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為什麼說持有國內大城市的房產最安全?

天一成長


我不這樣認為。疫情給城市化敲響了警鐘。未來的發展德國模式值得借鑑。德國各城市均衡發展,不搞大城市,特大城市。這樣基礎設施均衡承壓,沒有短板。疫情是由人流,物流,車流多的地方集散的。大城市增加了人口流動的頻率,給疫情的擴散提供了必要條件,對防疫,抗疫不利。今後,國家會調整發展戰略,向三線,四線城市擴展。


易k園


“亂世的黃金,盛世的房產!”

當下,全球疫情蔓延,經濟大幅受挫,美股劇烈震盪,整個世界風雨飄搖!但不管是疫情防控,還是經濟復甦、企業復工復產、經濟刺激計劃的合理性,中國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國經濟穩定性很好,我們或將見證歷史,我們應當為哪些有效應對本輪危機的國家智囊們點贊!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能快人一步,搶先預判、制定並實施疫情防控和經濟刺激計劃,“做”遠遠比“說”要難得多!

大城市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美國是40年)城市發展的方向,也是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小菜認為,持有大城市的房產是明智的,也是安全的。相關的意見分享如下,供參考。

第一、疫情、經濟與樓市

01、國外情況

從媒體報道看,國外目前的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了40萬,病死率達10%,疫情防控確實做得很差。

隨著疫情蔓延,國外經濟下挫是大概率事件,雖然相關的統計數據還未披露,但結合前兩月國內的經驗看,經濟下行十有八九。

美國股市3月內4次熔斷,但1988年建立熔斷機制以來,僅發生過1次,可見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已經在不斷地向市場預警。

熔斷通俗的說法就是保險絲,保險絲不斷燒,顯然說明你家的電路出問題了,要儘快檢修,消除隱患。

基於市場拋售引發的恐慌情緒,美聯儲宣佈無限量兜底,美國政府也出臺了萬億級的經濟刺激計劃,但疫情依然很嚴峻。

跟美國不同的是,歐洲的疫情形勢也很嚴重,但在疫情上逐步採納中國經驗,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抗疫上。

因此,雖然同樣面臨疫情衝擊,同樣缺乏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經驗,但在疫情形勢及經濟上,歐美將出現分化。

02、國外對國內的影響

經歷水深火熱的2月後,國內疫情明顯好轉,多地已經有序復工復產,樓市成交逐步恢復,快些的城市,比如深圳、成都等,樓市交易已經達到,甚至超過2019年第四季度水平。

但我們還不能高枕無憂!

全球經濟一體化,產業鏈關聯度大,全球貿易緊密,國外疫情和經濟惡化,也將深刻地影響國內疫情和經濟,而美股下挫後,是否會因為美聯儲應對失策,引發美國金融經濟危機,進而蔓延到全球?

若是如此,是否會衝擊到國內經濟和樓市?就存在現實的可能性。

因此,在經濟金融危機之下,保有現金流動性會比持有資產更為有利。但也要看到,如果危機被美國有效阻止,或美國經濟金融危機被中、歐阻擋在美國範圍內;抑或即便發生了全球經濟危機,但中國自身能將危機減損到最低程度,那持有大城市房產無疑都是有利的。

第二、國內經濟的堤壩

國家和國家之間,基本是沒有秘密的!

面對當前的疫情形勢,小菜覺得很淡定,身邊多數人也很淡定,國人多數應該也是淡定的。

為什麼會這樣?

回到2019年,國家金融去槓桿,收緊房企國內外融資政策,並強制房企國外發債報備,這些操作下來,房企在去年下半年拿地更為理性,而居民購房也在謹慎,提前打打預防針,擠擠水,在今年顯示出了優勢。

而在今年3月美股熔斷前,國家提前預判準了形勢,出臺了振興經濟的新基建計劃,“以工代賑”的意味很濃,這給了市場足夠的信心。

基於這兩項穩定軍心的措施,雖有全球經濟危機風險,但即便發生,中國已經形成了社會共識和提前的預防措施,我們快人一步,做好自己,就不會有大問題。

第三、國家未來的城市戰略

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9》報告顯示,我國在2030年,城鎮化率將會達到70.6%;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末,我國城鎮化率是60.6%!

