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城中村,留下幾棟給鄉愁可好

本來以為鄭州的城中村真的已經全部拆掉了,路過文化路北段的時候,居然還有幾排矗立著。

鄭州城中村,留下幾棟給鄉愁可好

2016年拍攝於鄭州陳寨,對面樓還在

雖人去樓空,但閉上眼睛,彷彿又聽見了往日的鼎沸聲。那時熙熙攘攘,各色人等的各種生活狀態,是鄭州發展中在逼仄中繁榮的縮影。

鄭州城中村,留下幾棟給鄉愁可好

2015年拍於柳林村

陳寨的規劃已經出來了,剩餘的文化路東側幾排暫時沒有被拆除,不過早晚也免不了消失的命運,地產商和政府都不可能為了那可憐的情懷而改變初衷,那是發展大計。

幾年前,一群年輕人帶著吉他蟻居鄭州,他們在出租屋裡感受城市邊緣的氣息,雖然並不理想,但總有理想。《這個城》《鄭州愛情故事》《鄭州鄭州》......從狹窄的巷道里,略帶傷感的飄散到城市上空,訴說著最平凡的鄭州生活,而這些生活,只是發生在城裡的村莊裡,可他們認為,這就是他們眼裡的鄭州。

鄭州城中村,留下幾棟給鄉愁可好

村口有個姑娘叫小芳

上百萬鄭漂的鄭州,數十萬村民土著的鄭州,一年間從地球上消失了大半。根本來不及整理和回憶。

村民在即將扒掉的房子前照下全家福,養了幾年的狗還不知道以後要去哪裡流浪,懵懂的孩子多年後也許根本記不得這些老家的模樣。

鄭州城中村,留下幾棟給鄉愁可好

2017年,人去樓空的張家村

柳林,劉莊,張家村,高皇寨,陳寨,沙門......有一些比較幸運,它作為一個地鐵站名繼續被人們說這叫著,有一些則比較無奈,連一個村廟都留不下來。

鄭州北郊的城中村大多經歷千年,村史中大多有這麼一句話:自洪洞大槐樹遷移至此......真正的來源沒有人花費工夫去深究。如果施工中如果挖到了什麼,可不要隱瞞不報啊。

中原地區的城中村,規模以及影響力之大唯獨鄭州,兩平方公里二三十萬人的密度的例子並不多見。鄭州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堪稱全國典範,改造工作也曾引起過輿論廣泛關注,它有著成為熱點的歷史基因和社會特徵。

因此,留下一隅吧,做一個鄭州市城中村博物館,未嘗不是一個兼具“留得住鄉愁”而又拓展旅遊的一個好點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