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230畝,張店這裡將建遺址公園!在你家附近嗎?

好消息!

目前淄博地區發現最早的一處

北辛文化類型遺址——浮山驛遺址,

將於今年籌劃打造成為遺址公園,

目前正在規劃設計圖紙。

園區總佔地面積約230畝,

遺址保護範圍面積6萬名方米。

建成後,

將成為具有科研、教育、遊憩等功能的文化遊園。

佔地230畝,張店這裡將建遺址公園!在你家附近嗎?

佔地230畝,張店這裡將建遺址公園!在你家附近嗎?

浮山驛遺址於1978年被發現。該遺址位於浮山驛村南、孝婦河北岸的臺地上。現存遺址為東西長220米,南北寬230米,遺址核心區面積6萬餘平方米。

佔地230畝,張店這裡將建遺址公園!在你家附近嗎?

遺址地面暴露有許多陶片,為夾砂和泥質紅陶、灰陶,以紅陶居多,紋飾多為素面。收集的石器有鏟、斧,陶器有鼎、罐、缽等。同時包括有龍山文化陶片,周代豆盤,漢代陶罐、板瓦及唐代瓷碗底等。

佔地230畝,張店這裡將建遺址公園!在你家附近嗎?

佔地230畝,張店這裡將建遺址公園!在你家附近嗎?

佔地230畝,張店這裡將建遺址公園!在你家附近嗎?

佔地230畝,張店這裡將建遺址公園!在你家附近嗎?

佔地230畝,張店這裡將建遺址公園!在你家附近嗎?

佔地230畝,張店這裡將建遺址公園!在你家附近嗎?

據瞭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了推廣種植玉米新品種,村裡拿出一塊土地作為試驗田。受限於地形南高北低的格局,灌溉成了當時首當其衝的難題。當地居民想方設法,把土地整平。

“那時候老百姓就把南邊的土壤平移到北邊,讓地平線均衡,就在村民們‘挖土’的時候,在地裡發現了早期的石器,包括石墨盤、石刀、石斧等石器。經淄博市文物局的專家鑑定,從遺物特徵分析,這些工具應用於北新文化和大汶口時期,最早可追溯到7500—6100年前,是淄博地區發現最早的一處北辛文化類型遺址。”浮山驛村書記李超介紹。

據悉,浮山驛站遺址於1984年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佔地230畝,張店這裡將建遺址公園!在你家附近嗎?

據瞭解,遺址公園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遊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將擁有重要意義。目前該公園規劃分為分別為歷史遺蹟、科普教育以及農業採摘三個主題,公園內設置遊覽步道、文化牆、遺址展覽館、花木綠地等項目,通過展館、水系、綠化、夜景燈光等景觀元素組合,形成展示路線。

新聞延讀

浮山驛古文化遺址

傅家鎮浮山驛村,坐落於傅家鎮政府駐地,南京路與華福大道交叉口,東鄰唐家山,西附溼地公園,南依孝婦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村委招商引資中小型企業20餘家,涵蓋化工、裝飾裝修、陶瓷、機械等多領域。

浮山驛村名的由來與歷史

浮山驛村(俗名:浮山(馬日)(yu))。據1986年《傅家鄉志》載:浮山驛屬北辛文化遺址,早在七、八千年以前的原始社會就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據此證明:浮山驛村是一直延續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的淄博市最古老村落。因其村東有座山,古稱“浮山”,且春秋戰國後期官府在此設“驛”,故而取村名《浮山驛》。此處在春秋戰國時期既是濟南通往青州的交通大道,也是臨淄通往南京的交通要道。據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淄川縣誌》記載:“浮山驛,縣治西北三十里……昔淄川為路時曾置郵……”據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淄川縣誌》記載:“浮山,縣北三十里,以其地低,山勢特立如浮,故名。浮山俗稱唐家山,山北有村,名浮山驛,相傳為路時設(郵),今廢。”’

浮山驛遺址的發現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傅家公社浮山驛大隊,積極響應上級科學種田的號召。在村南河崖土臺上,建立了“種子田”研究所,開展科學培育優良種子,進行科學種田實驗。當時大隊任命李祥泉為“種子田”主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因南河崖土臺地南高北低,為了更好地澆灌土地,李祥泉帶領社員平整土地。

在平整土地的過程中,社員無意間發現了多種陶片,還陸續又發現石刀、石斧、陶鼎足等物品,社員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遂交給“種子田”主任李祥全。那時候人們對文物古蹟知識不十分了解,李主任反覆觀察、思考,認為可能是古物,但也不敢確定,他就把這多件物品收藏了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李主任仍在琢磨這些物品,認為不能輕易丟棄,決定上報市、區兩級有關部門。上級有關部門非常重視,派來專家實地考察,通過實物分析,經過考察論證,定位為“大汶口遺址”文化(後經進一步證實:具有“北辛文化”活動遺蹟),於1984年6月,淄博市人民政府確定“浮山驛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浮山驛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後,“浮山驛遺址”才逐漸被世人所知。

浮山驛遺址

據博山顏文姜祠內資料記載:浮山驛製陶遺址距今已有5000餘年歷史。在浮山驛原磚廠的東南角,在改革開放前,有一大堆紅陶、灰陶碎片,大約直徑12米左右,高約5-6米,其形狀酷似“砂鍋蓋子”。固村民俗稱“砂鍋蓋子”,旁邊有塊地俗稱“砂鍋蓋子地”,此處就應是浮山驛製陶遺址。

相傳浮山驛建村始於戰國時代。在浮山驛村東南角有一個大灣,叫“南灣”起洩洪作用,“南灣”東南約80米處,有一座“大馬墳”。詳細情況不清楚。 浮山驛遺址位於今浮山驛村南、孝婦河北岸的臺地上。

據《中國文物地圖集山東分冊》介紹遺址面積為6.4萬平方米。現存遺址為東西長220米,南北寬230米,面積5萬餘平方米。文化堆積厚1-2.9米,遺址地面暴露有許多陶片,為夾砂和泥質紅陶、灰陶,以紅陶居多,紋飾多為素面,有的為素面磨光。收集的石器有鏟、斧,陶器有鼎、罐、缽等。據專家辨認,有龍山文化陶片,周代豆盤,漢代陶罐、板瓦及唐代瓷碗底等。

從遺物特徵分析,該遺址的時代是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時期。是淄博地區目前所見唯一的一處北辛文化類型遺址,對魯中地區原始文化的研究頗具價值。

浮山驛遺址於1984年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公園建成後

各位小夥伴們

又有了遊玩的好去處

這麼好的消息

趕緊讓身邊的小夥伴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