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2018年清明節,村民在翻建房屋時候,在現在的興隆鎮街道正中十字口西北角早餐店後邊的院子裡,從地基裡挖出來一塊清代道光年間的石碑。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這個地方原為腰莊村李莊的土地,1976年被政府徵用建設為興隆公社的街道,這個院子的房屋為1976年街道搬遷過來後供銷社所建,後來為興隆鎮農村信用社使用,早些年集鎮街道開發時候已經賣給個人。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左邊是立碑的時間:“大清道光十二年歲次壬辰~~穀旦日”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正面右側記載的是“重修興隆鎮渡口”

這是一通青石記事碑,四周刻有精美的花紋,正面最上邊扇形排布四個繁體大字“樂最善為”,左邊日期為“

大清道光十二年歲次壬辰~~穀旦日”,右邊“重修興隆鎮渡口”。

(歲次:每年歲星所值的星次與其干支稱為歲次) 我國生肖郵票的正式名稱,是干支年,如猴年是“庚申年”、“壬申年”、“甲申年”等等。)

(穀旦:《辭海》中的“穀旦”,是表示晴朗美好的日子。因此,古石碑謁中的“穀旦”即良辰之意,是表示在某個時期的“黃道吉日”立的碑。)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碑體正文部分僅能看出:“雲嘗聞奠為之前進美名紳~~~~~~”,其他字跡沒比較模糊,還沒有仔細辨認。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石碑背面記載的是捐款人或商號以及所捐銀兩,碑體挖掘出時候,損傷下邊一個角兒。

背面也是密密麻麻的字跡,左邊的字跡仍能依稀可辯,右邊好多字體已經快磨平了,並且碑文上附有較硬的雜物,整體上能判斷出記載的是重修渡口捐資人或者商號的名單,每個名字或商號下邊有小字記錄著所捐銀兩的數量。

辨別出的有名字或者商號有:

李??,惠??,張??,???,武生莊光?,武生胡玉珢,胡?明、祁志超、張書芳,王??,

張中?,???,陳義順,趙含文,趙含華,趙含?,永全堂,廣盛店,

曹文忠,?宗順,來起昌、???,李起基,廣盛煥,李如蘭,焦同泰,李睦,,保安堂,顧天正。

(以上內容由趙華勝拍照,趙海明辨別整理,不一定全部正確)

捐款名單中的人名或商號,裡邊包含著豐富的家族歷史,值得好好研究,如名單中的保安堂、永全堂應該是興隆鎮的藥鋪商號;

名單中有我們老街趙氏三至四人,我們老街趙家以前口傳下來的字派為“書函國明全,文華中興勝”,因無家譜傳下來,書和函字只知道讀音,不知道具體是哪個字,這次發現石碑的趙氏人應為趙氏十一世,確定字派用字為“含”字,至少三人;為本人天祖(本人十六世)。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名單中有個“祁志超”,為興隆鎮祁莊祁氏五世祖,根據祁氏家譜記載,祁志超是祁氏二門正華的後代,現在薛莊祁氏的三個先祖的一位,從祁志超到現在祁莊的十一世顯字派祁氏,代數間隔為六代與趙氏基本一致。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石碑上的內容還需要進一步辨別,同時也需要對石碑很好地保護,防止損傷。目前正聯繫專業人員準備對碑文拓印,希望能徹底展現此碑的全部內容。

初步判斷,這是清朝道光十二年,為紀念興隆鎮重修渡口所立的石碑,可以想象,唐河東岸的興隆鎮集鎮生意興旺,唐河上船隻往來,為方便商船卸貨,在興隆修建有渡口碼頭,隨著船隻增多,原來的渡口需要進行重新修建,擴大碼頭,號召眾多商鋪及各家各戶捐資,大船從運來青石條,鋪設臺階,打下木樁,重修渡口。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這塊石碑應該原來在興隆鎮渡口處,猜想應是幾經周折,76年被搬到現址,用於房屋基礎,被深埋地下這麼多年。所幸躲過文革的破四舊運動,才得以今天重見天日。不知道當年有多少石碑被毀壞或者在大躍進時期化為石灰。

