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上來看,在歷史上,明朝和清朝的統治,哪個更黑暗?

桅子花香


從本質上來說,清朝和明朝都是古典時期的君主專制王朝,君主專制王朝的共同點就是全國都是皇室一家之產業,全國臣民都是皇帝一人之奴僕。所以,明朝和清朝沒有什麼實質區別。

但是,總體來看,清朝比明朝更優秀,有如下幾點:

第一、清朝相比於明朝,更具有活力。這一點可以從清朝的疆域和對外開放的程度來論證,清朝經過康雍乾三代帝王開疆拓土,打下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盤,即便是清末,清朝依然留給民國1100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而相比之下,明朝卻只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而且,清朝只有清初因為對鄭氏的戰爭實施過海禁,消滅鄭氏後就解除海禁,並且廢除沿用明朝對老百姓出海的限制。得益於清朝的開放,不僅海外貿易利潤巨大,而且西學也大量傳入中國,西方數學、天文學的傳入使得本土數學、天文學得以復興,而西方地理學和測繪學的傳入使得中國人對世界又有了新的認知。得益於此,清朝時期中國人都把漢學院開到了歐洲,大文豪雨果過74歲生日還有一個叫“林忠正”的中國人送壽聯,而且歐洲也掀起了一股“中國熱”。

第二、清朝對老百姓的人身控制遠低於前朝。中國歷史上,勳貴、官紳這一群體是不上稅、不納糧的,而政府為了穩固稅源,往往通過收丁稅,也就是人頭稅的手段來穩固稅源,防止朝廷稅收流失。明朝更厲害,創造性的推出了“路引制”,老百姓出遠門地找縣太爺開路條,逾期不歸即犯法。而清朝推行的攤丁入畝,不僅廢除了人頭稅,而且標誌著朝廷不再通過收取人頭稅的方式控制人口流動;同時,官紳一體納糧的實施,使得朝廷合理了稅收,減輕了民眾的生活壓力、緩解了社會矛盾,還使得朝廷稅收得到了增長。到了乾隆年間,國庫存銀基本都維持在8000萬兩,所以乾隆也樂意大力蠲免賦稅。而且,清朝還解放了明朝的依附農,依附農本質上就是農奴,多為勳貴、官紳通過奴隸販賣而來,而清朝將其解放並使其成為自耕農或者是佃農,這標誌清朝徹底廢除了依附農這種制度。所以,清朝對於農民反抗運動的描述,就從明朝的“惡僕”、“奴弒其主”變成了“奸民”、“頑佃”。

第三、清朝的社會風氣較明朝寬鬆,文化發展方面優於明朝。清朝文字獄是其黑點,但是清朝文字獄多針對反清、華夷之辨以及政治鬥爭,總共迫害了3000多人。但是文字獄並不涉及學術研究,尤其是高級知識分子更不再迫害之列。比如說錢大鈞寫詩罵乾隆搞文字獄也沒有被迫害,結果錢大鈞高呼自己是“天之幸民”。清初三先生寫書號召漢人造清朝的反,尤其是王夫之把康熙當畜生寫,康熙卻認為這是死鴨子嘴硬而不予理睬,除了王夫之死的早以外,顧炎武、黃宗羲都轉變了態度與清朝合作,並派弟子、子侄給清朝做事。尤其是黃宗羲,在書中稱讚康熙是“聖天子”,稱呼清朝為“國朝”、“聖朝”,稱清軍為“王師”,還盛讚康熙統治下是“拭目以觀太平”。當然,態度轉變的明朝遺民不止這兩位,絕大多數明朝遺民態度都在康熙時期有所轉變,甚至還有放棄為明朝守節當清朝的官。而且,根據高翔先生《近代的初曙》一書,清朝寬鬆的社會氛圍湧現出大批思想家,比如袁枚主張解放婦女;崔述主張君主民選,並提出君主專制制度終將滅亡。結果清朝並沒有迫害他們,尤其是袁枚、戴震,當時不管是理學還是漢學都認為這兩位是“人可戮書可焚”,結果依然安然無事,反倒是名聲大噪,尤其是戴震,還被賜同進士,這是亙古未有的。當然,明朝出了個李贄反對君主專制還被迫害死了,可見明清在這方面的差距,也無外乎梁啟超會稱讚清朝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第四、清朝民生總體好於明朝。古典時期中國屬於農業文明,農業文明衡量社會發展水平的一條重要依據是人口,人口越多,表明可以投入到社會經濟生產的勞動力越多,創造的財富也就越多。得益於清朝鼓勵開墾、推廣雙季稻、土地的翻種、推行的攤丁入畝以及官紳一體納糧等政策,清朝200多年來人口由清初不到一億增長到4億。而且,清朝民間存糧率一直很好,存糧率高不僅意味著民生較好,也意味著老百姓可以在災荒時期維持生活。而且,清朝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備荒制度,發生災荒後受災百姓也能得到朝廷及時賑濟,可以極大的緩解因災荒引發的社會矛盾。總體上來說,清朝並沒有大規模流民造反、饑民暴動的事件發生,而明朝則有多次饑民暴動的事件,比如說明朝就發生過多次流民起義,李自成的起義軍也主要由破產的流民、饑民構成。而且,清朝農業稅稅率一直比較低,對外戰爭都是以國庫存銀來維持,而乾隆年間開疆拓土的戰爭打的最多,開拓的國土也最廣,而乾隆還一個勁的蠲免,可見清朝因為民生總體向好帶來的優勢。不過話說回來,人類真正解決民生這一問題,那都是二戰以後的事了。

