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基金嗎?是短線操作還是長期持有?

別留戀別留念


基金定投,遠景無憂”。我是一直倡導定投的,這時什麼原因呢?首先,介紹一下資深基金投資人蕭碧燕的投資觀點。 1、長期做投資,基金的定額定投就是最好最可行的方式之一。必然會面對一個問題,人性中的貪婪和恐懼。長期做投資就要適時停利!保證達到了預期回報,那就果斷退出市場。 2、定投堅持了一段時間,沒見收益,而且投資的基金還在繼續虧損。不要打退堂鼓,定投的最大優點,就是擴大基金持有量,降低成本,分散風險。一定要做到停利不停損,用時間換取收益。 3、股市的高低點位如何來判斷呢?報酬率就是最好的參考。假如此時基金已經獲利30%了,這時再買,就基本買在相對高點了。假如基金虧損達到30%,說明目前正是市場相對的低點,應該勇敢進場,去加碼,平均成本。 4、基金定投,可不是光買不賣。股市的行情3年一個輪迴,我一般也是2-3年贖回一次基金。賣了基金,不代表就不再買了,而是要用所得到的錢,再除以36,得到的數就是繼續定投的數,這樣就可以多持有幾隻基金了。 5、一個指標點位:-30%。看到報酬率是-30%,就要加碼再加碼,機會難得。因為負越多,你可以看到的正也越多。 6、定投一直不要停,如果在單邊下跌的行情中,可以少量定投,等待市場企穩,再正常定投或加倉,甚至買入單筆。 7、還有定投的新方法,定投不定額。就是說:買低賣高,低的時候多買,高的時候少買,這樣可以更早正收益,但扣款金額就不固定了。 那麼,該定投什麼基金呢?我認為只要指數基金即可,比如滬深300指數基金。長期堅持下去,必有超額回報。



這是我去年開始嘗試的滬深300指數基金的定投,目前小有收益,準備一直堅持下去!


清揚6440


基金分為股票型基金,貨幣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數基金等,如果短線操作,真的除非碰上了大大大牛市,能夠短期獲利,不然的話,建議做定投,長期持有,然後在你認為達到你的預期收益後,落袋為安即可!高風險高收益,貨幣基金的話是風險最低的,在這幾種裡面,當然收益也是最少,而其他幾項也各有著重點,但是股票基金是風險和收益都高的,定投主要是為了降低風險,穩固收益,畢竟中國的股市還是在成長期,如果有閒錢來定投的話,肯定會有不錯的收益!不喜勿噴,純屬個人觀點!!


似水琉璃1


看你買什麼基金了,如果是貨幣基金可長可短,基本每天的收益差別不大。如果是股票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本身淨值短期波動不大,所以建議定投長線持有。順便說一句,低風險保本基金趕上牛市來了,也能大漲,前些年有一個保本基金,發行前說明,三年到期保本,結果趕上大牛市,三年到期後淨值翻了一倍還多。所以買基金建議每週看一下淨值,如果覺得賺的超出你的預期了可以果斷賣出。如果沒有賺錢,那麼就堅持定投,耐心等待。


大海侃股


基金現在還持有著,買的不多,之前買過一次虧的比較多,然後間斷了一段時間後,又進入了😂


上面是一部分自選的基金,買入的都還在虧著,因為面前的一波調整,還沒回來,後面怎麼走不知道

如果說是短線還是長期持有的話,應該是長期吧,看收益了,到了就賣一部分,然後繼續投入,或者加入新的基金,就是一直手裡都有



逗比天神3


我曾經買過基金,但是幾乎沒有盈利,為什麼因為當時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盲目的買,通過這幾年的學習才知道買基金也是大有學問的。首先得知道基金都有哪些品種,各品種適合哪些人,就目前發行的各大基金有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基本上股票型風險較大,適合激進型投資者,貨幣型基金適合穩健型投資者,混合型基金適合介於二者之間。股票型基金不適合長期持有,除非適時跟進研究觀察判斷。貨幣型基金比較適合長期持有,再有就是看業績,業績表現好的,可以較長期持有,業績不好的,就及時賣掉。



晶瑩理財


建議長期持有,之前經常短線操作,最後都是賣完了後大漲,追進去就回調,高買低賣。新手可以嘗試基金定投,因為市場行情是不斷變換的,這樣可以避免了個人心態受影響及高買低賣。

基金不是股票,如果要短線操作,那還不如去玩股票,基金沒有股票靈活。



理財小顧問123


玩基金差不多三年多了,金額玩得不大,幾千塊。看走勢,買入後如果漲勢不好,我會長期持有,但不超過一年。我這人很容易滿足,漲十個點就贖回,止損在二十個點左右。

短線操作居多,長線考我耐性,我這人耐性不足。短線來的刺激些,滿足些。

長期持有才能看到收益的增長。


用戶688634299611


我買過幾年的基金,現在已經轉投股票十年了,其實基金公司也就是用投資人的錢購買債券以及股票,達到共擔風險,共分收益的作用,既然購買股票那麼就和股市大環境息息相關,看環境是牛市還是熊市,中國股市牛短熊長,所以基金投資要對大行情有所瞭解,再決定投資時間長短!


葉落星星


買基金,最近經歷了幾次大跌之後才知道股票沒那麼好賺錢。本人現在購買的基金屬於長線吧,都是與國家政策相關的,比如最近一帶一路,環保以及新能源方面的,個人覺得一時半會不會有反應吧。做長線,心態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