百度查詢渡口的含義,指的是道路越過河流以船渡方式銜接兩岸交通的地點。包括碼頭、引道及管理設施。也指有船擺渡的,過河的地方。

從背面上所記載的情況看,好多名字下有“弍仟”的記錄,應該是兩千兩銀子,那麼多的名字,當時捐銀數目一定不少,不會只是簡單的擺渡到河對岸的小渡口,我判斷應該是方便商船上下貨物的商業渡口。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在我國古代,由於陸路交通的落後,水運便成了重要的運輸方式,那些較古老的市鎮如我市的賒店、源潭鎮、興隆鎮、桐河等都是沿河而興盛起來的,興隆鎮依其便利的水運逐步發展,航船上可通賒店、方城,下可達源潭鎮、老河口、武漢等地,已是當地繁榮的河路碼頭,鼎盛時期河岸碼頭帆船達千隻,泊數里,吸引很多外地商人前來貿易,形成了無日不集,商品繁多,店鋪密集的繁華集鎮。據乾隆52年《唐縣誌》“集鎮篇”記載,“興隆鎮,縣北60裡,”為新增集鎮。據此推算,乾隆52年為公元1787年,興隆古鎮距今至少已有231年的歷史了。

道光十二年為1832年,距今186年,這塊石碑比之前發現的幾塊年代更早,道光十二年為重修渡口,可想最初的渡口時間會更早。根據唐縣誌記載的,興隆鎮乾隆52已經為新建集鎮推斷,興隆鎮建於乾隆年間,這了縣誌所記載互相佐證。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該石碑是賒旗茶馬古道有一個歷史佐證,也是迄今為止發現興隆古鎮的最早的歷史記錄。

興隆鎮當時是個由渡口而形成的集鎮村莊,現在被稱為老街,那時候興隆鎮四面建有寨牆,寨牆外邊是寨河溝,河溝常年有水,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有寨門,西寨門因面對的是寬闊的西河,上石匾四個大字“波凝氣爽”;東寨門上石匾是“紫氣東來”;南寨門上石匾是“車定指南”,北門寨門上為“後我啟君”。值得慶幸的是前幾年波凝氣爽石碑已經被老街村民發現並保護起來。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據說“紫氣東來”石碑早些年也找到,放置在本村村民家裡,後來竟被當時興隆鄉政府裡某位領導以該石碑為歷史文物的名義收繳走,自己弄回家鑲嵌在他自家樓門上了!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曾經在西寨門上邊的石碑“波凝氣爽”

希望政府加大對這些歷史文物的保護,連同前些年發現的老街老寨牆門樓石碑“波凝氣爽”石碑,以及2015年老街村民從河灘裡挖出同治及重修關帝廟的兩塊石碑,這些石碑目前均有村民保管,“紫氣東來”石碑已經被人據為己有,這些石碑作為興隆古鎮的歷史文化見證,

社旗縣興隆鎮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興隆鎮渡口的古石碑

2015年老街村民從唐河裡撈出的兩塊清代同治年間和光緒年間重修興隆鎮關帝廟的石碑

石碑現有保管者也都付出一定的人力財力,如何更好的妥當保管與追回,是擺在政府相關部門的事情。防止類似“紫氣東來”石碑的事情再次發生,更令人擔心的是被某些文物販子出價收購倒賣,那將是所有興隆人的悲哀,這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兩百多年的興隆鎮,由於臨近唐河,歷次遭受洪水侵害和建國後的歷次運動(特別是文革的“破四舊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滅絕性損毀),如今留下的歷史古蹟已經基本空白,迄今為止發現的幾塊石碑顯得尤為珍貴,在對歷史文化的重視和保護方面,與附近的唐河縣源潭鎮、社旗縣橋頭鎮相比,我們興隆鎮需要進一步加強,因此,筆者認為地方政府有義務保護好這些石碑。

在老街村(興隆鎮的起源地)適當地方做展示,或在村口設立“興隆鎮”文化石,告訴後人興隆鎮這一段輝煌的歷史,瞭解興隆鎮的起源,也可作為社旗商埠文化的一份補充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