所以,根據這四點可以做一個結論——明朝和清朝本質上沒有區別,但是總體上清朝做的比明朝好。有時候想想也覺得也挺有意思,如果清朝皇帝是漢人,今天就不會有那麼多關於清朝的謠言了。


北洋海軍陸戰隊


滿清因為髮型問題就屠殺了幾千萬漢人,5000年獨一份!!滿清不僅大搞文字獄,而且連漢人的髮型服飾都包容不了,歷史上還有比因為髮型(金錢鼠尾辮子頭)就殺人的朝代更黑暗的嗎???至於明朝,小說可以說是當時民間生活的最直觀體現,不僅能產生《金瓶梅》《西遊記》,而且《西遊記》裡有一句:“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能產生這種觀點的朝代並且包容下來的朝代能差到哪裡去?順便說句清粉不是吹滿清全是明君嗎?假如明清兩朝互換,如果明朝皇帝也學滿清那些“明君”個個都搞文字獄,你將看不到明朝的任何汙點!!



蟎清之祖是通古斯野豬


從總體上看,明朝和清朝都很黑暗。任何封建王朝都黑暗。相對來說,清朝能好一點,第一:明朝才多少人口,最多也沒超過一個億,清朝4.3~4.8億持續了很長時間,多出來的這3億多人如果在明朝,看看當時政府還有沒有糧食養活他們,生活還能不能富裕。明政府又有沒有執政思路來解決問題,我看李自成起義會爆發很多次。第二:領土方面做的最好的還是清朝。因為清朝把可控領土都變成實際管理領土了。這一點沒有爭議。並且直到統治結束還保持領土基本完整交接之後政府,體現了清朝的負責任的精神,這一點沒有爭議。第三:統治者管理水平最優秀的還是清朝統治團隊。清朝管理的人口最多,周邊環境最複雜,國際環境幾千年來未有的大變化,趕上了西方國家兩次工業革命,和列強入侵。我想明王朝遇上這樣的時代,能不能有清朝這樣的決心搞洋務運動,有沒有勇氣帶領古老的農業國家去戰勝困難。面臨的壓力不是明朝統治團隊所能想象到的。但清朝挺過來了三百年不容易。北邊草原部落騷擾中原問題徹底解決,西南土司問題,新疆民族問題,西藏宗教問題,都一一解決。做得確實比明朝好一些。清代統治者是滿族,做大官的有很多漢族,很多蒙古族,很多其他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政權,明王朝又有多少匈奴人,西域人,突闕人,吐蕃人在國家政權裡做官?看來國家政權的開放性包容性方面清朝也是更勝一籌。


187591627


如今關於明清兩朝的爭論實在太多太激烈了,大家引用大量的事實根據來各自支持自己的觀點,當然了想要從根本上說服一個清粉或者明粉改變自己對明清兩朝的態度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不管是明還是清都有它們各自值得稱讚的優點,也有值得吐槽的缺點,在此之下,大家也只能各抒己見,在辯論的同時互相溝通,以便進一步瞭解那段歷史。所以我下面的回答也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絕無半點刻意抹黑之意。

在我看來,如果可以穿越時空的話,明朝的官員百姓去清朝轉一圈回來,一定會覺得明朝更黑暗,而清朝的官員百姓也會覺得明朝更黑暗,為何這樣說?

