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時間,成績如何?未來怎麼幹?湖北日報「楚言」重磅發聲!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從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對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科學定位。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湖北,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定向、掌舵領航,對新時代湖北改革發展賦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

諄諄囑託重如千鈞,殷殷期望激勵荊楚。

湖北如何踐行“四個著力”?取得了哪些成績?如何把握“四個著力”“四個切實”一脈相承、前後相繼的關係,循著習近平兩次視察湖北指引的航向闊步前進?

今天(23日),湖北日報再次在一版推出重要署名文章“楚言”,回望並銘記,思想火炬照亮的荊楚大地改革發展的光輝歷程,思想光芒產生的引領荊楚人民砥礪奮進的磅礴力量。

五年時間,成績如何?未來怎麼幹?湖北日報“楚言”重磅發聲!

楚言

循著從"四個著力"到"四個切實"的航向闊步前進

(全文)

2013年盛夏七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從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對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科學定位。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湖北,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定向、掌舵領航,對新時代湖北改革發展賦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

思想決定事業格局,戰略引領發展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湖北,諄諄囑託重如千鈞,殷殷期望激勵荊楚。

時間的列車,停靠在又一個七月的站臺。站在五年的時間節點上,讓我們回望,思想火炬照亮的荊楚大地改革發展的光輝歷程;讓我們銘記,思想光芒產生的引領荊楚人民砥礪奮進的磅礴力量。

(一)

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帶著對荊楚大地的深情牽掛,帶著對荊楚兒女的深厚感情,踏上了這片土地。

五年時間,成績如何?未來怎麼幹?湖北日報“楚言”重磅發聲!

2013年7月21日,武漢新港,總書記視察湖北第一站,大雨滂沱中,習近平總書記卷著褲腿、手撐雨傘的畫面,定格在湖北人的心中。

“努力把湖北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爭取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著力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上取得新突破,著力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不斷取得新成果,著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著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成效,使湖北經濟更好、結構更優、質量更高、後勁更足、實力更強”。習近平總書記“四個著力”的重要囑託,為湖北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明確了目標,“建成支點、走在前列”凸顯了湖北在全國經濟版圖中的位置,賦予了湖北在國家發展空間佈局中的使命。

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使然,也合乎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湖北作為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比重大,轉型發展任務重。近年來,湖北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主線和轉型升級重大機遇,按照“1+N”模式制定實施改革總體方案和相關專項行動方案,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十條”等政策措施,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工程”,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一系列紮實有力的舉措,致力於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上取得新突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 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牢牢抓好,始終是我們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北是傳統農業大省,農業資源豐富。全省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糧食產能為重心,堅決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著眼於解決農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結構性問題,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探索和發展休閒農業、農村電商等新經濟業態,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守住了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社會穩定不出問題三條底線。一個個篤定務實的行動,致力於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不斷取得新成果。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湖北最大省情、最大實際,民生保障水平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有很大差距。近年來,無論是全力兜牢民生事業“保障網”,還是以釘釘子精神和“繡花”功夫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無論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創業,還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快構建面向全民的多層次教育體系,無論是大力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還是堅決抓好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省堅持把民心作為最大的政治,致力於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以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論述,深刻回答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湖北是長江干線流經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三峽庫區所在地,生態地位特殊,生態文明建設責任重大。全省堅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致力於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成效。

(二)

2013-2018,在時間的長河裡不過一瞬。

但因為高瞻遠矚的藍圖擘畫,因為荊楚人民的奮進身姿,讓“這五年”成為湖北改革發展史上一個分量至重的時間單元,讓“這五年”見證了荊楚大地上鋪展開的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的燦爛畫卷。

 這5年,是湖北加快轉型發展的5年

五年時間,成績如何?未來怎麼幹?湖北日報“楚言”重磅發聲!

地區生產總值跨越3萬億,千億產業增加到17個;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二產業,產業結構從“231”變成“321”,“身材”更輕盈;一主兩副多極協同發力,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至56%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中部第一,“身體”更健康;萬元GDP能耗下降1/5以上,六大高耗能產業增加值佔比由31%降至26.9%,“顏值”更美。紮實篤定、馳而不息,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激盪的能量,推動湖北經濟不斷拔節生長。

這5年,是湖北深耕希望田野的5年

五年時間,成績如何?未來怎麼幹?湖北日報“楚言”重磅發聲!

建成高標準農田2490萬畝,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糧食產量突破500億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014年首“破萬”,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農產品加工業邁入“萬億俱樂部”,食品工業成第一大產業,更多人“喝長江水、吃湖北糧、品荊楚味”;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基本實現全覆蓋,基本養老、基本醫保、社會救助等標準穩步提高。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產品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湖北農業現代化進程步履堅實。

這5年,是湖北民生溫度不斷彰顯的5年

五年時間,成績如何?未來怎麼幹?湖北日報“楚言”重磅發聲!

