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津做飯麻稈兒+煤繭兒,飯菜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

現在點外賣成為了很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天津的街頭,或黃或藍的外賣小哥們整天都穿梭在車流之中,即使生活比從前方便的多,“開火做飯”真的還是平日裡的一種奢侈。

老天津做飯麻稈兒+煤繭兒,飯菜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

天津人以吃為重,當年家家戶戶炮製各種美食的時候可是一點都不含糊。直到今天,不少老天津還是會回味麻稈兒做飯的味道。

老天津做飯麻稈兒+煤繭兒,飯菜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

對於老輩兒人來說,當年街頭賣麻稈兒的叫賣聲,曾經是熟悉又親切的。早年天津做飯燒的,大多是麻稈兒之類的柴禾,自家院子裡一般都有一個泥灶,也就是天津人口中的“鍋腔子”。鍋腔子燒柴,自家屯的柴禾不一定夠用,於是很多挑著擔子賣柴的小販就出現了。

老天津做飯麻稈兒+煤繭兒,飯菜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

後來天津出現了煤球爐子,鍋腔子慢慢就退出了歷史舞臺。當年天津有許多定興人開的煤場子,這些煤場子一般不會離市區民居太遠,因為市民也是這些煤場子的主要客戶。現在提起“搖煤球”很多天津人一定都還有印象,當年煤場裡的煤球都是工人搖出來的,自己團煤球和拍煤餅子的還很少。

老天津做飯麻稈兒+煤繭兒,飯菜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

見過搖煤球的人都知道,細煤末圍成一個圈兒,加上黃土和水一起攪拌,用鐵鍬拍平後切成小塊兒,撒上一層煤末後就開始在篩子裡搖,一會兒就變成球狀的了,晾乾了就可以拿出去賣。

老天津做飯麻稈兒+煤繭兒,飯菜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

除了煤球,當年天津還有不少燒“煤繭兒”的,煤繭兒就是外面撿來的沒有燃燒充分的煤核。當時很多人幹完活兒有空檔了,就會拿著一個小籃子和鐵絲做成的小叉子,去煤灰裡刨煤繭兒,刨出來的煤繭兒放滿籃子了,就拿回家去燒。也有專門以刨煤繭兒為生的人。

老天津做飯麻稈兒+煤繭兒,飯菜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

那時候天津有一個叫小鐵道的地方,是天津電燈房鋪設的專門倒煤灰的小鐵路,平時發電用完的煤灰就倒在這個地方。很多老百姓都會去小鐵道旁的大坑去刨煤灰,後來小鐵道搭起了很多棚房,逐漸成了一條衚衕,就是天津後來的“小鐵道衚衕”。

老天津做飯麻稈兒+煤繭兒,飯菜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

如今給天津人做飯,已經普遍使用天然氣了,電磁爐這些現代傢俱也都非常方便,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柴禾和煤炭做出來的飯菜,就是比天然氣做出來的好吃一些,這也是現在農家樂飯菜火爆的一個原因吧。

老天津做飯麻稈兒+煤繭兒,飯菜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

舊的生活方式逐漸離我們而去,在迎接新生活的同時那些帶著煙火氣息的生活和美食的回憶也會成為天津所懷念的美好。

老天津做飯麻稈兒+煤繭兒,飯菜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

恭喜你成功看到最後啦!

百澤全域旅遊,專業天津地接

優惠的景區門票、演出門票

關注我們!隨機送粉絲福利哦~

咱們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