一,在明朝,大臣會覺得皇帝不總是對的,當他們認為皇帝犯錯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指出皇帝的錯誤,即便是惹怒了皇帝,也不退縮。有時候皇帝會聽從他們的建議,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但是更多時候皇帝會一意孤行,而大臣惹怒皇帝的下場有時候也很慘,輕則發配邊陲,重則下詔獄或者被廷杖至死。但是即便是面對死亡,明朝的大臣也依然毫不畏懼,所以在明朝會出現海瑞這種剛正不阿,上書罵皇帝的大臣絕對是不奇怪的。但是在清朝,大臣很幸福,在他們看來,皇帝都是對的,皇帝都很勤政,做出的一切決定都很明智,關於國家大事的一切決定都由皇帝一人做主,他們只要負責執行就好了,所以清朝會出現“九卿無一人陳時政之得失,司道無一折言地方之利弊,相率緘默”,大家都按照皇帝的旨意辦事,儘量不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己不操心,多好,相比於明朝,清朝的官員們活得實在是輕鬆,至於明朝?太黑暗了,動不動就廷杖大臣,動不動就被進京告御狀的百姓給告發了,在明朝做官實在是太累。

二,在明朝,百姓活的也太累了,總能遇上一些貪官汙吏,還要抽空去北京擊登聞鼓,跟皇帝說說那些地方官的好壞,到了明朝中後期,老百姓活的更累,很多種地的都不種地了,要麼經商要麼從事藝術行業,士農工商各行各業都在發展,面對生活的日趨多樣化,老百姓應接不暇,有的士寒子弟還能參加各種思想教育活動,學習傳承各種哲學思想,什麼知行合一,什麼天下為主,君為客,什麼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等等,在這些思想影響下,老百姓漸漸覺得,不止當官的,連皇帝都有壞的,還不如沒有皇帝,所以明朝的老百姓很累,反觀清朝的老百姓,先來個剃髮易服,再來個文字獄,因為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便把死去多年的人剖棺戮屍,於是天下文人百姓都噤若寒蟬,不再隨便發聲了,明朝的皇帝可以被罵,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從此成為歷史。

三,明朝的皇帝真的太奇葩了,戀母情節的有,執行一夫一妻制的也有,不想當皇帝,愛當大將軍的也有,煉丹的有,和大臣賭氣幾十年不上朝的有,木匠活一流的也有,總之在百姓眼中,皇帝應該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很威嚴的那種,怎麼會是這些普通甚至奇葩的人當皇帝?所以當明朝皇帝“不務正業”的時候,上到大臣下到黎民百姓沒有不反對,沒有不罵的。明朝皇帝活的累,大臣百姓活的也累。但是清朝,朝廷上下貪腐成風,沒事。皇帝多次耗費巨大人力財力大規模下江南,沒事。打了敗仗,皇帝跑了,沒事。皇帝跑了,不回來處理政務了,沒事。皇帝出去逛窯子,沒事。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沒事。所以,在清朝當皇帝,沒事,皇帝覺得沒事,大臣覺得沒事,百姓覺得沒事。

所以在官員百姓看來,明朝比清朝更“黑暗”一點。至於我的觀點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吧。

