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清代流行是皮衣,而明代流行的是绒衣

杜少陵诗云:“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政治上的原因,也往往带来服饰上的变化。明代、清代在贵戚、官吏的服装上,除去按两朝的舆服制度,在式样上、穿着习惯上有明显的不同而外,其差异更多的是皮衣。即明代讲究的是绒衣,而清代是皮衣。

《红楼梦》:清代流行是皮衣,而明代流行的是绒衣


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记载清初的情况道:

大绒,前朝最贵,细而精者,谓之姑绒,每匹长十余丈,价值百金,惟富贵之家用之,以顶重厚绫为里,一袍可服数十年,或传之子孙者。自顺治以来,南方亦以皮裘御冬,袍服花素缎绒价遂贱。今最细姑绒,所值不过一二十金一匹,次者八九分一尺,下者五六分而已。年来卖者绝少,贩客亦不复至,价日贱而绒亦日恶矣。

这段记载很珍贵,反映了几个问题。一是明显看出,讲究穿皮货,是自清初开始的,是由满洲带进关来的衣着习惯。东北长白山中出产珍贵皮货,山海关内出产少,江南更不出产,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红楼梦》:清代流行是皮衣,而明代流行的是绒衣

二是使我们知道明代生产这样好、这样珍贵的绒。十余丈一匹,价值百金,按当时物价,可抵十几两黄金,一尺差不多值一两银子,这在当时和现在说来,都是十分可观的价格。其绒之精美、暖厚、坚牢,可以想见了。似能比得上西方最高级的大衣呢。

如何织的呢?不知道。“而绒亦日恶矣”,因为珍贵皮货流行起来,绒没有人买了,价格下跌,生产日差,精美工艺逐渐失传。现在我们无法想象了。这是研究明代工艺史、纺织史的珍贵资料。叶梦珠《阅世编》所记,是真实的。
《红楼梦》:清代流行是皮衣,而明代流行的是绒衣

《天水冰山录》严嵩家查抄记录:所列绒料共五十七宗,五百九十一匹。其中大红织金蟒绒二十七匹,青织全过肩蟒绒四十五匹,芦花色妆花麒麟补绒一匹,缘织金獬豸补绒、沉香素绒、紫素女裙绒等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

绒衣中也有五十宗,共一百一十三件,有大红妆花蟒绒圆领、青妆花过肩斗牛绒衣、青织金蟒绒衣、青妆花绒禅衣、天鹅绒头围、大红过肩蟒绒女衣、大红蟒绒女袍、红剪绒獬豸女披风、红妆花绒女裙、绿织金绒女裙等等,可见当时绒衣多么精美绚丽。

相对严嵩家皮衣却少的奇怪,只“貂鼠裘袄二件、豹皮禅衣二件、狐裘二件、貂鼠风领五条”,共只十一件,而还有不成衣服的风领五条,真正皮衣只有六件。
《红楼梦》:清代流行是皮衣,而明代流行的是绒衣

再看清代《和珅抄家清单》中的皮货。单有“皮张库:白狐皮五十二张,玄狐皮五百张,白貂皮五十张,紫貂八百张,各种粗细皮共五万六千张”,另“皮衣共一千三百件”。这可以明显地看出明清两代对皮货的不同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