上,為什麼加拿大父母從來不用焦慮?

在中國,國家免疫規劃疫苗一般有 5種,正規說法叫“一類疫苗”。也就是按照規定我們的孩子們必須強制接種的疫苗,這些疫苗都屬於免費接種的。家長如果不要求進口疫苗,一般默認就是免費給孩子注射這些國產疫苗,上面提到長春長生生產出來被查到有問題的“百白破疫苗”正是屬於這一類。

中國孩子強制接種五種疫苗分別是:卡介苗(1劑次)、乙肝疫苗(3劑次)、脊灰疫苗(口服4劑次)、百白破疫苗(接種5劑次)、麻疹疫苗(接種2劑次)。

加拿大這邊跟中國一樣,也是把疫苗分為需要強制免費接種的和自費接種的兩種。因為加拿大是聯邦制國家,所以每個省對疫苗的強制接種方面的要求和執行方式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各省要求強制接種的疫苗數量都比中國多。就拿安省來說,安省規定孩子必須接種的疫苗有9種,包括破傷風 (tetanus)、小兒麻痺 (polio)、白喉 (diphtheria)、麻疹 (measles)、腮腺炎 (mumps)、風疹疫苗 (rubella)、腦膜炎球菌病 (meningococcal disease)、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 。

在中國和加拿大接種疫苗的細節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1,加拿大注射白百破+兒麻+流感五聯針;中國注射白百破三聯針,口服兒麻糖丸,而乙型流感疫苗Hib不作為必須免疫注射。

2,加拿大注射MMR(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針,而中國是分別注射麻疹和腮腺炎疫苗,無風疹疫苗,且第一針注射時間均早於一週歲。加拿大衛生部視一週歲前注射無效。所以在中國注射第一針(麻疹和腮腺炎)時一定晚於一週歲,否則回加拿大後要補種。

3,加拿大注射流腦C疫苗,中國2歲以下的孩子注射流腦A疫苗,2歲以上的兒童才可以接種流腦A+C型流腦疫苗,所以在中國一定注射流腦A+C型疫苗,否則回加拿大後要補種。

4,國內寶寶出生24小時接種卡介苗,一歲注射乙腦疫苗,在加拿大不要求。

5,在中國生活時要求注射的疫苗都需要注射,防止感染相關的疾病。在中國沒有的而加拿大要求的(例如麻疹疫苗),回加後要補種。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加拿大,強制接種疫苗的孩子都能領到到一張卡片,記錄其接種疫苗的類型和時間等信息,以便統一管理。

中國這邊叫它“疫苗接種證”,這個本子上現在會寫明孩子每次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和疫苗廠家等信息。在加拿大,它叫“疫苗接種卡”,這張卡會在新生兒出生當天就會發到家長手中,上面關於何時注射、每次注射什麼類型、注射幾針,都標得一清二楚,家長只要照著做就行。兩邊對於這方面唯一的區別可能只是加拿大新生兒出生後7天內社區護士會來走訪,屆時會專門提醒疫苗的事情。如果不是第一次接種,也都會有家庭醫生或者上次接種的地方電話提醒,不用擔心會漏打預防針或者事後補打。

表面上看差不多,都是要強制打疫苗、孩子家長手上也都有“小本本”,加拿大的孩子比中國孩子注射的次數更多,憑什麼加拿大家長不焦慮呢?因為人家在一支支疫苗背後管理得更加嚴格細緻。

每一支疫苗都能追根溯源

在疫苗這件事上,為什麼加拿大父母從來不用焦慮?

2003年“非典”病毒肆虐全球,加拿大也未倖免。當時加拿大人就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不能及時跟進到每一個普通人醫院就診的詳細情況?於是,加拿大就建立了一套“全國聯網醫療數據庫”。這個數據庫會詳細記錄住院病人、診所病人和購買處方藥病人的信息,由於每個加拿大人(包括外籍永久性居民)都有獨一無二的醫療卡號,因此任何一項醫療記錄都能清晰找到時間、地點和責任人。也就是說,每一個加拿大孩子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由誰注射了哪一家公司生產的哪一個批次裡面具體哪一支疫苗,全部是聯網可查的狀態。

2009年,葛蘭素史克公司發往加拿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導致了6位接種者不適,不良反應比例超出標準。這批疫苗在加拿大6個省都有使用,所以全部需要召回。結果加拿大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不僅完成召回所有未使用的疫苗這件事,還把所有使用過這批疫苗的人都確定了。

但在有些國家,一旦問題疫苗流入市場被部分人使用,別說要想找到所有的受害者,就是確定疫苗去了哪裡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召回還有監測,加拿大有一個名為“加拿大警戒”(Canada Vigilance)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計劃,說白了就是加拿大政府實時收集和評估藥品、生物製品、天然健康產品和放射性藥物的不良反應報告。如果一個藥品最終出現了不良反應,有關部門是可以第一時間知道具體情況的。而不是等到抽檢報告出來了再來思考問題。

而且如今的加拿大越來越傾向讓所有人都來監督疫苗這種關係到所有人安危的事情中來,渥太華醫學研究所就專門開發了一款APP——加拿大疫苗,這款APP可儲存接種信息,提醒家長何時該帶孩子去接種,並對其所在區域的疫情做出預警。如果家長懷疑使用的疫苗有問題,可以拿起手機掃描疫苗藥瓶上的條形碼,將信息發至公共衛生機構。讓人人都參與到疫苗監督的行列中來,人多力量大,監管漏洞就很容易堵住了。

絕不讓壞人過上好日子

在疫苗這件事上,為什麼加拿大父母從來不用焦慮?

除了事前監管,付出代價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比如我們都明顯感覺得出來,假設一個生產疫苗的上市公司產品有問題,結果只罰了300多萬人民幣,明顯的起不到什麼警示作用。而在包括加拿大在內的整個北美地區都有針對醫療巨頭集體索賠的傳統。

2011年,BC省最高法院決定受理加拿大一位華裔婦女發起集體訴訟控告輝瑞旗下加拿大惠氏藥廠(Wyeth Canada)的集體索償訴訟,這個案子的緣由也很簡單,原告們認為惠氏所生產兩種女性荷爾蒙補充劑導致她們患上乳腺癌的風險增加了。之前美國那邊同樣理由控訴惠氏藥廠的案子,法院判了惠氏藥廠出7500萬美元懲罰性賠償以及375萬美元傷害賠償。

關於疫苗的訴訟,北美有不少,藥廠、政府也會感覺到“疼”了。 2000年7月,美國小女孩漢娜19個月時接種了多種疫苗,隨後出現不良反應。隨後7個月,漢娜的病情直轉之下,她被診斷罹患由粒線體異常而觸發的腦病。2001年,她被確診為自閉症。他的父母認為這與接種疫苗有直接關係,於是將要求強制接種疫苗的政府推上法庭。最終,法院判決政府一次性賠償漢娜一家150萬美元,並在隨後每年獲得50萬美元的照料費,這意味著漢娜一生中會獲得累計約2000萬美元的賠償。

加拿大這邊對於疫苗的賠償還有更“絕”的,魁北克省和努納武特專區就規定,疫苗注射導致不良反應的索賠應該是先賠償,再由法院和調查機構進行調查。換句話說,這裡的孩子如果因為疫苗出事,都是先拿到賠償再談誰來負責。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只慶幸自己不是某一個事件的受害者,而是應該考慮,我們到底如何才能永遠不會成為受害者。

關注了公號加拿大和美國必讀(ID:jianadabidu)的人,94%都成功留學移民出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