我是鹹魚,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鹹魚閒聊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明朝好於清朝。 首先,明朝相對來說還比較民主,因為當時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還沒有發展成熟,皇帝還沒有掌握絕對的權力,有些事情還需要和大臣們商量,如果大臣不同意,皇上就辦不了。很多象海瑞這樣的人,皇上也拿他們沒有辦法。然後,在經濟發展上,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科學技術也發展到了相當的水平。但是清朝就不同了! 清朝入關之前還處於奴隸制的階段,文化非常落後。家庭生活中還有亂倫的現象。多爾袞可以在他的侄子豪格死了以後娶他的侄媳婦為妻,皇太極可以娶他的老婆的侄女為妻,這種現象在當時有很多。入關之後,在政治制度,文化各方面,都是學習的明朝,全面繼承了明朝的各項制度。只是把中央集權制度做了進一步發展,增強了皇帝的權力,這時已經沒有一絲一豪的民主可言了。大臣在皇上面前也只有跪聽旨意的權力。又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興文字獄,從思想上,文化上控制人民,大批無辜的人以莫需有的罪名被抓起來,成千上萬的人蒙冤負屈,死於非命。僅僅是因為說錯了一句話,寫錯了一個字就被處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說,以清代明,基本就是一種倒退。如果清朝稍有進步,在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中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大清朝就不會滅亡。就象日本一樣,其實在明治維新之前也不比清朝先進,只不過日本人抓住了機遇,通過明治維新改變了現狀,奮起直追,趕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潮流,並且翻過身來,又把大清朝打趴下,並且踩在腳下,半個世紀沒有翻過身。 又有很多人把清朝的康熙帝和俄羅斯的彼得大帝比較,說兩個人都是同一時代的,同樣偉大的千古一帝。其實根本不能比。彼得大帝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引導俄羅斯發展資本主義,走向了繁榮昌盛,而康熙帝只不過是帶領大清朝沿著原來的路繼續往前走了一段,甚至是走向衰落。 所以說,清朝給我大中華造成的損失太大了!


河南南陽銀向陽


這個問題毫無疑問,肯定是清朝,歡迎來噴。

有些喜歡黑明朝的愛說,明朝黑暗啊,你看皇帝動不動就把大臣褲子扒了打廷杖;錦衣衛和東廠動不動就搞特務統治;老百姓思想不自由啊。吧啦吧啦,彷彿很有道理。

但是你知不知道,清承明制,幾乎把明朝所有的政治制度都繼承過來,並且有相當多的“制度創新”?

別的都不說,就說清人入關的時候,搞的一系列屠殺,就是明朝二百多年都沒搞過的。徐達北伐的時候,對大都秋毫無犯,朱元璋對蒙古人的政策也是以懷柔為主;清兵呢?把所有的明朝宗室全變成了烤乳朱,還在江南搞了一堆比如揚州十日之類的大屠殺。

對,清朝確實沒有了廷杖、錦衣衛和東廠,但是清朝對百姓的思想控制比明朝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他們直接通過文字獄的方式來恐嚇你,讓你根本不敢有什麼別的想法!無論是廷杖還是廠衛,都主要針對官員,百姓所受的荼毒還少;但是文字獄,可是上至一品大員下至普通書生都概莫能免!

其實想想也很清楚,一個靠著“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建國,一個連稱一句“阿哈(奴才)”都是恩典的朝代,它怎麼可能不是最黑暗的呢?



青言論史


隨著明太祖廢除宰相,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後,中國元以前的君權和相權平衡的局面被打破,皇帝權利開始接近無限大,中國的專制制度開始邁向歷史的頂峰。

後來出現的內閣不過是君權過度集中,皇帝精力有限,沒辦法處理這麼多政務,才設計出內閣承旨宣政,司禮監批紅的制度,歸根結底是皇權專制的衍生品,形同於秘書處,和西方的內閣有本質的不同,皇帝懶惰時可代替皇帝理政,但皇帝勤政時則只是承宣皇命,代筆勾畫而已,軍機處的性質也一樣,只是內閣的精簡版,辦事效率更高而已。總之,清承明制,兩朝的上層架構均大同小異,明清兩朝的專制制度均為歷代所不及。

為什麼傳統文人幾百年來均不喜歡明朝,朱元璋和朱棣兩位從明中葉以來就被文人篇排嘲罵,原因在哪裡?是因為傳統知識份子對君主的價值觀和今天的憤青認識有很大的不同,我以前也是憤青。

憤青們認為,國家強大就行,君主昏不昏,勤不勤無所謂。老百姓穿得漂亮就行,適不適合勞動無所謂。是漢人做皇帝就行,至於更高層次的有沒有法律上的自由,在君主體制裡頭有沒有完整人格和生命安全也無所謂,這是現代憤青們的認識。

