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妈说,“都30岁了,你还真以为能写成个作家啊?”,也许可以呢

你妈说,“都30岁了,你还真以为能写成个作家啊?”,也许可以呢

约瑟夫·普利策说:简短地展现以便他们阅读,清楚地展现以便他们欣赏,如画般地展现以便他们记忆,最重要的是,准确地展现以便他们被它的光明所指引。

他这段话强调,文章只有简短、清楚、如画、准确,才有利于阅读、欣赏、记忆和净化灵魂。

那刚开始写作的我们怎么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呢?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也引用了约瑟夫·普利策这段话。这是一本写作入门书,也是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考试必备读物。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给我们列举了20条适合普通人的高效写作原则。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毕业于哈佛大学,在美国著名考试培训机构担任主管。他总结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出版了包含《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在内的众多经典著作,成为全球英文写作领域的标杆之作。更是拿奖拿到手软,五次获得”国际图书奖“、五次获得”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

那这本获奖的书里,到底列举了哪20条适合我们的高效写作原则呢?

别急,我们先翻开目录浏览一遍。布兰登·罗伊尔从正文三个部分列举了这20条原则,附录里还列出了文中内含的13道写作练习题答案。

你妈说,“都30岁了,你还真以为能写成个作家啊?”,也许可以呢

正文三个部分是:结构、风格、可读性

第一部分、 结构

包含5个原则,我们先以原则1和原则4为例具体说明一下。

一.原则1叫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法,原则4叫回顾六大基本写作结构

那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写作法呢?

说明文的写作重点是自上而下的倒三角结构。也就是最重要的先说,后说次要的,最不重要的最后说。

感受一下两个陌生邻居的聊天气氛:

阿姨:“你几楼的?”

姑娘:“阿姨,您有事吗?”

阿姨:“我问你几楼的?”

姑娘:“阿姨,怎么了?您有什么事吗?”

阿姨:“我就问你是几楼的,你说你是几楼的,我再说什么事。”

姑娘:“阿姨,您有事说事,别弄得像派出所查户口好吗?”

阿姨:“你是六楼的吗?六楼空调漏水,你要是我就告诉你修一下”

姑娘:“我不是,您直接问我是不是六楼的就完了嘛”

最重要的不先说,结果是一场口水大战一触即发,幸好最后还是说了,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误会。

二、原则4叫回顾六大基本写作结构:

又是哪六大结构呢?

1、范畴结构——按任意顺序讨论,例:我们来谈三种水果,西瓜、苹果、葡萄

2.评价结构——先讨论正面或讨论反面(或反之),例:我们来谈关于追星的想法,有人追星,有人反对,有人无所谓。

3.时间结构——按时间顺序讨论,例:我们来谈中国经济发展,60年代、80年代、90年代 。

4.比较结构——按重要优先级讨论,我们来比较公司和竞争对手,从资金规模,产品质量、外部资源方面。

5.线性结构——按从第一到最后顺序谈论或者反之,我们来谈立法层级,从地级、省级、国家级层面。

6.因果结构——先讨论先发生后谈后发生或者反之,我们来谈熊孩子的养成和可能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可能的影响是......

第二部分、风格

包含11个原则,最有个性的是原则7让你的例证个性化。

文中有一段节选自电影《危险年代》的例子,很生动的描述了怎么让例证个性化。

陈述:人们正在挨饿。

一般支撑论点:人们正在挨饿——你可以从他们的眼睛里、皮包骨头的样中看出来。

详细支撑论点:

但是,你总忘不掉的是他们的脸,像重复出现的梦魇画面。他们总是回来,挥之不去的脸庞从摇摇欲坠的茅屋窗户后面向外望,眼神空洞。他们深陷的眼睛毫无生气,皮肤紧紧贴着背部,双手向外伸,眼神呆滞萎靡地乞求着。我走过这饥荒的痛苦,犹如在梦中一般。

这种“呈现,而不述说。”的写法,也是很多作家写作中信奉的格言。

需要指出的是风格中的原则14利用句式变化,着重于英文写作技巧。

第三部分、可读性

包含4个原则:

原则17.利用排版和设计:文字别太挤了,页边和段落留点空白可读性更强。

原则18.运用可读性工具:用粗体、斜体、破折号等突出关键词和短语。

原则19.使用标题和提要:可以用这个拆分或者归纳文章

原则20.回顾和修改文章:文章三分写,七分改,改到无可修改。

书中还有13道写作练习题,都相应的配备了参考答案。思考这些练习题也是很好的学习过程,我们一起试着做做看吧。

书中有一道问题是这样的:一个好的观点与冰山有什么相似之处?试着运用比喻写出几种”一句话“的回答。

在看答案之前,我希望你先试着想一想,一定会有不同的思考。其中一个答案是:一个好观点的益处只有十分之一清晰可见,但长远利益的十分之九位于表面之下,跟你想得一样吗?

你是30岁的二胎宝妈也好,40岁的中年大叔也好,60岁的退休阿姨也好,遵照《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的写作原则,假以时日,我们就可以让写作变得越来越简单,不管作业论文还是报告文案都信手拈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