這就意味著,未來10年內,我國的城鎮化率還將提升10%,也就是每年提升1%。2019年末,我國大陸人口突破14億,按照這個基數測算,未來10年還有1.4億以上的人口進城。

我國在城鎮化道路上,選擇的是走美國大城市化的道路。按照美國國家調查局的數據,我們現在的城鎮化處在了美國城鎮化的第二階段,也就是中小城市人口持續向大城市聚集的階段,美國走完這個階段用了40年時間。

可以預見的是,我們即便後發優勢,一般不會長於這個期限,但想大幅縮短,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說,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遷徙的過程是長期而漸進的。

第四、當下,持有大城市的房產最安全嗎?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將在短期內保持低迷,甚至可能爆發經濟金融危機,也可能會對我們的樓市產生不利影響。但得益於國家提前採取的積極、合理的去槓桿維穩、新基建計劃提振,市場從人心、企業到經濟基本面,都很穩定,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因此,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沿著既定的方向前進,萬眾一心,我們妥妥地將見證歷史。

大城市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也是人口、資金、產業和其他生產要素聚集地,即便短期內價格有所波動,但中長期看,大城市房價大概率都是上漲的,需求擺在哪裡,前景擺著哪裡,國家戰略擺在哪裡,持有大城市房產的風險無疑就要更小些。


房壇法菜


當下持有大城市房子最不安全,如果你說安全那就是和打雷了在電線杆下,大樹下最安全想法一樣了。這麼給你說,城市越大,樓越高,跌起來越慘,為何這樣。

一、炒房最離譜就是大城市。很多企業和企業主、炒房客持有房子大多數是大城市房子。還有前幾年很多所謂專家宣傳,什麼一二線不會跌,什麼一二線全國人來買,購買力大,購買人多什麼的。現在只要只要企業拋售房產還債和持續經營,第一個就是拋售大城市的,記得2018年廈門吧,還有2019的北京和廣州,二手房實際跌了多少大家關注樓市都很清楚的。2019不少A股企業就被迫拋售房產持續經營或者還債,大家最熟悉是海馬汽車。2020這個形勢恐怕要拋售房產持續經營和還債是2019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只海馬要奔騰過來了。原因之一是國內外疫情影響,全國一盤棋,中西部沒有工打,沿海呢國內外疫情導致停產停工,製造業佔據我們50%以上就業,現在我們還在處理餐飲、旅遊行業等等,這些相對製造業簡直是小兒科不值一提,出口影響製造業剛剛開始。二是去年就堅持不下去的,今年又雪上加霜。

二、大城市房子都是高樓。高樓越來越多買來住不看好,前幾年大家圖新鮮。高樓缺點已經出來了,今年要出現拋售潮,就是高樓。因為高樓在地震、疫情、戰爭等等發生,基本是團滅,變成墳場。比如今年得疫情,要是都是低層,容積率低話,武漢也不至於這樣。以後高樓為維修也是問題,拆遷拆不動。高空拋物體危險,各種缺點。還有高樓幾乎小面積,現在都二胎,小面積不行,還有一部分直接父母一起住,現在看來小面積高樓徹底要涼涼。

三,如果要出現斷供潮,也是大城市開始,在大城市,2015後接盤的月供都上萬的,只要很多買房的失業3個月以上或者降薪一半以上,鐵定斷供潮來了。這幾個月很多大城市企業降薪一半很多,裁員也不少。要斷供潮就在一二線開始,三四線接力。小縣城如果房價高於3000也不安全。


劉華銀mark


從目前的國際情況來看,石油價格大跌,美股大跌,經濟危機的兆頭已經出現。雖然美國一直在以寬鬆化的貨幣政策抵消金融危機的風險。但這並不能改變人們對金融危機的恐懼感。那麼在當前經濟環境不是景氣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就變得異常穩健。這也就是很多人所說的在當前情況之下,持有房產是非常明智的,也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相比單純的持有房產,持有國內大城市的房產會更加的穩定,會更加的安全。相比其他的投資方式都有風險,樓市投資來的更加簡單,也來得更加穩定這也是我們有目共睹的。雖然說只有房產可以在當前讓資產更加安全。但如果能夠持有大城市當中的房產,就會讓資產在未來也更加安全。可以說是穩上加穩的節奏。

