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歷史記載第一場戰爭—阪泉之戰的歷史意義

阪泉之戰

華夏文明歷史記載第一場戰爭—阪泉之戰的歷史意義

戰爭概述:約公元前26世紀的傳說時代,黃帝部落展開了征服中原各族的戰爭,黃帝與炎帝兩部落在阪泉展開決戰,最終黃帝勝出,開啟了華夏文明之源。

將帥星數:★ 黃帝 炎帝 蚩尤

精彩星數:★

政治影響星數:★

綜合星數:10 ★

戰爭類型:創戰——中華戰爭史上的開源之戰,開啟了華夏文明之源,一場里程碑式的遠古之戰。

戰爭深度解析:

或許你此時身在紐約,戴著耳麥,唱著RAP;

或許你此時正在英國的皇家大劇院,欣賞萊斯麗·加瑞特的專場演出;

更或許你此時正在黔南如畫的江邊,拉著侗家姑娘的手,跳著侗家的大舞。

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你獨自站在鏡前,看著自己的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

你會說出一句中國話——我是炎黃子孫。

對的,炎黃子孫!

五千多年前的阪泉對決,決定了一個民族的血液與膚色。

華夏文明歷史記載第一場戰爭—阪泉之戰的歷史意義

根據目前為止的考古和科學研究發現,現在地球上最早的人類,應該是三百萬年前的東非洲的直立猿人。而在五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已經群居住在山洞,吃著燒烤的食物。

文明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緩緩前行。三萬年前,周口店的哥們兒已經認得自己的母親,過著“共產主義”的生活——共同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糧食,他們 使用打製的石器,穿著獸皮,使用骨針,死之前,他們讓要他們的同伴挖坑埋葬自己。再往後,是新石器時代的到來,大量的考古發現證明古人類已經大量居住在這 片土地上,出現了紅山文化、富河文化、趙寶溝文化、仰韶文化、三星堆文化等等。

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已經脫離了“共產主義”的公有制模 式,有了自己貧賤或富有的家庭。父親則是家庭中的第一領導。他們已經發明瞭舟楫,可以泛遊江湖,狩獵已經成為了第二職業,廣褒的土地才是他們最珍貴的財 富。而“干戈不用、城池不設”則成為歷史,部落之間為了土地和財富開始了爭奪。這時候的他們,已經可以銅石並用,各部落之間開始了交流、紛爭、撞擊、組 合。

伴隨著這些文明的進程,華夏民族留下了許多模糊的記憶和傳說。

盤古,這個世界的開創者,他花了一萬八千年的時間,用一把破舊的斧頭開天闢地,創造了天與地。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

燧人氏成為領袖的原因是他擁有一項偉大的發明——鑽木取火,他的老婆也很不簡單——弇茲氏,她的發明是樹皮搓繩。

伏羲氏成為領袖的原因是他為史前最偉大的發明家,伏羲氏發明的東西很多,最重要的是八卦。

神農氏成為領袖的原因是他發現了能耕種的種子、能治病的百草。

如果這些記憶都還模糊的話,隨著二個人的出現,一個民族的記憶從模糊變得清晰,從黑白變成彩色。

炎黃,當然是炎黃。

根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黃帝,姬姓,又名公孫軒轅(叫軒轅的原因是他發明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輛車),他的父親叫少典,是一個叫有熊部落的領袖,有熊部落發源於陝西麟遊西北的杜林,後來遷移到黃河流域中流一帶。

華夏文明歷史記載第一場戰爭—阪泉之戰的歷史意義

在公孫軒轅的手中,有熊部落走向興盛,成為在黃河流域中游最強大的部落。

炎帝,姜姓,人們又稱他為赤帝、烈山氏或者伊耆石年,是神農氏部落的領袖,所在部落居住在涇水流域姬水沿岸。在大多數的中國古籍史料中都認為炎帝與黃帝 都出於同一支系,但是根據近代一些史學家及國外史學家的觀點,炎、黃代表的是不同的民族部落,炎帝更可能屬於東夷民族集團,而在當時的黃河流域擁有著三大 民族集團:東夷民族部落集團、華夏民族部落集團、苗蠻民族部落集團。

此時在黃河流域的各部落,已經進入了農耕時代,土地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資源,各部落之間為了爭奪土地和財富,開始發生頻繁的侵伐征戰。

在炎黃時代,原來為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霸主的神農部落衰落,而黃帝所率領的有熊部落則興盛起來,黃帝部落開始從涇水流域沿黃河向東擴張,與其他兩個部落聯盟之間開始了衝突和戰爭。

雙方在阪泉,進行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戰。

關於阪泉之戰的地點,至今還沒有定論,近來的名人爭奪熱也讓很多地方都以古阪泉自居,河北保定、河北鉅鹿、河北延慶、江蘇彭城,都來搶注這個商標。

誰是真阪泉一時無法辨別,但阪泉應該是在華夏民族部落集團活動的東半部,靠近東夷民族集團。

從簡單的歷史資料來看,當時的黃帝有熊部落在戰爭中明顯佔據上風。《史記·五帝本紀》載,在這場戰爭中,黃帝“教熊羆貔貅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 戰然後得其志”。“熊羆貔貅虎”,去掉神話色彩,指的其實並不是珍禽異獸,而是有熊部落外的其他部落(以上述各種動物為圖騰的部落),證明當時的有熊部落 更為強大和有號召力,在聯盟首領的爭奪戰中,黃帝明顯處於上風。