殊不知英國的王室是德國人,荷蘭的王室也是德國人,比利時的王室是法國人。王室是哪國人都無所謂,何況同一國家裡頭的兄弟民族。

比如三無明粉(我也是明粉,但不三無),老是說清朝奴性最強,其實不然,恰恰是反過來,明朝一億人口,在籍的平民只有七千多萬,有兩千多萬人被政府劃為賤民,其中有不少還是忠良之後,這些賤民的人身地位都是不平等的,身份就是奴隸。

不單賤民不平等,平民也不平等,士農工商四民之間也不平等,連佔據農業國家最多人口的農戶,在明朝是最沒自由的,明政府規定,農人一日不得離家200裡,離家200裡以外要官府批准,違者以流民罪論處,這是要把農民變成農奴,除了為他朱姓一族拼命種糧食啥樂趣也沒有。這點清朝不會,清朝的農民很自由,想進城進城。

而滿清立國就廢除匠籍等不平等的身份屬性,雍正年間徹底廢除了中國兩千年的賤籍制度,使得數千萬賤民得到解放。

至於滿臣是在私下見皇帝請安時才以家禮稱奴才,國家朝會大典滿臣也一律以國禮稱臣。其實能在皇帝面前稱奴才的滿族官員不會超過幾百人,而且奴才只是一個名詞,本質不是奴才,而臣的本意就是家僕,與奴才的含義其實沒有區別,叫臣文雅一點罷了。

而真正的奴才是包衣阿哈,全國大概三四十萬,清朝也同工同酬,只要立功,不但可以抬旗,還可以做官封爵。而明朝的兩千多萬賤民,明政府規定永世操賤業,永世不得為官。這其中還有對大明朝忠心耿耿的建文舊臣後代在裡頭,這些忠臣的子女們只能世代淪為妓女,龜奴,樂戶,家奴等卑賤職業,永世不得翻身。

明朝皇族世爵等特權階層遠遠超過滿清的八旗特權人數,明朝有封爵的宗室貴族加上正妻嫡子超過百萬,每年耗費國家七成以上的賦稅,清朝八旗全部人口,清末統計105萬(實際約150萬),耗費國家三分之一的賦稅,清末降到10份之1的賦稅,明宗真不幹事還拿高幹待遇,八旗領的還是軍餉屬社會最低保障,明朝特權階層對國家的錢財消耗,民眾的剝削程度大大超過清朝。

明朝的小農意識之高遠遠超過漢唐元清,重農抑商曆代最濃,開放程度其實也遠遠不及元清,明朝立國267年,禁止民間海外貿易時間巨長,開關68年,閉關199年。清朝立國267年,開海238年,禁海29年,單單乾隆一朝的海外貿易額就是明朝276年海外貿易的總和,卻被明粉黑成清封閉,明開放。數據其實就一直襬在這裡,被某些人直接無視了,反倒是都被三無們顛倒黑白調轉來說。

另外明朝的太監製度是歷朝最畸形的,這點宋朝最好,宋朝皇宮只有50名太監,元朝數千人,清朝最多時不超過3600人。明朝有多少,最多的時候達10萬名,皇宮和各地的宗室爵府裡肯定用不了這麼多,1萬到頂了,剩下的幹嘛,明朝有二十四衙門,提供雜役服務只是其中一衙,其餘的就是職能部門,涵蓋了整個帝國的文官衙門裡所有的職能,包括行政,監察,司法,還有軍工,連軍隊裡也有太監監軍,相當於政委。

整個帝國到處充滿了太監,這些人在駐地貪汙受賄,盤剝百姓,地方官府還無權管,當然好的太監也有,很少。滿清八旗雖然有特權,但都被政府限制各地的滿城內,無法魚肉鄉里,這點和明朝宗室還不一樣,明朝各地皇族雖然限制在封地,但見官高一級,只要不幹政,不造反,在封地內可為所欲為,作威作福。明朝均值人口一億左右,也就是說中國每500個男人就有一個太監,出使也派太監,搞到外國人不明所以,曾經還把明朝叫太監之國。