為什麼偏偏要選大城市呢?因為今後的人口流向就是向大城市流動,人口作為房地產市場的一個重要支撐,我們投資房產就應該是按照人口的流向走。

其實說,大城市並不是只限於一線城市,或者是二線城市,一些旅遊的三線城市或者是省會的三線城市,甚至四線城市的樓市也是比較有保障的。

現在的人口流向並不僅限於一線城市當中,許多二線城市也開始打開大門,招攬人口招攬人才招攬勞動力,那麼這些人口的輸入,最終會直接變成購房者的輸入。包括旅遊城市也是時下的熱門,畢竟現在的居民對於養老還是非常重視的。最後就是三四線的省會城市在一個省內省會城市彙集了最終多的資源,那麼省內人口更願意在省內流動的時候,也就更願意彙集到省會城市當中。

目前,中國的樓市十分穩健有調控政策的全面把控後期也會非常穩健的發展,所以持有一套國內的房產應該說是相當穩的,如果能持有大城市當中的房產,那麼就可以讓我們再無後顧之憂了。


房產老J


最近,上海的三個70後相聚:

第一個人去年拋售了二套房,現在手裡有一筆現金,看到美元,歐元在無限量放水,很發愁他手裡的現金會快速打折,他再也不敢買股票了,更不敢投資實體經濟,也不敢借給別人瞎折騰……買房子吧,購房資格是個問題。前怕狼後怕虎。

第二個人是搞實體公司的,旗下有幾百號員工,現在每天開門虧錢更多,要是關掉吧,心有不甘,七上八下中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去年估值幾千萬的公司,現在不要錢都沒人敢接手。

第三個人是專業玩房產投資的,雖然每月需要一大筆月供,因為手裡有很多房產,需要資金時,就抵押給銀行,看到國外在無限量貨幣放水,現在心裡踏實得很。



天一成長


很榮幸接受你的邀請,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說持有大城市的房產最安全。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中心城市都有限購政策。那麼他們為什麼要限購呢?答案是很多人都在湧入這些城市,購房需求非常的巨大。

任何市場都是由需求來決定的,需求在,市場就會繁榮。而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永遠離不開衣食住行。而衣食住行當中只有住是兼具投資屬性的,因為蓋房子需要地,而土地是稀缺資源,中心城市的土地更是稀缺中的稀缺。需求量高是非常合理的。

但因為住是人的基本需求,所以限購的目的就是為了抑制炒作行為。但即使是限購,這些城市的房價依然不會下降,就足以說明大城市的房子不但是值得購買的,而且相對於房價炒到天價的一般城市是風險極小的。

未來的房價一定是分化的,有泡沫的城市會逐漸迴歸合理。所以在房產投資這件事上,大家一定要理性謹慎的對待。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81大白話


對於社會經濟問題,切入點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說法或答案,因此,社會經濟問題是很難想象和回答的。

從經濟收益的角度說,與其說當下持有國內大城市房產最為安全,到不如說任何時候持有大城市房產都是相對安全的,因為社會城鎮化是社會發展趨勢,人口向大城市靠攏又是趨勢中的趨勢,是個人都得要有住所,所以說,任何時候在大城市擁有房產都是相對安全的。

之所以說是相對安全,是完全從經濟收益角度考慮的。如果從財產流轉和支付能力的角度說,‘’現金為王‘’才是硬道理,持有現金才是最為安全的。


不糊塗時塗糊不


這個問題我分三個方面來回答,第一大城市的土地供應量是有限的,土地只會越來越少,這樣的話房子就可以做到越來越保值。第二,大城市的經濟活力是一般城市不能比擬的,工業發達,服務業發達,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興業,形成了良性循環。第三,大城市的虹吸效應是非常明顯的,外來人口占據很大一部分,這部分人有很大幾率是要買房的,即使不買房也要租房,那相應的房子空置,賣不掉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百益申祝根


你如果說之前我不會反駁,但是當下就難說了,這次疫情凸顯了很多大城市病,特別是面對天災瘟疫甚至戰爭時,城市越大災難越大,所以後期大城市發展會不會放緩?如果放緩勢必就有人口流出。


52766149364


這些都是相對而言的。如果發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危機,那麼首先受害的可能就是這些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