經過在阪泉的三次角逐,炎帝敗北,承認了黃帝對黃河流域的領導權。

至此,以黃帝和炎帝為主幹的部落共同構建成了一個炎黃部落聯盟(東夷—華夏部落聯盟)。

大部落聯盟的建立,活動地域也相對固定,使得部落成員完全由遊獵時代向農耕時代轉換,減少了各部落間的衝突,促進了部落間的交融,這個部落聯盟構成了華夏民族的主幹和中華民族的文明之源,也拉開了中國英雄時代的序幕。

炎黃阪泉之戰後,黃帝又繼續與黃河下游的苗蠻部落——九黎族的蚩尤部落展開了征戰和角逐。九黎部落當時的勢力很大,他們所在地區的銅礦和鹽礦都很豐富, 已經開始製造和使用金屬兵器。蚩尤是八十多個苗蠻部落聯盟的領袖(也有一說,蚩尤與炎帝同屬東夷民族集團,在神話史裡的蚩尤則被描述為銅頭鐵臂、同時擁有 八十一個兄弟的大神),而這場戰爭的發起則有兩種說法:一是炎黃爭霸炎帝落敗,蚩尤趁機侵佔炎帝的領土,而作為領袖的黃帝自然要替已經臣服的炎帝出頭;另 一種說法是蚩尤所屬的部落臣服於炎帝部落,但卻不願意加入炎黃部落聯盟盟,所以舉兵攻打黃帝部落,爭奪聯盟首領的位置。

雙方交戰的地點在涿鹿,中國最古老的方誌《山海經》及司馬遷的史記都進行了精彩的描述。蚩尤擁有八十一個兄弟(部落),還有風伯和雨師等幫手,而公孫軒轅也擁有應龍、女魃等部落的幫助。

華夏文明歷史記載第一場戰爭—阪泉之戰的歷史意義

蚩尤雖然在兵器上佔優勢,但因為自己是進攻方,長期生活在黃河流域下游的苗民們北上,在並不熟悉的地盤上作戰,對氣候也很不適應(反映到神話中就是黃帝請出了旱災之神女——魃,戰勝了蚩尤請來的風伯雨師——風雨是南方部落所習慣的氣候,而北方的乾熱是他們不喜歡的)。

雙方激戰到最後,蚩尤作大霧(證明此時人們已經懂得利用氣候和地形作為戰爭手段),而公孫軒轅則駕駛他的能指明方向的指南車,衝出了大霧,向蚩尤發起猛攻,最終在冀州之野將蚩尤殺死,穩固了聯盟首領位置。

而敗北的蚩尤部落則遷移到了南方長江流域(應該說炎黃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還不確切,炎、黃、蚩所代表的東夷、華夏、苗蠻三大民族部落集團才是華夏民族的基本構架)。

阪泉—涿鹿大戰後,在中原地區建立的炎黃部落聯盟從黃帝時代延續了下去,黃帝—顓頊—帝嚳—帝辛—帝堯—帝舜—帝禹,擔當部落聯盟首領的,不僅是有熊部落的首領(黃帝部落),還有神農部落的首領(炎帝部落)。

當然,聯盟也存在著領袖地位和利益的鬥爭甚至戰爭,之後流傳的顓頊與共工之戰,大禹與三苗之戰,后羿與太康的鬥爭,都是炎黃爭霸的延續。

除了鬥爭,更多的是部落間的融合與合作。特別在帝禹擔任聯盟領袖時期,中原地區遇到了嚴重的水災,大禹率領著部落聯盟開始了規模浩大的治水工程。通過治水,鬆散的部落聯盟開始向原始的國家機器轉型,中國也隨之出現了歷史上第一個朝代——

夏朝

而之後的商周之際,當炎帝的姜姓子孫(姜尚)輔佐姬姓的子孫(姬發)成為天下的共主時,炎黃,早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名字。

黃帝公孫軒轅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在他的身上流淌和散發出來的,是我們對先人一切優點的集合,《史記》上說他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 而敦敏、成而聰明。道家的典籍則稱黃帝風流而不下流,精通養生術和房中術,娶了七十一個老婆,生了二十多個兒子,最後在橋山昇仙。

上古的很多文化成就,我們都願意放到黃帝身上,發明曆法,編寫第一本醫書《黃帝內經》,定五音十二律,在戰場上制定陣法,創造貨幣,等等,雖然在無信史時代,這一切無從考證,但這一切,都體現出一個民族對於英雄的讚美和敬仰。

我們應該為這個民族擁有黃帝、炎帝、蚩尤這樣的上古時代的英雄人物而驕傲,這是一個民族最寶貴的遺產。能擁有這樣豐富的遠古歷史傳說和英雄人物的民族, 放眼世界文化史,恐怕只有希臘文明能與華夏文明相提並論。像我們的近鄰朝鮮半島與日本列島,始祖起源的時間都遠遠晚於中國(這充分反映出其民族的外來遷移 性)。遠古的傳說,是華夏民族發展歷程中的一個影子,映襯出一個民族的成長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