還有改科舉,元以前科舉是很先進的國家侖才制度,什麼都考,不拘一格,為國家選出各式各樣的人才做官員。直到明朝,朱元璋廢諸科,獨留進士科,就是說做官只能考進士,而且因為朱熹和朱元璋同姓,朱元璋不單止讓進士科只考四書,而且只考朱熹點評過的四書集註。中國的千千萬萬的讀書人從此埋頭在四書集註裡,為什麼宋朝的科技尚能與阿拉伯看齊,雄視天下,明朝的科技會讓西方超越。根源就種在這裡,全中國最聰明最精英的人士都跑去讀四書,窮其一生想做官,又有誰去讀別的書,搞科研呢?

再有文字獄,自從商鞅變法,為秦國奉上弱民五策,中國曆朝歷代的文字獄就沒停下來過。清朝文字獄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厲害的,沒錯。但明朝一樣也有文字獄。文字獄是專制集權統一思想的不二法寶,越厲害的君主,文字獄手段越強。康熙乾隆喜歡搞,朱元璋朱棣就不喜歡?都搞過,雍正夷三族,朱棣誅十族,誰更絕?只不過後兩位沒前兩位長命罷了。

最後憤青們梗梗於懷的清初大塗殺,這是滿清的罪惡,沒錯,但是開國大圖殺歷朝歷代都有,明初一樣不例外,而且是起義軍,全國各地,湖南,山東整省,常遇春,胡大海,一雁之塗,淮右之軍喜食人,大槐樹,解手等等,這些敏感的問題我就不一一去說了,大家有興趣自己查吧。

明清兩朝其實都有光明的歷史,也一樣有黑暗一面,本質上不相伯仲,只不過後者發揮得更加極致,無論是光明和黑暗,後者比前者都走得更遠一點。但是在很多方面,明朝都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

又比如宋元時期,已經廢除了很多肉型,明朝卻把人類史上最殘忍的凌遲第一次寫進了國家的刑律法典,這還嫌不夠,朱元璋還加碼出大誥,剝皮抽筋,開了極惡劣的法外用刑,輕罪重罰的先河。清朝沿用明律刑法,但沒有剝皮,在雍正年間廢除了中國行之千年殘忍的死刑腰斬,清末廢除了凌遲。清軍入關雖有剃髮易服的暴政,但也發出了禁止婦女纏足的善政。

歷代開國,改元必定易服,剃髮是殘暴,但頭髮只是皮毛,禁止婦女纏足可是解放婦女免遭殘廢,但和剃髮易服一樣,我們漢人還是有骨氣的,而且漢人的抗爭最最終使得滿清統治者屈服,順治朝堅決殺不肯剃髮的,但康熙親政後,施行仁政,除了官員士兵,對漢族普通男人不結辮子,穿漢服就不再殺戮了,聽之任之。實際上清三代,康雍乾三朝,中國城市男子服裝髮飾滿漢兼有,農村男士基本清一色漢服束髮,女子則全民漢服,大約到乾隆中葉,民間才潛移默化,變成影視作品裡頭的那個樣子。

所以為什麼傳統文人不喜歡明朝,大家應該可以理解一點了吧。在古代,朕即國家,國家的印象是和君王的品德聯繫起來的。

儒家傳統文人對君王賢與不賢的理解與今人不同,國家可以不強大,但君王一定要符合聖人的道德標準,有德,仁愛,勤政,愛民。這點,清朝皇帝遠遠比明朝皇帝符合儒家禮教宣揚的聖王概念。

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皆循聖人之教。朝廷之尊優於國家之感,君臣之義重於華夷之分。階級之仇大於民族之恨。現代國家民族的概念是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才確立。數百年來,評論朱家王朝的人都是飽讀聖賢書的文人,不要拿今人的價值觀去衡量傳統儒家文人的價值觀,尺度是不一樣的。


梓凌1982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認為,不能這麼一概而論,題主這麼問就是說題主認為明朝清朝都很黑暗,只不過要在矮個裡面拔高個,找出個頂雷的,守仁君認為直接直接說明朝或者清朝都不客觀。

確實,明清思想控制的很厲害,但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難道不是思想控制?“焚書坑儒”難道不是思想控制。事實上,從秦朝開始歷朝歷代都在搞思想控制。

明清閉關鎖國確實是個大問題,唐朝夠開放了吧,難道沒有安史之亂?

