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路上,她做了這件事成功甩掉了跟蹤

放學路上被跟蹤

一個冬天的傍晚,放學後莉莉乘公共汽車回家。車上很擠,她感覺到後面有人老拱她,便警覺起來。莉莉想起媽媽的話,遇到壞人別怕,要沉著。她慢慢往車門口挪動,沒想到脖子上的大圍巾卻被那壞人悄悄拽住了。她沒動聲色,也沒有回頭看那人,怕自己害怕。車一停,她“噌”地跳下車,同時使勁兒把圍巾拽了出來,快步往家走。走著走著,她忽然發覺後面有人在跟蹤,可能是那個壞人也下了車。這時,莉莉又想起媽媽的話:“有人跟蹤你的時候,你要往人多的地方去,不要往家跑,因為壞人要是知道你住在哪裡,以後你就會天天處在危險之中。”於是她靈機一動,徑直往村口的雜貨店走去,混在人群裡轉了兩圈,把圍巾放在書包裡,換了個模樣。甩掉了“尾巴”,她才跑【案例分析】

在開放的今天,社會是複雜的。出了校門,走上街頭,就不免遇上各色人等。歹徒跟蹤孩子,主要是兩種目的:謀財和性侵犯。現在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成人間由於發生了經濟糾紛或其他糾紛,一方為了要挾對方,便綁架對方的孩子,作為人質;甚至有的為了報復對方,傷害或殺害對方的孩子。犯罪分子實施犯罪前,常採取跟蹤小孩的方法,在行人稀少或無人處,對孩子採取暴力行動。

放學路上,她做了這件事成功甩掉了跟蹤

那麼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一、為了避免被跟蹤,家長應提醒孩子做好預防工作:

①如果已到深夜,車輛、行人稀少,此時不要獨自夜行。男孩子可以結伴同行,女孩子則應讓家長、老師或可以依賴的親戚朋友接送,千萬不能與陌生人結伴同行。必須獨自夜行出門時,身上不宜帶太多的錢物,並在出行之前想辦法儘量通知目的地的人到半路上來迎接。

②儘量走寬敞的大街道、繁華路段、不要貪圖近路而穿越偏僻的小街小巷,以及一些治安複雜的路段,因為壞人總喜歡在這些黑暗、僻靜和易入隱藏的地方伺機作案。

③儘量走有燈光處,以防有人突然襲擊;可攜帶一隻口哨,危險時吹哨求援。

④萬一遇上歹徒,要大聲呼救,同時往人多、有明亮燈光的地方跑。

放學路上,她做了這件事成功甩掉了跟蹤

二、家長還要教會孩子怎樣判明有沒有跟蹤,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讓孩子知道:要做到有情況能夠及時發現察覺,沒情況也不要疑神疑鬼,自己嚇唬自己。

確定有沒有跟蹤的方法有:聽、停、看、轉回等方法。所謂“聽”,就是聽聽有什麼動靜、有什麼人講什麼話、有沒有特殊的聲響。“停”即是發現有些情況異常後,採用先停下來的方法。如行路時或幾個陌生人總在附近,可在安全的地方停下來,要是一般行人就走了,跟蹤的人會在附近磨蹭不走。“看”是注意觀察環境和人員,包括宿舍、樓道、家門口附近有無異常。“轉”是當懷疑有人跟蹤時,可在安全地帶轉,如在路的左右側反覆交換位置,看沒有有陌生人總在附近,一般跟蹤的人你走在街道右側,他也會到右側,你迂迴到左側,他也會到左側,你總在他的視線之內,這就證實有人跟蹤無疑。“回”是發現有情況往回走,跟蹤的人也會故意跟著,反覆做這個動作便能確認。

三、讓孩子懂得一些反制跟蹤需採取的必要手段。如發現並確認有人跟蹤時,為了你的生命財產安全,必須迅速採取反制手段,擺脫危險不利的局面。具體措施手段有以下幾方面:

①“叫”。即是叫人、叫喊。如發現有些不對頭,可以叫附近的人或大聲喊叫,引起附近的人注意,壞人一般還是做賊心虛。

②、“喊”。走路儘量避開不安全的地帶和不安全的時段。不安全地帶指犯罪高發區、夜間沒路燈、兩側地形地物複雜(有樹木、土堆、深坑、雜物、廢墟等)。不安全時段,多為夜間或沒行人的時間。此種情況,如實在避不開,最好與熟人結伴而行或家人陪同。

放學路上,她做了這件事成功甩掉了跟蹤

③、“換”。變換時間、變換服裝、活動

儘量不形成規律性。、

④、“甩”。採取迂迴、換裝、換乘、穿堂等甩掉尾巴的手段。前三種手段是,迂迴,換裝即是換衣物著裝;換乘即是換車;穿堂即是利用商場、飯店、衚衕、小區、住宅、樓房等有多門的場所和設施穿行而過,甩掉尾巴跟蹤。

⑤、“報”。及時報警、報知家人朋友。當遇有危險要及時報警,或向就在附近的家人朋友打電話(給距離很遠的家人朋友,打電話意義不大),假如懷疑,怕有危險,也可把“110”電話或親朋電話號碼提前先在手機上按出來,手拿著手機,一有情況馬上按播出,免得到時來不及打電話。打電話時,要先報地點。再說危險。因為地點位置很重要,不然你即使報了情況,沒報清楚準確地點也是白報。

⑥“防”。說到防,主要是防備。要做到“三有、一要”。 即,提前有準備、有措施、有手段,遇事要冷靜。人常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提前在心理上有 準備,有點防範措施,準備點噴霧、工具什麼的。練點兒防身博擊術也沒有壞處。

(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