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65岁,12年走在流放的路上,他却奉献了如此壮美的诗篇

这位只活了65岁,却有12年走在流放路上的诗人,正是苏轼。有一首诗,最能体现苏轼的流放经历,那就是《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这首诗中,苏轼用一种颇为无奈的心情,总结了自己平生到处漂泊不定的生活,而所建的功业呢,也只是连续遭贬。在这种接近于自嘲的语气当中,诗人造语苍凉,寓庄于谐,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深深地感慨,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2年呢,却被不公平的命运戏弄,居无定所,到处奔波。但是,苏轼作为大家,却有着不同于俗人的气魄,在12年的流放生涯当中,他依然自信豪迈,依然爱书画,爱美食,爱诗词,为我们奉献了诸多壮美的诗篇,如以下几首,无论是意境还是格调,都十分壮阔。

活了65岁,12年走在流放的路上,他却奉献了如此壮美的诗篇

在黄州期间,苏轼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如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还有一首读来气象万千,豪情满怀的《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活了65岁,12年走在流放的路上,他却奉献了如此壮美的诗篇

而在惠州的时候,苏轼写了一首《惠州一绝》,饶有趣味:

惠州一绝/食荔枝

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同样,在儋州时,苏轼也没放下笔,写过一首《雨夜宿净行院》:

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这是一个很寻常的雨夜,诗人苏轼独自处于简陋的小屋之中,此时,静听着屋外夜雨潇潇,既没有点亮的灯火,也没有可以作伴的朋友。而此时,诗人心中的凄凉,却好似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退去。当一个人不再记挂名利场,看淡了一切物质,什么就都放下了!不见凄凉,何必话凄凉?惟有雨声而已,惟有宁静而已……

还有这首《入寺》:

曳杖入寺门,辑杖挹世尊。

我是玉堂仙,谪来海南村。

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

旦随老鸦起,饥食扶桑暾。

光圆摩尼珠,照耀玻璃盆。

来従佛印可,稍觉魔忙奔。

闲看树转午,坐到钟鸣昏。

敛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温。

活了65岁,12年走在流放的路上,他却奉献了如此壮美的诗篇

这些诗词,均是苏轼在人生最低谷之时写就,却一点也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怨恨愁肠,更多的,是大江东去,是“何妨吟啸且徐行”,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还有一种对名利的淡泊,有一种对物质的放下,对自我的认同,对人生的彻悟!喜欢苏轼,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他没有怨艾,没有自我否定,而是豪气冲天,壮志满怀,大度宽容……

今天,再读苏轼这些写在流放之地的壮美诗词,依然能给人以无限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