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的味道

一目春韭綠,入春以來已吃了好幾次韭菜雞蛋餡兒餃子,當然是做活兒細緻的婆婆包的。還炕過菜合,蒸過菜卷(就是土語卷煎、卷尖)。

前兩天,在菜園裡割了把嫩青水靈盈綠的韭菜,淘洗乾淨後放在筐子裡。這時女兒剛好放學回來,我說吃煎餅不?媽給你攤煎餅?女兒不加思索地說吃!

母愛的味道

本想隨口一說,未料女兒好不推辭,做飯一向怕麻煩愛簡單省事兒,不愛刻意鼓搗的我,頓了一下,但為了說話算話不讓女兒失望,我開始備料兒。正好案上有婆婆上午掐回的幾枝兒小茴香菜葉兒,嫩花椒葉,嗯,好材料!

母愛的味道

這時記憶的閘門瞬間打開,沿著記憶的斷章殘片,循著往事的座標,腦內現出母親攤煎餅的片段細節供我借鑑參考。於是我先在小瓷盆裡打上兩個雞蛋,又倒上半碗麵粉加入少量的芡粉,又加適量的鹽,調味料和水,開始攪拌均勻,攪拌到不能有一丁點兒小麵疙瘩為止,濃度標準為不稀不稠。這時把切碎的鮮韭菜小茴香葉嫩花椒葉撒進盆裡攪勻。

這時開火,倒入適量的油,待鍋裡油熱,舀上一勺湯料繞鍋中間轉圈倒入,哧!白煙伴著油香氣一起冒出升起撲鼻騰空,不足兩分鐘已定型,於是用鍋鏟鬆動一圈後翻過來,哇,一張焦焦黃黃的煎餅就要大功告成了,霎那間我像交了滿分考卷般高興輕鬆滿意。不一會兒一盤油嫩軟滑稍稍焦黃清新爽口噴香的煎餅端上了餐桌,我們的胃瞬間被俘虜臣服。

母愛的味道

飯後想起了母親,想起了童年青少年時,儘管拉扯我們五個姐弟妹已夠累,還要忙農活兒,但母親總愛一年四季變著法兒調劑著我們的胃口,特別春天的蒸菜是必不可少的重頭戲,隨著時令更換,不放過每道可吃的春菜。

先是榆錢兒接著薺菜再是槐花再是水芹菜,都曾經是我們碗中的最愛,幾十年過去了此刻想起仍能口舌生津……還有蒸胡蘿蔔葉,更是道難得的美餐。

母親蒸的蘿蔔葉或者芝麻葉包子,裡面攙有碎粉條大蔥大油,如果偶爾還伴有零零星星的豬肉,更讓我們解饞,吃了一個還想吃,現在想起來依然垂涎欲滴。婚後至今我偶爾也試著做過,但怎麼也吃不出媽媽的味道了。

母愛的味道

又想起了母親健在時,春上總將頭茬的韭菜拿些來讓我們嚐鮮,還有淘洗乾淨的青嫩薺菜麵條菜,好像我們吃到了,她才能吃得香甜開心,咽得舒暢順心,如果我們吃不到,她吃著也索然無味……

母親生於1944年,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膚,高高的鼻樑,烏黑稍稍捲曲的頭髮,讓人看著很有書卷氣質。她初中時學習一直名列前茅,特別數理化,還有俄語較為優秀,未料考學時一場出人意料的大病讓她臥床幾個月而錯失高校,所以母親總希望我們多上學多讀書,總給我們講歷史成功人物督促鼓勵我們。

那時父親不常在家,好強的母親爭囊奪氣的種著十畝左右的地,莊稼總比別人的好,地裡總比人家的乾淨,總鋤了頭磨兒鋤二磨兒再三磨兒,從不嫌累……

母愛的味道

母親和我們四姐妹和我表外甥女陳菁,溫馨的畫面.

母親離開我們快五週年了,母愛的味道浸潤髮酵在歲月深處,隨著光陰流逝卻愈發清晰濃烈,常常不經意間浮出記憶的水面,那裊裊炊煙,三餐時熱氣騰騰的齊腰鍋灶,灶膛裡不息跳動的火苗,村口一次次的揮別,噓寒問暖的叮嚀,迎風飛舞的銀髮,沒有任何抱怨煩躁、日復一日的勞作,“好好上學、寬容待人、先把工作幹好!”的嘮叨叮嚀,滿懷期待希翼的目光……如今都是不思量自難忘……

母愛的味道

若干年後,兒女們回憶裡會有關於我,怎樣的記憶味道呢?

所以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的工作之餘,閒暇的雙休裡,我會耐著性子儘量在廚房多呆會兒,揮弄鍋鏟瓢勺,與瓜果蔬菜團結合作,用五顏六色鋪滿裝扮碗盤碟杯,用慈愛喜樂點燃家的幸福煙火,儘量給孩子們做些母愛的味道,豐富充實著美好的生活和多彩的味覺……

2018.4.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