明清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可是這也是從以前的朝代一路鋪墊過來的。說清軍入關搞屠殺,你白起的四十萬去哪了?項羽的二十萬呢?張獻忠把四川都殺空了怎麼沒人說。自己人殺起自己人來都不手軟,就別指望外族能對你手下留情了。

明朝有錦衣衛不假,漢朝也有繡衣御史,唐朝也有察事廳子。

明朝也有王陽明,清朝也有曾國藩,李鴻章。

你要說明清大臣地位低下這我沒辦法,君主專制都那樣了,你大臣憑什麼有地位。

再說明朝也有朱棣五徵漠北,鄭和七下西洋,清朝也有三徵葛爾丹,雅克薩之戰,左宗棠收復新疆。人家也有康乾盛世,仁宣之治,老百姓也有衣食無憂的時候。

所以說誰屁股後面都有屎,咱們看歷史不要一味地去黑誰誰誰,一味去崇拜誰誰誰。如果你硬要去舔那我也無話可說。

那為什麼在中國歷史裡,明清最被咱們大眾詬病呢,尤其是清朝?

因為那個時候,全世界建立聯繫了。而且那時我國面對的也不是那些落後,沒有開化的國家,我們面對的是無論是科技,文化,制度,軍事都遠遠高於我們的國家,幾千年天朝上國,目中無人的心態在清末被別人錘了個稀爛,我們自然而然就把所有怨恨堆到明清,本來歷朝歷代都有的問題就被無限放大了。

當然,明清確實有他的毛病,但是我們不能逮著一個就往死裡踩呀。翻開歷史,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誰沒有吃人!

我們看待歷史一定要辯證地看待,尤其我們這種寫歷史給大眾看的人。


守仁看劇


一、封建制度是落後的社會制度,朱明朝和大清朝都很黑暗。二、朱明朝和大清朝相比,朱明朝更黑暗,體現在:1、朱明朝只有宗室可以盡情地睡女人生孩子。在二百七十餘年裡,總人口從永樂元年至崇禎元年,保持在六千餘萬不變,但宗室從58人發展到百萬。到崇禎末年,經饑荒戰亂,朝廷拒不賑濟,至人口僅餘不足二千萬。也就是說,宗室剝奪了百姓的生育、發展權,這不僅是黑暗,還是邪惡!而大清朝,二百六十餘年,從開朝時的不足兩千萬,增至四億三千萬!增長了二十倍。兩者相比,誰暗誰明,一目瞭然。2、就經濟上來說,大清朝雖與朱明朝比,均為農耕文明,沒有質的飛躍,但其數量卻有十倍的增加。3、就文化發展來說,朱明朝發明了文字獄。大清繼而用之。發明者和繼用者相比,發明者更黑暗邪惡。4、朝政上,朱明朝主要以太監、特務治國,當然也比大清朝黑暗得多。


安平144796971


歷史上的明清體制大體上是差不多的,清隨明制。但是如果要選個哪個朝代統治比較黑暗,個人傾向於清朝!

明朝雖有太監干預朝政,其實基本上都是皇帝認可的,明朝的太監在橫到頭來也是皇帝的家奴,就拿明晚期的大太監魏忠賢來說,魏忠賢只是打壓迫害東林黨的上層文官,根本無法和清朝時期的文字獄相提並論,滿清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大搞文字獄,殺的大臣和天下百姓不敢說統治者的不是。

明朝時期的文官還可以與皇帝進行對抗,時常壓制皇權,明代皇帝培養太監也是因為文官集團太強大所致,而滿清的大臣基本上變成了奴才,皇權的強大是明朝皇帝所不及的!

滿清實行的是愚民政策,為了讓滿族人永遠的成為領導階層。明朝雖然建立八股文制度,固化了讀書人,但是對於讀書人明廷對他們非常不錯,以至於大量財富被他們控制!

個人覺得滿清更黑暗,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廣大勞苦人民的生活水平只能用悲慘形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