從百姓收入持續跑贏GDP,到財政支出用於民生的比例常年保持在70%以上;從400多萬鄉親甩掉“窮帽”,到保障房和棚改房建設惠及700餘萬城鄉居民;從米價菜價、藥價房價、治汙治霾,到舌尖安全、教育公平;從“春風行動”成為湖北就業名片,到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制度以行政法規的形式強力施行……察細微處、關枝葉情,“以人民為中心”深深銘刻在了“說到做到”的承諾中,更多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由期盼變成現實。

這5年,是湖北高擎綠色發展大旗的5年

五年時間,成績如何?未來怎麼幹?湖北日報“楚言”重磅發聲!

從水、氣、土“三害”並治,到出臺《關於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決定》,法治先行,為生態環境劃下不能逾越的紅線;全面推進沿長江1公里內化工企業關停搬遷,小碼頭、黑碼頭被重拳治理,湖北從實處、細處呵護一江清水;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行環保問題“一票否決”,大力推進環保督查問責,利劍高懸;從河長制到湖長制,奔向河暢湖美的“接力”行動,護佑“千湖之省”碧水長流。

(三)

歷史的腳步如長江之水奔湧向前,發展的征程正在迎來新的出發。

五年時間,成績如何?未來怎麼幹?湖北日報“楚言”重磅發聲!

2018年4月24日下午,習近平在宜昌市許家衝村考察時,在便民洗衣池邊同村民親切交談。

從2013到2018,從“四個著力”到“四個切實”,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順應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時代趨勢,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時代背景,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起點,面向新的長征路上的時代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湖北的重要講話精神,展現一脈相承、前後相繼的戰略思考,指引湖北不斷破浪前行的發展航向——

從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上取得新突破,到切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生態優先、創新驅動,推動轉型升級,“質量”“效益”“綠色”始終是推動發展的關鍵詞;

從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不斷取得新成果,到切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著力推進鄉村“五個振興”,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內涵在不斷豐富深化;

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到切實做好民生工作,強調推進民生保障精準化精細化,“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昭示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

從深入抓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切實加強作風建設,強調要把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任務,再次警醒“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進一步明確總體要求、目標任務,進一步明確主攻方向、使命擔當,這是照亮發展之路的明亮航燈,這是開創光輝未來的科學指引。

循著“四個著力”“四個切實”的航向,一段全新的發展航程再次開啟;領會核心要義、把握精神實質,一項項重大舉措正在匯成狠抓落實的生動圖景——

如何推動長江經濟帶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必須堅決扛起長江大保護政治責任,自覺強化“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規矩意識和工作導向,正確把握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大關係”,用好長江經濟帶發展“辯證法”。全面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積極探索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把握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農業面源汙染整治、長江干線非法碼頭整治等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攻城拔寨的拼勁,直指影響長江生態的頑瘴痼疾。

如何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推動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必須破立並舉,瞄準突出短板和“梗阻”精準發力、集中攻關,不斷增強湖北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從4個“一律取消”營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到大幅壓縮報建審批時限,再到消除奇葩證明、重複認證,《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意見》以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力度推進政府自我革命。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場運行成本,加快把湖北打造成為全國體制機制、內陸開放、創新發展“三個新高地”;《關於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地域謀劃、佈局和發展縣域經濟,以培育新動能、激發新優勢、打造升級版。

如何堅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讓鄉村振興科學有序推進。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大力實施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三鄉工程”正是著眼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探索落實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正是著眼於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人民群的小事當做我們的大事。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打好三大攻堅戰,在抓早抓小、突出重點、分類施策中防範重大風險,錨定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人口,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重拳治水、治氣、治土,讓湖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瞄準“擇校熱”“大班額”等難題,統籌推進城鄉學校標準化建設和師資配置,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水平;抓住就業這個“民生之本”,大力實施“湖北就業提升計劃”,深入推進“我選湖北”計劃。瞄準群眾生活中的反映強烈的問題,用三年時間推進“廁所革命”、精準滅荒、鄉鎮生活汙水治理和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四項重大生態工程,一年接著一年幹。

如何把握黨中央設立湖北自貿區的重大機遇,為新時代改革開放貢獻更多新鮮經驗?必須更好發揮聯結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兩大戰略的重要節點作用,更大力度推進湖北自貿區先行先試,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以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動為橋樑,面向來自14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國際組織駐華代表及工商界代表、中外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湖北不僅全方位展示荊山楚水的發展變化、開放成就、生態環境和人文風貌,更展示以開放倒逼結構調整、倒逼創新發展、倒逼改革深化,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如何解決幹部動力不足“不想為”、能力不足“不會為”、擔當不足“不敢為”的突出問題,教育引導幹部做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的奮鬥者和實幹家?充分調動和激發幹部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理直氣壯為擔當作為的幹部撐腰鼓勁。《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從樹立幹事創業的鮮明用人導向、用好乾部考核評價“指揮棒”、突出對幹部的厚愛和關懷等八個方面,向全省廣大幹部發出了攻堅克難、奮發作為的動員令、集結號。

五年過去,時間的節點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的殷殷囑託清晰迴響,我們肩負的重大責任和歷史使命點燃激情,時間不等人、事業不等人的緊迫感催人奮進。

讓我們循著“四個著力”“四個切實”指引的航向,以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的不懈奮鬥,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轉化為加快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